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名家讲坛丨山松盆景新树桩换土法

2019/6/13 16:18:16发布83次查看
作者:叶以健
山松(马尾松)广泛生长在山野中,是工业和生活不可缺少用材:它粗生粗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仍然茁壮成长。常绿而寿命长,是自古以来制作盆景的好素材。缺点是生长慢,成型也慢,岭南盆景的截干蓄枝法,应用于山松的艺术造型上,成型速度就更慢。
如何提高山松的造型速度,一直以来都是一件较为现实的重要课题:旧观念认为没有几十年功夫,山松的造型成不了材。实践证明,在一般情况下,运用岭南盆景的截干蓄枝法,用6—10年即可得到高标准的山松树桩盆景,现谈谈对山松新桩换土这一较为重要环节的体会:
一、换土的特殊意义
这里说的换土是指从山上挖来的,带有坚实的嫁妆土(即原土)的山松树桩,经过一·段的间上盆栽植、成活以后的换土问题。
松树桩的成活率是比较低的,而成活关键除了季节、树桩大小、根部伤口处理之外,很重要一点是嫁妆土的多少与质量问题。所谓嫁妆土多少,就是根据树径大小和挖掘者能搬运多重而定,当然泥头(嫁妆土)越大,成活率越高。所谓质量,就是泥头打得越坚实越好,不能松散,这也是提高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鉴于上述情况,成活后就必然带来换土问题。山松大多生长在黄土层和风化的花岗岩层地带,生长条件越差的地方,就越能找到好素材,当移植回来后,要尽快地改变土壤环境,使之能长好长壮:只有生长茂盛,才能截干蓄枝,实施艺术造型。这就是山松换土的特殊意义所在。
(1)换土时间
以前成活后不敢换土,是错误地认为山松换土会导致死亡,所以盆栽几年后还不茂盛,那能谈得上截干蓄枝呢,根据笔者经验,换土越早,生长越茂盛。理想的换土间应为成活后5—8个月(小树桩5个月,大树杖8月),但也不宜过早过迟,过早新根没有纤维化,过迟影响生长。
(2)实行一次性换土法
这是一个大胆创新作法。以前使换土,每年只换1/4—l/3,需要多年时间,进度太慢,生长不理想; —次换土法,是以树径为轴心,离盆边5cm的圆周内向心性的泥土全部一次换掉。剩下盆边5cm泥土不能换,被换去的泥:有7/10以上,所以一次性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成分,5—8年不需再作换土,余下3/10的土,对山松生长没有影响,也可以待换土顺便把它换掉;因为那时新根已经郁满了换过土的7/10的泥土中,其安全性十分可靠。
(3)土壤结构
挖取回来的山松树桩,其嫁妆土都是非常板结的黄粘土、黄砂土、石质土、风他的花岗岩上。有机腐殖质少,透气程度差,水肥很难渗进去,如不改变土壤的结构,山松无法长茂盛。据笔者经验,最好用高质量的粒状塘泥
(2cm x 2cm),效果很好:换土后6个月,山松明显生长茂盛,可根据不同情况再作倍剪蓄枝。
(4)土壤酸碱度问题
山松生长在弱碱性或中性土壤的环境中较多,但弱酸性的土壤,如塘泥、腐殖土也能生长得很好,不必担心此法会改变土壤的酸碱度而影响山松的生长。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山松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尚未发现影响生长的情况。
二、一次性换土法的理论根据与可行性论证
作为盆景爱好者,都会知道山松的优点与缺点,大家都在致力于发扬优点,克服或改进缺点;山松盆栽后生长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泥土的板结,影响根系对水肥的吸收,运气不良,根系发育缓慢所致。为此,要进行换土。新栽山松换土,并非易事,不得其法会导致死亡。我是根据如下的理论基础来进行实践的:
(1)凡是移植的植物,不论大小,其根部呈半球形损伤;切断了全部须根及大部分枝根,剩下来的是大根。作盆景用的树桩,其根伤害更大(因树桩大而盆小)。当成活后,新根是从所有的旧根末端伤口皮层中长出.并环绕盆壁打圈走。从树头部位直接长出新根的极为少见。
(2)根据上述新根生长特征,可以发现一种情况,越是靠近盆边新根越多;越向树干的中心,新根就越少、所以离开盆边5cm,向心性(树干为中)换土,大可放心,对新根的伤害极少,特别是山松,从树头部位长新根更为少见。笔者几十年来盆栽250余棵松,成活后用此法换土没有一棵死亡,其可靠性可以肯定,综上所述,野生山松生长快,盆栽山松生长慢。导致成型慢,有树桩本身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抓住时机改变树桩土壤结构为重要因素之一,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山松成型就会大大加快。
岭南盆景公众号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id: lnpjsj
想要阅读更多原创文章,敬请关注《岭南盆景》微信公众平台: lnpjsj ,分享最有价值的盆景文化。小编微信: lnpj179 欢迎投稿、留言参与交流。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