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端午佳节,虽然婆家宠爱有加,但是对父母的思念依然非常浓烈,不仅仅因为端午节在我的老家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更因为每一个远嫁的姑娘都有一颗牵挂的心。
我是南方人,老家是浙江嘉兴海盐,在我老家一年中最最重要的节日有三个: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我们那里粽子非常有名,五芳斋、真真老老等粽子品牌应该驰名全国,并且几乎这边家家户户到过节时候也是自己包各种陷的粽子,枣的、肉的、蛋黄的等等。据我所知,嘉兴每年都会有粽子文化节为端午节助兴,并且在嘉兴旅游景点月河街区,还有粽子博物馆,这足以说明粽子文化和端午文化,在嘉兴整个文化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这里端午节称“de~en~je”(嘉兴方言),也有叫女儿节、五月节或者粽子节的,不过据说粽子节的叫法不传统,是长辈哄80后这辈孩子才开始盛行起来的。这边的节日,除了传统的,包粽子、吃粽子、祭祀屈原(嘉兴有些地方祭祀的是伍子胥)、赛龙舟、挂蒲草等之外,像海盐还会滚灯表演这样,当然这个习俗起于何时我就不太清楚了!
我们今天着重来讲讲这个“女儿节”的叫法有什么前因后果。我想这个“女儿节”的由来应该跟我们那边的一个习俗“望端午”(mang~de~en方言口音应该是这样的)息息相关。“望端午”是指毛脚女婿(未成婚的准女婿)或者女婿,在端午节前提着重礼去看丈母娘和女方的比较亲近的亲戚,我依稀记得在我们村里,礼品是有讲究的,烟酒粽子自不必说,还要有肉(一般是蹄髈)、有鱼(一般是鲤鱼)、有糕点等等,总之礼越重这个准女婿或者女婿就会越被器重的意思。
印象中小时候每逢端午节,听妈妈说的最多的就是谁谁谁家女婿去“望端午”了或者谁谁谁家女婿来“望端午了”,带了多少多少好吃的!我们这坊间还有一种说法,要是准女婿在端午节都没有重礼的话,很有可能就会被女方退婚,说明端午节其实是男方获得老泰山家认可的一种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好好把握了就有望迅速提干转正!
直至今日,我还经常听我妈妈在耳边唠叨,谁家女婿端午送礼有万把块,谁家只有几百块,我想这些丈母娘心里也是有着厚重的“攀比心”,最夸张的是我曾听我妈妈说有人因为“望端午”礼数没到,直接被老泰山扫地出门“断亲”。虽然这种做法不敢认同,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礼数不够也难怪人挑理不是?
我家因为我是远嫁,老公家乡也没有这种习俗,所以老妈自动忽略了这个风俗,不过大概老太太应该挺恼火的(虽然她没说),毕竟她们老太太之间的“攀比”是我让她没有这个资本的。
突然特别想念父母,即便上个月才从老家回来。
远嫁的姑娘,转身的瞬间,走的不仅仅是人,还带着丝丝缕缕的思念。老爸老妈,我想你们了,愿你们身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