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农民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2019/6/14 15:06:11发布123次查看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 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 精准扶贫持续发挥强大的脱贫减贫效能, 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当前, 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持续实施推进, 新时代农民正在就业创业中实现转型, 农民企业家不断涌现, “全国2.8亿农民工进城打工, 700万人到农村创业创新, 并且还在快速增加”。调研发现, 农民创业减贫致富效应明显。探索农民创业的价值定位及可行策略, 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农民创业的减贫致富效应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 拓宽增收渠道”“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调研发现, 在创业型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 特别是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农村创业创新园区 (基地) 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农民创业的政策支持文件, 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把农村创业创新作为重大战略任务进行谋划实施, 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创业型经济正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 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 农民创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生机。农民创业催生了农业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 “一人创业、带动致富”的农民创业景象正在形成, 农民创业正成为减贫脱贫的活力新引擎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力量。
农民创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当前农民创业的主体主要集中在返乡创业农民工群体, 他们通过在外务工, 形成了创业资金、技术、信息、人力资本等方面的优势, 与家乡自然地理、创业政策等优势资源整合, 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就是通过农民创业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如返乡农民工创办的梦润鹌鹑、大坡葡萄、杨老大米粉等一批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迅猛发展, 带动了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餐饮服务、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 形成了以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农旅一体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农民创业带动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调研发现, 一方面, 农民创业不仅使自己的原生家庭脱贫致富, 同时也通过创业示范带动了其他农民脱贫致富。如在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上映乡桃永村, 被村民誉为“葡萄种植大王”的许绍弟种植葡萄创业成功后, 又带领桃永村村民种植葡萄, 有超过一半的种植户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另一方面, 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大多属劳动密集型, 用工量大、门槛低, 吸纳了大批农民就业, 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如广西百色市田阳县返乡农民工苏俊宇在田阳县农民工创业园创办公司, 带动了当地200多人就业。
农民创业有利于激活农村资源要素, 促进乡村振兴。调研发现, 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衍生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空心化”等各类社会问题。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 减少了农民工在异地城镇就业创业带来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社会问题;同时, 农民创业还很大程度上吸纳了部分留守人员就近就业, 使农村留守群体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如广西上林县依托粤桂扶贫协作, 紧扣“精准选人、素质培训、创业培育、带贫减贫”农民创业培育工程四个关键环节, 大力开展培育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带动贫困村提升发展、促进本土人才回流创业、促进农村基层党建等行动, 激发了农村土地、产业、人才、市场等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截至2018年10月, 上林县共培育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485人, 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育了3名创业致富带头人, 创业成功391人, 带动8100户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项目, 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0%。
农民创业存在的主要困难与原因
农民创业资金自筹居多, 创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民创业的关键要素, 而农民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个人的家庭积蓄、向亲戚朋友借款、政府资金扶持、金融贷款等方面。在广西天等县调研的过程中, 通过对“您创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是什么”的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发现, 自己出全资所占的比例最高, 为53.6%;其次是向亲戚朋友借款, 为28.6%;而金融机构贷款和政府政策贷款两者总和比例仅为17.8%。对于创业农民工而言, 创业融资渠道不畅仍然是制约创业的最大瓶颈。究其原因, 主要有:一是贷款设置门槛过高、程序繁多。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 设置了企业正常运营期限、贷款者年龄等附加条件。申请贷款须经工青妇组织推荐、人社部门受理、银行审核发放等程序, 创业者需要往返于多地多部门, 这让许多农民创业者望而生畏。二是部分县 (区) 担保基金规模不足。由于地方财政注入的担保基金有限, 经办银行设置一定比例放贷, 放贷比例偏低, 影响了政策的效应发挥。三是商业银行积极性不高。因创业担保贷款业务所需要的各项成本要比其他个人贷款业务高得多, 且具有诸如贷款人不能提供财务指标、缺乏担保、笔数多、金额小等显著特点, 致使商业银行普遍积极性不高, 不愿意承接该项业务。
