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鱼又名龙吐珠鱼(香港、澳门)、银带鱼(中国台湾)和银船鱼、银大刀鱼(日本),在原产地则被称之为arowana(当地华人读 为“亚罗娃娜”),在西班牙语里是“长舌”的意思、龙鱼的学名为“scleropages”,是舌头、哽咽状的意思、因其体型硕大扁长,躯干部覆盖着硕大 的、排列整齐的、闪耀着光芒的鳞片,口大,口唇角有两条触须,游动时神态悠然,活像神话中的“龙”,故此得名“龙鱼”。它至今仍保留着远古时代的体型特 征,素有“鱼类活化石”之称,极具饲养与观赏价值。
据有关资料记载,龙鱼最早是由美国鱼类学家温带理博士(vandelli)于1829年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发现并命名的。1933年法国鱼类学家卑鲁告蓝博士在越南西贡又发现红色龙鱼。1966年,法国鱼类学家布蓝和多巴顿在金边又发现了龙鱼的另外一个品种。之后又有一些国家的专家学者相继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地发现了一些龙鱼品种。为了进行分别,学者们根据龙鱼体表等各种特征的不同,将其分别命名为金龙鱼、橙红龙、黄|金龙鱼、白金龙鱼、青龙鱼和银龙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