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土豆花开——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利川故事

2019/6/9 14:03:15发布46次查看
阡陌交通,花香鸟语。初夏时节,利川市团堡镇四方洞村马铃薯长势正旺,粉的、白的、紫的各色薯花与错落有致的各式民居,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美景。
利川是恩施州国土面积最大的县市,传统农业发达。近年来,该市抢抓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机遇,着力加快产业布局、品牌创建和线上营销,将小土豆打造成了全市脱贫攻坚的致富特色产业。
四方洞村马铃薯基地
四方洞的新机遇
每天起床后去基地仔细查看马铃薯生长情况,已成为何文远半年来的生活习惯。作为利川市农业农村局驻四方洞村的6名农业专家之一,他主要负责马铃薯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四方洞位于团堡镇东面,318国道穿村而过,全村平均海拔1100米,是当地有名的高山蔬菜村,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亩。
去年,该村借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契机,加快土地整治、坡改梯石漠化治理和产业路贯通硬化,具备了集中连片种植马铃薯的条件。
同年底,四方洞村被纳入第21届中国马铃薯大会现场参观点之一。今年初,团堡镇成立建设指挥部,下设6个工作专班,协调开展工作,支持马铃薯基地建设。
驻村“尖刀班”和村支“两委”走村入户,通过小组会、院子会等形式,鼓励村民发展马铃薯产业。村支部书记高碧钦拆除自家600平方米猪圈,用作项目施工搅拌站;十一组贫困户彭维勇主动提出占用自家土地修产业路。
马铃薯产业后发优势激发了村民的种植热情。一组村民黄云辉放弃已育好的白菜苗,租赁的6亩地都种上马铃薯;富强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亨池把流转的80亩地全部种上马铃薯。全村累计发展马铃薯示范基地1500亩,还辐射到周边金龟、牛栏坪等村,共计4000亩,分属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白菜收了种洋芋,洋芋收了再种黄瓜、茄子和萝卜,一点也不耽误事儿,还增加了品种,多了收入。”高碧钦说。
马铃薯基地按照“全沿线、全覆膜、全净作、全植保”模式高标准、高水平建设,重点突出科技领先、农旅融合、品牌营销和健康绿色。基地建设严格按照马铃薯技术流程生产,充分利用不同生产要素,原生态健康循环发展,采用人工除草、生物防控、施农家和有机肥,确保马铃薯绿色无公害。
同时,优美的村容环境也给全村农旅融合带来了新机遇。一组村民谢生学多年在外发展,去年回村看到环境变美了,投入100多万元建别墅,准备发展民宿。据了解,四方洞村已有9户村民注册了民宿,九组村民李小武的民宿小店已经开始试营业。
硒源农业小猪拱拱品牌推广
郭开英和她的“小猪拱拱”
“利川低山地区富硒土豆已经成熟。线上线下订单太多,产品根本供应不上。”5月21日,记者走进位于利川汪营农业科技园的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硒源农业),一辆即将发往河北石家庄的货车正在装车。郭开英一边指挥工人们装车,一边忙着接电话、介绍情况。
郭开英,利川市南坪人。曾是利川某单位职工,不满足于简单上班过日子的她“想做更有意义的事”。2003年,她辞职下海,开办了一家美容院,开始了创业之路。
由于经营有方,美容院生意兴隆。2005年,郭开英自考了会计师,精通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为其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2007年,小有积蓄的她看准市场行情,跨界开办了一家汽车修理厂,并获得成功。
2017年,郭开英再次跨界,创办硒源农业,致力于推广恩施硒土豆,品牌取名为“小猪拱拱”。“骨子里有些东西无法改变。”来自农村的她,最终回归到农业。
创业初期,市场上马铃薯品种繁杂,薯型又无法满足消费者所需。企业无厂房、无办公室,更缺技术。收购的洋芋发青发芽,无法销售,让郭开英损失惨重。她坦言:“做农业遭遇了瓶颈。”
传统方法种土豆,虫眼多,青皮多,薯相不好,卖不出好价钱。“硒源农业”在汪营镇白泥塘村流转200亩土地,请恩施州农科院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的专家建设示范基地。
“过去,小土豆根本没人要。现在,硒源农业以比市场价高2毛的价格收购,村民们响应积极。”柏杨镇龙丰村村支书张信初说。硒源农业采用密植法,既控制了薯型又提高了产量。
企业的示范作用迅速向周边乡镇扩散,汪营、柏杨、团堡等乡镇的农民纷纷成为硒源农业的供应商。2017年底,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协会成立,硒源农业被选为会长单位,郭开英被推选为协会会长。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郭开英了解了马铃薯的生产技术和市场行情。2018年,她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品牌推广力量。硒源农业先后斥资1200多万元做线上线下推广,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大型商超,举办各种各样试吃、品尝活动,品牌“小猪拱拱”萌萌的造型和精美的礼盒包装,让孩子们都喜欢在专柜前留影,孩子开心了,家长也高兴地打开了钱包。
“线下购买时体验满意,为电商销售奠定了基础,富硒土豆的口感带给我们很多回头客。一根网线就帮我们把小土豆送到千家万户。”郭开英说。
去年,硒源农业先后14次参加全国各种展销会,“小猪拱拱”品牌成功走出山门。2018年,硒源农业销售土豆3000多吨,实现销售额2000多万元。
“让富硒土豆成为食品中的奢侈品。”这是郭开英的目标,也是她助力脱贫攻坚的法宝。
硒源农业小猪拱拱获奖
小土豆的逆袭路
300多年前,马铃薯已成为土家人的口粮,在缺衣少食的年代,更成为饱腹充饥的食物来源。“洋芋宝,洋芋宝,洋芋浑身都是宝。”儿时对土豆的记忆,能影响人的一生。
利川地处武陵山腹地,山地多,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1949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仅8.5万亩。目前,全市常年种植面积达43万亩,面积翻了5倍。马铃薯已成为当地继水稻、玉米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
近年来,在国家马铃薯产业发展政策的引领和支持下,利川市把握时机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让一颗颗其貌不扬的小土豆变成了价值不菲的“金豆豆”。
2015年至2016年,全州连续举办两届中国南方(恩施)马铃薯大会,“恩施硒土豆”品牌进一步彰显。“恩施硒土豆”被评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各县市发展马铃薯产业奠定了基础。
2016年,利川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将马铃薯产业打造成调结构转方式的重点产业、脱贫增收的扶贫产业、提质增效的优势产业,进一步明确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
同年,利川市组建马铃薯局,这是该市继组建茶叶局后,第二个以产业命名的行政主管机构。马铃薯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近几年,利川市遵循市场为主、政府推动、各方参与的原则,建成了一批马铃薯种薯繁殖基地和商品薯示范基地,同时注重突出特色、找准优势、打造品牌,积极引导企业创建“名牌”,开展“三品一标”的申报、认证和保护利用工作,培育了一批优质马铃薯企业。
去年,“小猪拱拱”小土豆最低价达每公斤19.8元,是传统价格的10倍以上,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利川市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模式,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产品上行、公共品牌打造、村级服务站点建设、人才培训、物流体系建设和电商扶贫。今年4月,该市获得“首批淘宝直播样板县”称号,并被阿里巴巴评为全国首个“农民网红县”,为以马铃薯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提供了绝佳机会。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品牌创建力度,努力实现‘3个1’的目标。即,‘一亩地产一吨小土豆实现一万元’的目标。同时,打造一批马铃薯种植基地、营销和深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彰显‘硒土豆’的产业魅力。”利川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熊玉令说。
来源:利川在线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