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Amico/埃美柯
- 型号:xn-518
- 类型:智能水表
- 结构形式:干式水表
- 提供加工定制:是
- 精度等级:A级
- 公称通径:20
- 公称压力:0.02-6
- 分界流量:1
- 工作温度:-20-70
- 最大刻度:255
- 最小读数:1
企业iso9001认证证书
企业营业执照
企业商标注册认证证书
21世纪节能环保产业常见的tcpip以太网一卡通设备硬件产品电路拆解分析与对比
武汉辛纳:w
联系: 方经理
武汉辛纳淘宝店铺:
从业十多年了,经常听到业务员抱怨单丢是因为别家产品与我们相同,当问到为什么客户选择别家产品时,业务员一般也总是会说:“都是一样的产品,别家的便宜几十块嘛。”,当问及怎么会是一样的呢?业务员又会说:“都是tcp/ip,都是读ic卡,也就是外观有点差别,这不是一样嘛!”
对于这样的回答不难看出,业务员根本没有向客户表达出自家产品的优势,更没有引导客户横向比较,难怪客户最终选择了更便宜点的产品。不过这也难怪,在这个大环境就浮躁、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的社会,如果不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随时中枪也就不足为奇了。今天就给大家拆解一些产品,帮您了解这些产品的内核到底有什么差别。这里出于对同行的尊重,所有产品已经隐去公司标识,只保留电路部分做纯技术性分析。
首先看一款考勤机的内部电路框图,不难看出都是由:中央cpu\数据存储lcd显示\ic读卡\rs 485tcpip键盘继电器输出\门磁输入按键输入等电路组成。
1. 中央cpu:这个是产品的核心,也是技术的体现,更是产品性能的关键!强烈推荐带原生以太网支持的高端arm芯片。
1.1 市面上比较常见产品都是使用c51单片机:此芯片功能简单、速度慢、开发调试困难,但是价格低,采用这种芯片的产品基本上都是10年前设计的,很多就是换个外壳就当新产品再卖n年,而且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都是此类产品。(极差)
1.2 pic、avr、atm8等单片机:有小部分产品使用此类芯片,基本上与第一种单片机相同,只是在速度和功能上有所提升,但是幅度并不明显,基本上是5年前的设计。(差)
1.3 rabbit2000,c8051f等高速单片机:有小部分产品使用此类单片机,虽然基本上也是5年前的设计,但是此类mcu在速度和功能上提升较大,支持在线开发调试但不太稳定,算是比较新的设计。(中)
1.4 arm:这是近年来最新的明星产品,在速度功能和性能上都有质的飞跃,支持非常稳定的jtag在线开发调试,一般采用这类芯片的产品都是近3年的设计。但是arm芯片种类,按照tcpip以太网功能,又可区分为两种:(好)
1.4.1无原生tcpip以太网接口的低端arm:必须通过转换芯片或者模块,才能实现以太网通讯,功能差、性能低,一般不支持通过以太网升级自身的固件程序。(相对较差)
1.4.2自带原生tcpip以太网接口的高端arm:自带原生以太网接口,速度极快,功能丰富,支持通过以太网升级自身的固件程序。(好)
2. 数据存储:这个是产品存储数据的关键,一般常用以下芯片。推荐的组合是【串行flash】+【铁电存储器】,既有大容量数据空间,又有断电数据不丢失的保证,而且两者相结合,还解决了flash芯片擦写次数限制问题
2.1易失性ram:特点是写入速度极快,但是断电数据会丢失,必须长期给芯片供电,读写无保护机制,数据容易受到电源干扰而错乱,极不稳定,容量很小一般只有几百k字节。优点是可以以字节为单位进行擦写,擦写次数无限制,编程读写简单,开发难度低。现在基本上没有厂家还采用这类芯片作为主要的数据存储器件,都是作为c51等低端单片机的扩展ram使用。(极差)
2.2 并行flash:特点是断电数据不会丢失,读写有保护机制。缺点是外部电路复杂,容量很小一般只有几百k字节。缺点是速度相对较慢,而且必须整块擦除后才能写入新数据,有擦写次数限制,大概为1万次左右,编程开发较复杂。(差)
2.3 串行flash:特点是断电数据不会丢失,外部电路简洁,容量较大,一般可以达到几m字节,级联后还可以方便扩容。缺点是速度较慢,而且必须整扇区擦除后才能写入新数据,有擦写次数限制,大概为1万次左右,编程开发较复杂。(好)
2.4 铁电存储器:既有ram的写入速度极快,又有断电数据不会丢失的特性,优点还有可以以字节为单位进行擦写,擦写次数无限制。但缺点是容量很小一般只有几百k字节,而且价格较贵。(好)
2.5 大容量cf、sd卡:特点是断电数据不会丢失,容量超大,可以达到几g级别,缺点与flash都类似,而且必须要有文件系统支持,一旦发生数据错乱,则全部数据无法恢复。(中)
3. ic读卡:这里不讨论卡片的物理类型,只从电路接口分析,一般有两种情况:
3.1 通过单独的mcu来完成寻卡读卡:然后主mcu在和读卡mcu相互之间通过串口进行数据命令交换,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开发简单,缺点就是效率低下,二次封装的通讯机制会将读卡功能大大弱化,不能发挥读卡ic芯片的全部功能。并且将来如果想要升级固件程序,两个mcu要单独烧写下载,非常困难。(很多厂家在宣传的时候称其为双核处理更具优势,其实完全是谎话,成本增加了,功能弱化了,电路复杂了,何来的优势?!)(差)
3.2 直接由一个mcu主控:简洁明了,读卡稳定,效率高。(好)
总结:可以看出,纵向比较大家都容易识别出产品的优劣之分,比如c51单片机和arm肯定是一眼就可以看出差别的;但是横向比较相对就难以区分,例如后面图片中提到的【低端arm】+【以太网转换芯片】的设计,可能很多人根本就无法区分到底和高端arm自带原生以太网的设计有哪些差距?而且通过两个mcu通过串口通讯读ic卡的设计和arm直接与ic读卡芯片对接的方案有有何差距?通过本文相信大家都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表现在最终产品上就是会直接导致产品从性能、功能以及稳定性的天壤之别。
其实不同方案的内在技术差别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在硬件编程技术上,不同方案的技术难度相差巨大,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很少见到完全依照arm芯片特性、完全重新设计的高端方案的原因,毕竟让厂家放弃多年的老产品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绝大多数厂家都是用老的产品稍
武汉市辛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柯德松
1882705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