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真相了,这些野生菌毒性判别方法都是错的

2019/6/30 3:38:43发布88次查看
经过了春天的洗礼
高温多雨的夏季已然来临
各类野生菌也进入了盛产期
它们以敦厚的外表加上鲜美的味道
挑战着每个野味爱好者的味蕾
但美味的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黑寡妇……
以至每年总有一些不幸者
未能品尝到来年野生菌的滋美
疾控君温馨提示:
鉴别食用野生菌的四大误区
误区1:鲜艳的野生菌有毒,颜色普通的就没有毒
真相:这是有关野生菌的谣言中流传最广的一句。事实上,颜色与形状并不能简单区别野生菌是否有毒。比如: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味美可食;而灰花纹鹅膏、白毒鹅膏颜色暗淡却含有剧毒。
灰化纹鹅膏
白毒鹅膏
误区2:野生菌和银器、大蒜一起煮,变黑就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真相:数千年前试毒皆由银针担当,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但毒蘑菇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含有剧毒的野生菌完全无能为力。
误区3:长虫的野生菌没有毒
真相:人和昆虫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同一种野生菌对于人和昆虫来说,很可能是“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误区4:只要高温煮熟就不会有毒
真相:毒蘑菇的毒素毒性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毒素。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正确方法
1.如需购买野生菌一定要去正规市场购买,切勿自行在野外采摘。
2.每次最好食用一种野生菌,并且一次食用量不宜过多。
3.加工烹饪时采用方法应得当,无论哪种野生菌都不要凉拌生吃,必须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
4.吃野生菌时切记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来源:贵阳疾控所
作者:王婕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