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砂皮病、脂点黄斑病易爆发!如何管好橘园?

2019/6/28 9:12:22发布86次查看
柑橘砂皮病
柑橘砂皮病是柑橘树脂病的一种类型,根据发生部位和时期的不同,树脂病又包括发生在枝干上流胶病,贮藏期果实上的蒂腐病等。
近年来,柑橘砂皮病的发生比较普遍,叶片、果实受害后在表面形成砂粒状麻点,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及果实外观,一旦发生,防治苦难。病果地头批发价低得可怜,严重影响种植农户的效益。
较为严重的柑橘砂皮病
为害症状图解
砂皮病主要危害柑橘的梢枝、叶片及幼果,受害表面散生许多黄褐色或黑褐色小粒,密集成片,手摸感到粗糙,凹凸不平。
发病初期,产生透明退绿的针状小斑点
病情加重后,形成褐色或黑褐色硬质小粒点
病菌侵染未成熟的果实,发病情况与梢枝、叶片类似,病部表面形成褐色或黑色点状、线状、曲线状、环状或不定形的硬质小粒点。
病菌浓度高时病状呈泥块状或泪痕状
发生流行特点
流行途径
● 柑橘砂皮病病原菌有三种,均为弱寄生菌。病菌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枯枝、枯树皮及病树枝干、叶等病组织上越冬。
● 次年春季温度15~30℃,多雨潮湿时,越冬病菌开始大量繁殖,并借助风、雨、露水等传播到新梢、嫩叶和幼果上。
流行规律
柑橘砂皮病全年均可发生流行,夏秋雨水多为发病高峰期,冬春严寒时柑橘受冻害也是诱发砂皮病的主要原因。
春梢期:危害新梢、叶片
谢花期:危害幼果
夏梢期:危害夏梢和果实
果实发育期:叶片、枝梢、果实
秋梢期:危害新梢、果实
流行原因
● 施肥不当,土壤通透性差,树势差,易感病。
● 管理粗放,柑橘园过密或修剪不及时,导致柑橘园通风透光条件差,易感病。
● 排水不良,易引起树势衰退,树体抵抗力下降,易感病。
关于砂皮病的认识误区
弱寄生性病害
柑橘砂皮病病原菌,有性态为柑橘间座菌,无性态为柑橘拟茎点霉菌,均属于弱寄生菌。
弱寄生性病害是指植株被寄生性较弱的真菌、细菌侵染后所引发的病害。该类病害的发生常与植物遭受环境胁迫有关,而且一旦发生,往往具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难以防治等特点。
而无论哪种环境胁迫,如高温、冻害、旱涝或是其他病虫侵害等,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树势,给砂皮病以可乘之机。
所以要防好砂皮病,加强栽培管理,稳固树势显得尤为重要。
砂皮病的小黑点到底是什么?
由于砂皮病病原菌是一种弱寄生真菌,病菌入侵后,很快受到寄主的防卫反应:分泌胶状物质包围病菌,同时油胞破裂并释放挥发性化合物杀死病菌,致使病菌的扩展受到限制,被感染组织形成突起且肉眼可见的黑点。
简单来说,柑橘砂皮病的黑点是寄主防卫反应的产物,病菌一旦感染,黑点就会发生。但要命的是,小黑点没有办法消除,对果实商品率影响很大。
所以,砂皮病的防治重心一定是在预防病菌的感染上。
综合防治方法
柑橘砂皮病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结合田间栽培管理和化学防治进行综合防治。
1、加强田间管理
进行合理的修剪,保证树势的稳定,协调好结果和生长之间的关系;
每逢雨季应当及时做好排水工作,及时进行病虫防治,避免出现机械伤口和病虫伤口;
增施有机肥、生物有机肥,配合使用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淋根型),均衡土壤营养,提升树势与抗病抗逆能力。
2、清除病原菌
冬季对柑橘的树干进行涂白处理,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止柑橘树遭受冻害,而且还可以消灭在树干上越冬的病菌及害虫。
冬季进行清园消毒,刮除流胶硬块及下部的腐烂皮层和木质层,集中起来深埋或者烧毁。春梢萌动前,喷石硫合剂等杀菌,清除果园中的枯枝,落叶集中到果园外烧毁,减少病原。
3、药剂防治
根据砂皮病的发病规律,在清园期、春芽萌发,谢花2/3、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秋梢萌发期抓准时机施药。
第一次用药,清园期:
15%笨醚甲环唑·15%丙环唑3000倍。冬季病菌生命力弱,使用强内吸性、活性高的杀菌剂,可大大减少病原菌基数。
第二次用药,春梢萌发期(1厘米):
48%苯醚甲环唑·嘧菌酯4000倍或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春梢萌发1厘米时应打药。消灭砂皮病菌,防止侵染春梢幼叶;可加入有机碳类+微量元素叶面肥,促进春梢的提前转绿、老熟、壮实,病菌不易侵染。
第三次用药,谢花2/3:
