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临山野鸭养殖基地
斑嘴野鸭养殖期间必须满足雏野鸭对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和卫生等条件的需求,以保证斑嘴野鸭的健康生长。
1.育雏温度:斑嘴野鸭对温度的要求相对家鸭要低一些,育雏期间温度是否适宜,从雏鸭的表现上就能反映出来。温度适宜时,雏野鸭活动自加采食和饮水正常,无尖叫声;温度偏低时,雏野鸭易扎堆,饮水量下降,绒毛松乱,常尖声鸣叫;温度过高时雏野鸭则张口喘气,饮水量水量增加,远离热源。
育雏时所采用的温度应根据季节、育雏方式及雏鸭的日龄做相应的调整,一般育雏的前3天温度应保持在30℃左右,以后每两天下调0.5℃,直至接近自然温度。斑嘴野鸭一般1周龄即可脱温。脱温期间育雏室内的温度应不低于20℃,并要始终保持夜间温度比白天高1~2℃。
2.湿度:育雏期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湿度过大易造成雏野鸭羽毛潮湿,影响体热散发,易诱发寄生虫病;湿度过小,雏野鸭体内水分过度散失,空气中灰尘增多,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育雏室内湿度的控制可通过喷酒清水和开关通风孔来实现。
生态养殖斑嘴野鸭
3.光照:育雏期间的光照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斑嘴野鸭的生长发育和育雏成活率。对野鸭来讲,一般出壳后的前3天,为保证雏野鸭尽快适应环境,获得充足的饲料和饮水,应每天保证24小时光照;4~14日龄每天保证16小时光照;15日龄以后随着野鸭适应能力的增强,可完全采用自然光照。
4.通风:1周龄以内的雏野鸭呼吸量较小,排泄的废物和产生的污浊气体相对较少,此时为保持室内温度适当通风即可。如遇特殊天气,不能按时放水时,随着斑嘴野鸭日龄的增加,代谢能力增强,室内会积聚许多有害气体,因此从育雏的第二周开始,应在每天天气晴好时打开通气孔,以利空气流通。
5.密度 :野鸭属野生禽类,其活动范围及活动量均较家鸭大,在饲养密度上以疏散为好,过于拥挤易置育雏野鸭为争夺活动空间而相互叨啄。因此,雏野鸭的饲养密度应根据饲养方式及其日龄做相应调整,必要时要隔离成小群饲养,每小群的数量以不超过400只为宜。【文章转自:舜临山野鸭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