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生物防治
(一)茶树病虫害的区划
经多年在我国各茶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海拔600米以上的茶区主要病虫害有茶饼病、茶枝梢黑点病、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蚧等,但茶尺蠖、茶毛虫发生较少,茶饼病发生较重,一般的病情指数为20%,严重的高达50%以上;在海拔300米以下茶区,主要病虫害有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黑刺粉虱、螨类、蚧类、茶枝梢黑点病等,其中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密度比海拔600米以上茶区要高一倍以上,病害较600米以上的茶区轻。
(二)茶树病虫害发生规律
1、茶小绿叶蝉一年发生两个高峰期,第一高峰始期一般在5月上旬-7月上旬,第二高峰始期在9月中下旬 -11月上旬,还有稍冷的茶区是单峰型,在7月底至8月上旬;
2、茶小绿盲蝽一年只有第一代在茶树上危害,一般在4月上旬-4月中下旬;
3、茶尺蠖一年发生6-8代,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一般在3月20日-4月10日,第二代4月22日-5月28日,以后几乎一月一代;
4、茶毛虫一年发生3-4代,分别在3月26日-5月28日,6月25日-8月7日,8月26日-10月底;
5、茶黑刺粉虱一年发生四代,幼虫盛期分别在4月下旬-6月中旬,6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上旬-9月下旬,9月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
6、红蜡蚧,又名红虱子、胭脂虫。一年1代,以受精雌虫越冬。次年5月开始产卵,5月下旬~6月上旬为孵盛期,5月底开始孵化,6月上、中旬为盛孵期。雄若蚧至2龄老熟8月下旬化蛹,雌若虫3龄脱皮直接变成虫,雄成虫寿命仅1~2天,交尾后即死亡。每头雌虫可产卵200~500粒,卵产于介壳内虫体下,孵化后在母介壳内居留2~3日,然后成批涌出,爬向枝梢(以当年春梢虫口最多)群集于新叶、叶脉及嫩梗上定居取食,2~3日后开始从体背及胸部两侧分泌蜡质,随虫体长大,分泌物逐渐增厚。
7、茶饼病一年发生两个高峰,第一高峰与茶小绿盲蝽同步,第二高峰与茶小绿叶蝉第二高峰同步。
8、枝梢黑点病。此病在国内各茶区普遍发生。一般病情指数在10%左右,管理不善的高达30%以上。病树在春茶采毕后,夏茶生长缓慢,芽叶瘦小、发黄,对夹叶多,如不加强管理和防治,次年春季一片枯枝,造成严重减产。该病菌在病枝组织内以菌丝体越冬,次年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大量产生囊孢子。一般3月下旬,病枝下出现黑色小粒点,4月上旬形成幼子囊,4月中旬子囊陆续成熟。5月中旬~6月上旬为传播蔓延盛期,一年只有一个传播侵染期。该病最适发生发展的温度为20~25℃,湿度为85%以上。
(三)茶树病虫害发生部位及用药量
1、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的发生部位在茶蓬上下及两侧,因此亩用药液量45-60kg(3-4背桶水);
2、茶毛虫、茶黑刺粉虱、椰园蚧在茶树下部叶背或当年的茶枝上,防治时喷头朝上,只在茶树两侧下部喷药即可,亩用药液量30-45kg (2-3背桶水);
3、茶小绿盲蝽、茶饼病只危害茶芽和茶嫩梢,亩用药液量与茶毛虫药液量相同。
(四)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1)合理种植,适当间作。茶树大面积单一栽培,造成物种单纯化,易诱发茶树特定虫害的猖獗,如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等,茶叶生产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建新茶园首先选栽健康苗木,采用丛栽或条栽,避免过度密植,茶园周围种植防风林、行道树、遮荫树,进行立体栽培,保护茶园周边的丰富植被。茶园间作,如**屎豆、红薯等作物,减少茶园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
