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禁养、拆迁、水域保护、退出土地”等等已经成为农村养殖户头疼的问题,近几年,随着农村环境治理,让养殖业环保压力加大,全国禁养区的划分范围持续扩大,从最初的南方水区逐渐向中原、西部、北部地区转移,更是让很多养殖户退出了这个“圈子”,而且,地方的规模化、集体化养殖渐形成一种趋势,对于农村散养户、家养户冲击很大。在当前的高压态势下,农村中小散养户的处境十分危急。日常对于畜禽的养护、医防更是要投入一笔很大的开支,遇到一些畜禽病毒的爆发,一场的畜禽都要面临捕杀,收入与支出形成反比。可以说,养殖业也是一种高风险行业,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处理。
对于常年从事养殖的农民来说,这就失去了收入来源,继续搞养殖,一系列问题愁坏了了养殖户。其实想继续走养殖这条路不是没有可能,关键还是要转变思想,转变饲养方式,结合政策,合理的利用土地,在允许养殖的土地上继续做,对于日常的防疫检查更不能掉以轻心,早做预防,少损失,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在正规的途径上从事养殖,也为以后省去很多麻烦。
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高科技普及会逐渐覆盖到各个农村,未来的养殖模式,会有这几类趋势:1、互联网+养殖模式,网络的市场会是未来的一大趋势,互联网养殖方式将是生态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让养殖环境对社会又一个透明,让更多的人了解产品的健康,直接从养殖场进入餐桌。2、种养结合,单一模式会在未来的市场逐渐被排挤,把养殖场改变一下,种植、养殖结合,多方面发展,才有出路,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养殖与旅游业结合,乡村旅游已经兴起,随着更多的人去往农村体验休闲生活,也让人们知道当地的农村品,养殖行业也会被并入到旅游休闲中,那么,技术和资金却是养殖户的硬伤,不过,山东青岛已经有突破的先例,将当地养鸡场打造成了集旅游、宣传、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著名景点,相信不久,这一模式会被推广,让各地借鉴学习经验。
养殖户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养殖技术,紧跟时代发展,对于政策的快速接受,“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将会成为不可估量的发展,将更加安全、生态的农产品带给消费者,还农村一片绿水青山才是大家共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