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起,我国科学家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的消息大面积刷屏。原因是5月24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报道,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其中两个候选疫苗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目前已建立两种候选疫苗的生产种子库, 下一步将加快推进中试与临床试验,尽快完成免疫机制、诊断检测、消毒灭虫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炸群的养猪人由于央视、人民日报等的权威性,消息一出,养猪圈炸群。今日头条、微信朋友圈、微信行业群、微信公众号……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刷屏。尤其是在微信群,讨论的非常热烈,成了最火话题,热度到今天都不减。其结果就是,一方面,很短的时间内,笔者就接到数个咨询是否要复养的养猪人电话,他们认为可能用不了多久非洲猪瘟疫苗就能上市,想要抄底。另一方面,有较深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谨慎乐观,这可是动物界的艾滋病毒,认为短期内推出商业化疫苗的挑战很大。
经过一天的舆情发酵,尽管非洲猪瘟疫苗何时面世还是没有人知道,但养猪人的信心确实有了上升。
什么是非洲猪瘟候选疫苗?笔者专业出身,虽然有20年未从事临床工作,但仍然知道 “创制候选疫苗”属于疫苗研究的临床前阶段,这个过程相对容易,但要再到临床实验成功则难度巨增,此前国外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就是主要栽在这个阶段。
回想当初学的知识,非洲猪瘟疫苗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1.发明发现阶段:期间主要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分离和分析,这个难度不是很大,我国科学家已经搞定;
2.非临床(临床前)研究:此阶段用实验动物进行实验,突破了就可研发出“创制候选疫苗”;
3. 临床研究阶段:又分为三个小阶段。一是确定靶动物的安全性和疫苗的有效性;二是剂量确定实验,健康靶动物对照实验;三是剂量验证实验,指定区域靶动物随机对照实验。如果都成功,接下来就是按照流程提交兽药注册申请。
4. 上市后阶段:这个大家都懂得,就不再多说。
笔者认为,由于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难点在临床研究阶段,现在尽管有了“候选疫苗”这个阶段性成果,疫苗诞生的可能性在增加,但1年内推出商业化疫苗的概率还是不大。
是否要复养?这两天想复养的养殖户,都是奔着非洲猪瘟疫苗来的。然而即便有绿色通道,短期内出现能商业化生产的疫苗可能性并不大。
虽然一致看好后市的生猪市场,但如果非洲猪瘟疫情仍然凶猛,考虑到疫情风险+养猪成本大幅上升,对于中小散户来说现在不是复养的最佳时机。当然,如果你所在区域非洲猪瘟比较温柔,你的养猪技术也好,同时手中子弹多,不存在再中招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那么复养可以成为选项。
快半步是活,快一步是死,听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消息就准备复养,那是快了几步?建议养猪人避免贸然复养,至少年底前要管住自己。
结语总之,一款疫苗从研发到上市至少需要数年时间,现在非洲猪瘟的研发阶段仅仅相当于相亲过程中第一次见面感觉不错,距离以后人家姑娘给不给握手、亲嘴、打结婚证还很远,养猪人切莫会错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