农民创业组织化程度不高, 示范影响力有限。当前, 农民创业者组织化程度不高, 区域优势资源整合能力不强。农民创业者更多是结合自身创业领域和经营经验自行组建农村合作社, 合作社社员共同开拓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一方面, 农民创业政策支持存在政出多门现象。目前, 从中央到地方, 在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支持上, 有发改委部门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的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项目, 人社部门主导的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 农业部门推动的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工信部门实施的小微型企业工业园等, 相关部门缺乏统一协调推进, 农民创业扶持政策尚未产生叠加效应。另一方面, 农民创业缺乏榜样示范带动。由于目前农村各种创业要素资源缺乏, 市场风险加大, 返乡农民工在考虑创业时缺乏当地创业榜样引导, 普遍缺乏创业信心。
农民创业培训长效机制缺乏, 培训促进创业的效果不明显。调研发现, 当前农民创业者大部分具有多年务工经历, 其创业领域也主要集中在其务工经历的相关行业领域, 农民创业普遍缺乏有效的专业培训指导。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农民创业培训缺乏工作统筹。目前, 有10多个部门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工作, 但基本上各自为政, 交叉培训、重复统计等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部门开展的技术培训未能与创业培训、管理培训、农业技术培训、市场营销培训等做到有机结合, 部分农民工缺乏创业必备的基本知识。二是缺乏创业培训师资。目前, 各种培训课程偏向理论方面的知识内容较多, 有针对性的实操培训内容偏少, 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师资缺乏, 尤其是具有创业实战经验的创业导师更为缺乏。三是缺乏创业培训后续跟踪指导。农民创业者在不同阶段会碰到包括技术、管理、融资等多方面问题, 必须依靠全链条、长时间的培训指导和技术支持, 这就需要政府搭建并逐步完善创业平台和服务体系。
鼓励支持农民创业, 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完善农民创业的专项政策支持。农民创业政策是指导、支持、保障农民创业规范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有关部门应针对当前农民创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实际, 完善农民创业减贫的专项支持政策, 把促进农民创业减贫的保障机制融入扶贫开发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中。调研中, 针对“您希望政府部门出台哪些方面的农民创业扶持政策 (可多选) ”一项, 相对集中答案依次是设立农民创业基地、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指导机构, 设立农民创业基金, 设立农民创业风险补贴基金, 提供免费的各种培训服务, 提供专门的小额信贷, 政府出面设立专门针对农民创业的服务机构等。可以看出, 创业基础设施配套、创业融资、创业风险规避、各种培训是农民创业者的主要政策需求。
拓宽农民创业的融资渠道。一是建议从国家层面尽快出台有关农民工创业贷款的相关政策和操作办法, 进一步放宽贷款条件, 降低贷款门槛, 简化审批流程, 调整担保基金放贷比例, 缓解农民工创业过程中贷款难、贷款慢、程序繁多等问题。二是加大农民工创业贷款产品开发力度。建议银行根据农民工创业的细化特征, 结合实际, 创新开发“农民创业贷”等多种适合农民工创业的贷款新产品。建议调整经办银行工作奖励标准和贷款风险补偿比例, 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农民工创业贷款的积极性。
搭建农民创业能力的资源共享平台。加快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就业创业平台建设, 在有条件的乡镇创建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返乡青年创业服务中心, 完善创业平台服务功能和扶持政策, 引入专业化创业服务机构进行运营, 进一步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对现有的农村土地进行合理规划, 引导返乡创业者充分利用荒坡、荒地作为创业建设场地。鼓励地方政府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 整合各职能部门涉及农民工创业的服务职能, 建立融资、融智、融商一体化的创业服务中心。
完善助力农民创业的精准培训。一是完善农民创业培训政策。采取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 以培训合格率和创业成果率为主要考核指标, 引导培训机构根据市场和创业者需求实施精准培训, 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进一步整合培训资金和师资资源, 围绕精准脱贫、产业扶贫开展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 将培训工作与创业园区用工、技工院校培训、创业担保贷款、技能大赛相结合, 提高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三是有效整合各类培训优势资源, 结合国家最新政策和市场导向, 采取联合培训、定向培训、项目培训、委托培训、建立培训基地等方式开展农民创业实际需求和实用技术培训, 不断增强培训时效和农民创业能力。
注重农民创业的主体培育。一是结合创业实践, 加强创业相关知识学习, 不断拓展知识储备和视野。二是引导农民创业者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通过农民组织化的方式引导农民创业者积极组建行业协会或跨行业、跨地区的行业协会, 家庭农场, 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规模经营, 提高农民创业者自我组织能力和产品市场运营能力。三是发挥农民创业成功者的示范带动能力。一方面, 政府部门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展板等多种方式对农民创业成功案例进行深度宣传推介, 并组织农民创业成功者进行创业经验宣讲。另一方面, 农民创业成功者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带领有创业基础的农民通过创业实现脱贫致富。
作者:莫光辉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9年03期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