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生产效率的最\大化,不是机器的生产效率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的简单加和,而是机器与工人和谐搭配所形成的整体效果。这正是科学管理在技术、物质层面首先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在机器方面,泰勒通过精\确的动作分析和对以往工作情况的总结,提出了生产工具、生产条件、生产要求的标准化,这就是泰勒所提出的“建立科学的劳动过程”;在工人方面,泰勒提出要选拔和雇佣“第\一流的工人”,即那些有工作意愿并且掌握工作方法的人,而工厂的重要职责是要通过对工人的职业培训,让工人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了解工厂的管理制度。基于科学实验中对生产工具和工人劳动的具体研究,特别是对动作与时间分析,通过合理确定工作定额、科学安排工作程序、有效培训工人的操作方法,就可以找到既能发挥机器最\大效率、激发工人最\高积极性,又能降低物质成本和减少工人付出的科学管理方式。
简而言之,通过工时研究确定工人使用特定工具或从事特定工作的标准工作量,培训工人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工人操作规范化),据此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以调动工人积极性,就能够“促使科学的劳动过程和经过挑选和训练的工人结合起来”。这样,技术与工人之间的和谐运行机制得以形成,泰勒所期望的个人生产效率最\大化的结果就可以经由这一管理过程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实际结果也是,泰勒的科学管理使当时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了20%-30%,工人的工资也得到显著增加。这不仅使“产业工人能够获得中产阶级的工资和实现中产阶级的地位”,而且“使得世界上许多受贫困困扰的欠发达国家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跃为世界|级的竞争者”。(管理思想史家丹尼尔·雷恩语)
对泰勒来说,“正确的方法只能是科学管理”。劳动过程的和谐是经由科学的途径实现的。泰勒第\一次以严格科学的精神把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中显示出巨大生产力威力的科学方法引入劳动分析及管理过程,坚持用精\确的科学研究替代单纯的主观经验,坚持理论来源于实验并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有应用价值。仅仅为了探索工具使用的最\佳方法,泰勒和他的助手们就对金属切削工艺进行了长达26年、记录3万多次的科学实验,花费了15万-20万美元,并将80多万吨钢铁切成了碎屑。可以说,科学管理的任何一项制度、一个措施、一种方法,无论是劳资合作、人机协调,还是计件工资、工人培训,泰勒都看成是“科学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努力以科学方法探求其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对劳动过程来说,工人劳动动作、劳动工具的科学测量和劳动时间的精\确分析,是建立高效生产操作方式和有效激励工人特别是达成机器、技术与工人相互协调的科学基础,也可以为避免劳资双方因相互猜疑而发生冲突提供“客观标准”。这样,劳资双方在“科学的劳动过程”及其所创造的生产效率最\大化的基础上,通过利益共享就可以实现相互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