48%苯醚甲环唑·嘧菌酯4000倍或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或丙森锌600倍。有效消灭幼果砂皮病菌,促进幼果发育。
第四次用药,幼果期:
4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80%代森锰锌600倍或丙森锌600倍。幼果期雨水较多,使用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的药剂可有效预防砂皮病侵染。
第五次用药,果实膨大期:
32%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3000倍。果实膨大期时皮层脆弱,此时期高温多雨,砂皮病容易上果,是全年防治的关键时期,药剂内吸性强、活性高、持效期长,可有效铲除病菌。
第六次用药,秋梢萌发期(1厘米):
32%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4000倍+80%代森锰锌600倍或60%吡唑醚菌酯·丙森锌。秋稍是来年主要的结果母枝,保护秋稍防止砂皮病侵染幼叶,培养健壮秋稍很关键。
脂点黄斑病
脂点黄斑病也叫黄斑病、脂斑病,在柑橘、柚子上多发,特别是受过冻害,树龄偏高,树势弱的果园发病严重。受害时引起大量落叶,果实品质下降。
近几年,脂点黄斑病有蔓延发展的趋势。许多果农都有这样的感触:早几年是零星发生,接着就是小面积发生,如今是整个果园都有。病害严重时,秋梢的叶子差不多落完,树势变弱。落了叶的秋梢,不结果也不出芽。
农财君整理了一些图谱和资料,帮助大家了解认识病害的类型和发生规律,有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
图说病害
黄斑病以侵染嫩梢和果实为主。根据不同的侵染时期、部位和病状变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脂点黄斑型
叶背受害症状
是春梢叶片被侵染后或在展叶后不久感病的主要症状。 初期病叶的背面出现淡黄色或黄褐色油浸疱疹状小粒点,呈现不规则淡黄色斑,几个或十几个群集在一起,边缘不明显。以后病斑扩展老化,颜色变深,形成不规则黄色褐色至黑褐色的脂斑。
叶面受害症状
每个病斑相对应的叶片正面可见不规则黄斑,边缘不明显,中部淡褐色至黑褐色颗粒状小点,病斑周围组织仍保持绿色,老弱叶片几乎整张叶片会黄化,引起大量落叶 。
褐色小圆星型
是秋梢叶片被侵染后或在叶片老熟后被侵染的主要症状。初在叶面出现赤褐色芝麻粒大小圆形斑点,随后扩大成圆形斑点。病斑边缘凸起,色深,中央凹陷,色较淡,后期病斑呈灰白色,上面生长黑色小粒点,为分生孢子器。
混合型
在同一张叶片上发生脂点黄斑型的病斑,又有褐色小圆星型的病斑,多出现在夏梢叶片上。
柑橘果实受害症状
柚子果实受害症状
病斑常发生在向阳的果面上,一般不侵入果肉。 发病初期为黄白色“花斑”或疱疹状污黄色小突起,数个到数十个散集在约0.5~2厘米的区域内,病斑不断扩展和老化,隆起和愈合程度加强,点粒颜色变深,病斑分泌脂状物被氧化成污褐色,形成病健界限不明的大脂斑,或呈褐色小圆星。
发病规律
该病原菌大多数以菌丝体在树上病叶或落地的病叶中越冬,也可在树枝上越冬。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适宜温度为25~30℃。由于在4~9月落地病叶均可产生子囊抱子引起初侵染,因此春、夏、秋梢叶片均可受害。每年6~7月是侵染的主要季节,发病的高峰期在9~10月。
发病程度受到以下条件影响:
● 历年发病重,冬季清园不到位,老病叶多的果园,当年发生病害就会严重,反之发病较轻。
● 新梢成熟期,温度适宜,湿度大,病害流行,甚至爆发。
● 不同品种感病程度有一定差异,以椪柑,蕉柑、晚芦柑、琯溪蜜柚、红肉蜜柚、胡柚、葡萄柚、香柚等发病较重,温州蜜柑、沙糖橘、南丰蜜桔等其次,夏橙、脐橙、冰糖橙、哈姆林、锦橙等发病较轻。
● 果园栽培管理合理,通风透光好,树势强,则发病轻,落叶不严重。相反,果园失管,树冠郁蔽,树势弱,则发病重,落叶多。
● 相同品种,树龄大发病重,幼龄和成龄树发病轻。
● 冬季有柑橘冻害的第2年发病重,反之,相对较轻。
防治方案
①冬季清园 结合整形修剪,疏除大枝和病虫枝。收集病叶、病枝、病果、落叶、修剪枝叶等,集中深埋,以减少病源。撒施石灰,土壤消毒,调整土壤ph值。清园时可使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清除病菌,兼防砂皮病。
②加强栽培管理,保持树势健壮,增强抵抗力 特别对树势弱、历年发病重的老树,应增施有机质肥料,配合海精灵生物刺激剂,使树势健壮,提高抗病力。同时做到树冠通风透光,疏密有度。
③药剂防治 在柑橘出梢2~3cm时,使用37%苯醚甲环唑或者苯醚甲环唑·嘧菌酯预防,根据经验可添加矿物油提高杀菌剂药效,但注意不宜在幼嫩部位或高温时使用,以免发生药害。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