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场暗流,是由王熙凤挑起的,荣府里表面上最为和谐的贾母和王熙凤,竟然在这样的家宴上,暗地里较量了起来。
这就很奇怪了,她们之间,有什么好较量的?王熙凤作为孙媳妇,为什么要和老祖宗较量?
这要从这一章回的前半部分“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说起。
租户乌庄头来送租,贾珍父子与他有一番对话。从这番对话里,透露出了荣府的财政开始出现危机。
贾蓉又笑向贾珍道:果真那府里穷了。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贾珍笑道:那又是你凤姑娘的鬼,那里就穷到如此。他必定是见去路太多了,实在赔的狠了,不知又要省那一项的钱,先设此法使人知道,说穷到如此了。我心里却有一个算盘,还不至如此田地。
贾珍父子是看热闹心态,但作为当事人的王熙凤,面对入不敷出的财务状况,每天都有那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她为此不得不更加伤神。再加上她逞强的个性,总希望能凭一己之力处理妥帖,至少不让贾母、王夫人操心。
这一点,有过当家体验的人或公司老板、财务总监等最容易有共鸣。当收支不平衡,收入越来越少,支出却哪一项都省不下来时,就难免焦躁。
最关键的是,还不能把让这种财务状况透露出去,否则会引起人心浮动。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所以,只有当事人干着急,其他人依然开心快乐,贾母的元宵开夜宴,就是如此,并没想着要省俭,还是和往年一样追求热闹和开心。
这个晚宴上,王熙凤的心情应该是沉重而复杂的,但又不得不陪着笑脸应付贾母。
把凤姐不爽心情引爆的,是黛玉给宝玉喂酒。
宝玉提了一壶冷酒,给众女眷倒酒,这一行为让贾母大悦,下令每人都必须喝。
宝玉听说,答应着,一一按次斟了。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多谢。宝玉替他斟上一杯。凤姐儿便笑道: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宝玉忙道:没有吃冷酒。凤姐儿笑道:我知道没有,不过白嘱咐你。
这个情节,如果单独来看,会觉得凤姐简直莫名其妙,宝玉明明拿的是一壶暖酒,她为什么说“别喝冷酒”?而且她自己也说:“我知道没有,不过白嘱咐你。”
这话听起来,就好像在说:我是说着玩的。
凤姐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多此一举说这么一番话?这要联系之前的两个细节,来理解她的心思。
第一个细节,在与林红玉的对话里。因林红玉说犯了玉字,才改叫小红,凤姐当时的表现非常生动:“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第二个细节,海棠诗社成立,为争取费用,李纨带着诗社成员们去找王熙凤要赞助。当时王熙凤正忙得要死,李纨却不依不饶,两人在一番针锋相对之后,王熙凤自知惹不起李纨,用了几近哀求的口气,让李纨放过她:“好嫂子,赏我一点空儿。你是最疼我的,怎么今儿为平儿就不疼我了?往常你还劝我说,事情虽多,也该保养身子,捡点着偷空儿歇歇,你今儿反倒逼我的命了。”
一边是为管家忙得心力交瘁,一边是风花雪月只知道要钱图开心,王熙凤其实心里有不平衡,但又不好发作,毕竟姑娘们都是要娇养的,李纨又是被指定陪伴姑娘们的。但是,已经是半大小子的宝玉跟着一起凑热闹算哪门子事?于是,凤姐把矛头指向了宝玉。
凤姐儿道:这些事再没两个人,都是宝玉生出来的。李纨听了,忙回身笑道:正是为宝玉来,反忘了他。头一社是他误了。我们脸软,你说该怎么罚他?凤姐想了一想,说道:没有别的法子,只叫他把你们各人屋子里的地罚他扫一遍才好。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要想一想,什么不能罚,为何要罚扫地?对于上学的孩子,最常用的方式是罚抄书,凤姐为何要罚宝玉扫地?
把前面的细节连起来,答案就出来了。凤姐是务实之人,无论是从她个人处事风格来看,还是从她当家考虑开支来看,她都非常不喜欢务虚之人。
整个贾府,谁最务虚?当然是二玉最为突出,因为在他们身上的花费也是高于别人的。
贾珍说凤姐“不知又要省那一项的钱”,她应该不止一次地打过二玉的主意,这两个费钱的宝贝身上,能不能省出一些钱来呢?
有过处理财务经验的人就应该知道,当需要紧缩开支时,首先想到的是大项支出,因为小地方怎么省也省不出多少来。
宝玉和黛玉,一个是奴仆众多花费高,一个是每天吃补药也特别费钱,偏偏两个人还经常折腾,闹了矛盾贾母就派凤姐来解决。
又费钱又费事,站在当家人的角度,凤姐对他们两个实在存了很多抱怨。
在这个元宵晚宴上,本来就有心事的凤姐,看到宝玉和黛玉如此不避嫌疑的行为,再也忍不住了,于是出言敲打。
正是这一敲打,引出了贾母的掰谎。
很多事情,如果看破不说破,没有提到明面上,大家都可以装傻。一旦说破,面子上就不好看了,贾母不得不为之辩解一番,毕竟座上还有外人呢。
所以,贾母借女先儿的《凤求鸾》,狠批才子佳人的故事信不得,最终的落点就在这几句话。
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歇了。
意思很明确:我们家绝对不会出现这样伤风败俗之事,从丫头到姑娘们,说话行事都是很有分寸的。所以你们不要往歪了想,宝玉和黛玉的行为,与才子佳人的故事无关。
这话是说给外人听的,有家丑也不能外传,否则伤颜面,贾母和贾政一样,对颜面的维护,比生命还重要。
所以,“李薛二人都笑说:这正是大家的规矩,连我们家也没这些杂话给孩子们听见。
这两个外人必须有所表示才行,表明她们的态度。
但是,贾母心里窝着火,这凤姐太不懂事了,怎么能当着外人的面挑事呢?
于是,贾母又借讲笑话的机会,敲打凤姐。
这个笑话的含义和所指的对象太明显了,“心巧嘴乖”的媳妇,除了凤姐,在座的再找不出第二个来。但这么嘴乖,竟是因为喝了猴子尿。
以贾母的地位和修为,不应该在这样的场合讲这样指向性明确的笑话,人人都听得出来是针对王熙凤的。
由此说明,贾母实在是急了,迫不及待地要敲打凤姐。
关于这个讲笑话的情节,作者做了很多铺垫,说明大家都爱听凤姐讲笑话,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要听凤姐讲的笑话。但是,凤姐却让大家失望了,她并没有讲出什么新鲜有趣的笑话来。
她所讲的第一个,无非是把当时的场景描绘一一下:“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这在凤姐心里,本来就是个笑话,财政出现了危机,大家都却还在醉生梦死。
但是,这个笑话没人能听懂,所以她又讲了第二个,算是对贾母的回击:聋子放炮仗。
贾母不就是那个聋子吗?掩耳盗铃,对府里的乱象视而不见,还一味维护。
只因自己敲打二玉的一句话,引来贾母的不满,王熙凤既有委屈,又有无奈,这应该也是导致她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因此,她开始懂得放权,对探春暂代管理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
自己辛苦支撑多年,在贾母面前极尽孝道,却换来这样的结果,怎能不心灰意冷?
荣国府有这样一个聋子一样的老祖宗,听不得真话,也难怪贾珍父子以看笑话的心态议论,贾府又怎能不败?
作者曹雪芹的心痛和血泪,就写在了这样一个充满着欢乐的元宵家宴里。
字字看来都是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