(2)采摘、修剪和清园。茶叶是以茶树新梢为原料,营养成分高,相对害虫为害也重。因此,茶树新梢芽叶达到采摘标准应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明显地减轻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黄蓟马、茶橙瘿螨等害虫的为害。若没及时采摘会导致害虫的种群增长。如遇春暖早,应早开园采摘。夏秋季节尽量少留叶采摘,秋季如果害虫多,可适当推迟封园。茶树进行合理修剪不仅可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还能抑制黑刺粉虱等害虫发生。冬季通过清园疏枝,剪去茶丛下部过密的枝叶、徒长枝及消除基部的枯枝落叶,可降低黑刺粉虱、蚧类、茶毛虫等害虫的越冬基数,减轻翌年的为害。
(3)合理施肥耕作,科学除草。合理施肥不仅能改善茶树营养条件,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及补偿能力,加快茶树生长,避开为害期,还可改善土壤性状恶化某些害虫的生存环境,甚至直接引起害虫死亡。茶园封园后,结合施有机肥进行深耕培土,不但增强了茶园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把土表层和落叶层中越冬的害虫如茶尺蠖、茶毛虫等害虫的蛹、卵、幼虫深埋土中,还能将深层土中越冬的其他害虫暴露地面,使之因环境不适或天敌捕食而减轻对茶树的为害。中耕可改善土壤通风透气条件,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夏秋季浅耕1-2次,春茶开采前也可耕1次。茶园杂草不仅与茶树生长争光争肥,影响茶园管理,而且助长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害虫的生存和繁殖,对茶园顽固性杂草采取人工除草,但一般性杂草不必除净,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有利天敌栖息繁殖,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其他农业措施也能起到防治效果,如夏秋干旱季节,适时喷灌有利茶树生长,又可控制一些茶树害虫,如茶叶瘿螨、茶黄蓟马等。
2、生物防治
(1)天敌保护繁殖释放。天敌有寄生性和捕食性两大类,保护并促进天敌种群的增长,有利加大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如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有益生物的生存。招引鸟类、天敌进入茶园捕杀害虫。对修剪、台刈下的枝叶,可先堆放在茶园附近,以利天敌返回茶园,用草把收集的蜘蛛释放于茶园防治害虫。在当地天敌的自然控制力不足,特别是在害虫发生前期,进行人工大量繁殖和释放天敌,如茶尺蠖绒茧蜂、草蛉、螳螂、瓢虫及蜘蛛、捕食螨(植绥螨、大赤螨)等防治上述几种害虫能取到良好的效果。
(2)生物药剂防治。生物农药具有安全性、专一性、持久性的优点。目前,我公司在有机茶园推广使用的微生物源农药有武大绿洲茶园病毒杀虫剂、植物源农药4%鱼藤酮,可防治茶尺蠖、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但大部分生物农药存在一个缺点,即对紫外线十分敏感,在阳光直射下容易丧失活力,降低防治效果。因此必须在阴天或晴天下午3时后使用效果较好。
捕食螨产品及“以螨治螨”在茶园上使用技术
清洁茶园:
每年1月下旬2月下旬茶园进行一次清园和修剪,去除越冬的害螨、害虫。
释放适期:
每年211月,当每叶害螨平均虫量低于2只时释放,当释放捕食螨时发现害螨、害虫基数高于要求可用果圣防治介壳虫、小绿叶蛘、粉藏,用25%印楝素乳油害螨,也可先用苦参碱、螨危、侬威、天思邦、杞赞 等生物农药或低毒农药喷洒一次,10天后再释放。
释放捕食螨方法:
一种淹没式释放、一种挂袋释放二种方法。
淹没式释放:用木屑或谷壳将捕食螨混匀后,均匀地撒施在茶树叶面上,该方法适用于害螨发生量较大茶园。
挂袋释放:将含有捕食螨的袋子,在纸袋上方斜剪34 厘米,然后用图钉或塑料细绳固定在茶丛靠叶的枝桠上,每12平方米2-5袋,(1000只/袋)本方法适用害螨初发生茶园,可长期控制。
害螨、害虫自然天敌---捕食螨
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敌产品
农业部评为我信赖的绿色防控品牌产品
全国诚邀合作,微信(1806069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