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果树病毒病究竟怎么回事?什么表现?如何防治?[原创]

2019/5/25 16:00:27发布278次查看
近期,很过果农朋友在果园内发现不少叶片发黄、发红、畸形等不正常情况,其实多数和果树病毒病有直接的关系。本文针对常见果树的病毒病进行一个全面的解析,希望大家对病毒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生产中能够做好防控措施。
苹果花叶型病毒表现
一、病毒病特点及侵染特征
病毒是一类个体极其微小的专性寄生生物,其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壳蛋白组成。由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植物病毒病。
引起植物病害的病毒种类很多,在实际生产中,是仅次于真菌的重要病原类群。病毒病不仅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的病毒可造成毁灭性损失。几乎所有的植物病毒都可随种苗或其他无性繁殖材料传播,有的病毒还可通过种子传播给下一代许多病毒可由介体传播,引起病毒病在田间寄主植物间不断扩展蔓延,造成病毒病的流行。
与真菌和细菌病害不同,病毒多为系统性侵染,即病毒侵染后很快扩展至植物的全身,因此,从带有病毒的植株上取接穗或插条繁育的苗木,也带有病毒。
此外,病毒复合侵染或混合侵染现象也很普遍,同一植株往往有两种或多种病毒混合侵染。有的复合侵染病毒互不影响其症状表现,有的则可加重或制约症状的扩展。对于多年生的果树等植物而言,由于这些植物以无性繁殖为主,在长期的发育过程中,感染病毒的概率较大,因此复合侵染现象更加普遍。
二、病毒侵染途径和特点
有的病毒侵染植株后,在植物体内正常增殖和扩散,但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潜伏侵染,这类病毒称为潜隐病毒。潜伏侵染现象在果树病毒的侵染中较普遍,如柑橘速衰病毒侵染柑橘类植物,由于我国所用的砧木大多抗病而不表现明显症状;许多苹果和梨病毒病在田间也不表现可见症状,但造成慢性危害,此外,由于病毒的潜伏侵染特性,容易使人们忽视,而造成病毒的扩散加快,加重病毒病的危害。
果树为多年生植物,一旦感染病毒,则植株终生带毒,造成持久为害;果树多为嫁接或扦插无性繁殖,当母株带病毒时,即可通过接穗、插条、苗木等传播扩散,且无性繁殖系数愈大,病毒传播的速度也愈快;其三,病毒侵染果树后,破坏植株的正常生理代谢,导致树体生长衰退,而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严重时植株死亡。在自然条件下病毒病的发生常表现出一定的症状特征,如花叶、坏死和各种畸形等不同的症状经常同时发生,不同阶段侵染及不同条件会对症状表现产生影响。
三、危害表现
病毒病对植物的为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成叶片畸形、黄化、斑点、退绿,影响光合作用正常进行。进而削弱树势,降低产量。
2.影响产品的质量,如导致果实畸形而使果实丧失食用价值或商品价值;
3.导致树体的渐行性衰退,甚至死亡。
下面介绍几种大宗果树的常见病毒病症状和危害特征。
葡萄
葡萄病毒病在生产中往往表现以下几种:
葡萄扇叶病毒病
阳光玫瑰病毒病造成叶片停滞生长
近两年的阳光玫瑰种植大火,但部分园区出现苗木定植后生长缓慢,只长茎秆不长叶子的情况,实际上都是由葡萄病毒病引起,因为阳光玫瑰对病毒抗性较弱,危害表现更为明显。
葡萄红叶型病毒病
葡萄红叶型病毒病在葡萄中表现最为广泛,但危害相对较轻,若在干旱、矿质养分较低的的园子最早六七月份即可表现出卷叶、红叶等症状,影响果实成熟。
葡萄镶脉型病毒病
病毒可由几种土壤线虫传播、通过嫁接亦能传毒。介体线虫的成虫和幼虫都可传毒。葡萄病毒远距离传播主要由调运带毒苗木导致。其他线虫传播的多角体病毒能通过各自的虫媒传给葡萄和杂草。病毒存在于活体的患病植株体内,带病植株是最初传染源。通过嫁接、汁液进行传播。
苹果
苹果花叶病毒病
上图为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病,造成果实褪绿环斑或斑驳 树皮开裂、皮层坏死 叶片黄化线纹斑 红褐色环形斑。
苹果病毒病在果实上还可以表现以下几种类型:
1.锈果型:发病初期在果实顶部产生深绿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沿果面纵向发展,发展成为规整的木栓化铁锈色病斑。
2.花脸型:病果着色前无明显变化,着色后,果面散生许多进圆形的黄绿色斑块,致使红色品种成熟后果面呈红、黄、绿相间的花脸症状。
3.混合型:病果表面有锈斑和花脸复合症状。病果着色前,多在果实顶部产生明显的锈斑,或与果面散生锈色斑块;着色后,在未发生锈斑的果面或锈斑周围产生不着色的斑块呈花脸状。
发生规律:种苗带毒、嫁接传播、花粉 种子 修剪工具 蚜虫、螨虫传播。
桃树
上图为桃树黄化型病毒病表现。部分在苗期即现,春夏季可出现花叶、白斑、白化、黄化。结果树上可表现为果实畸形褪色、链状洼陷,树干茎痘斑。
上图为桃红叶型病毒病。表现为:春梢嫩叶变红穿孔,不能抽生新梢芽枯,果实成熟迟、畸形。
梨树
上图为梨石痘病:又称梨豆果病毒病,主要为害果实、树皮,是梨树上危害性最大的病毒病害发病后病树抗寒性差,果实畸形。 值得注意的是:因抗性差异,该病毒病在西洋梨上发病明显,中国梨一般不表现。
梨树上的病毒病还有以下类型:
梨树上因苹果茎痘病毒引起的叶脉黄化
梨树上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引发的梨环纹花叶病
四、综合防治策略
实际上,不仅仅是果树,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动物、植物、真菌、细菌体内都会有病毒寄生。每个人身体内也都会寄生不同种类不止一种的病毒。但病毒多数情况下都不表现出病症,往往在寄主免疫系统下降,抵抗力弱,不够强壮的时候,病毒才表现明显的侵染性和破坏性。明白这个道理后,大家针对果树病毒病就会有一个更为理性的认识。以下给出综合防治方法。
1. 选用无毒母柱进行苗木繁育、选用脱毒苗。这点是避免病毒病发生的最根本措施。有条件的果园可以选购优量品种的脱毒苗进行栽培定植。
2. 清除发病严重的植株,减少病毒源。 当园中出现少量病毒病表现严重、出现明显生理退化迹象、果实产质急剧下降等这样的情况时,可果断对发病株进行清除,以减少病原。
3. 控制其其它病虫害发生。除病毒外,真菌性和细菌性等侵染性病害使用合适的化学防控手段基本都可达到和好的防控目的,因此,加强对虫害尤其是传毒虫害如蚜虫红蜘蛛等的防治可很好起到阻断病毒传播的作用。加强对其它病虫害的防治可保证树体健壮,增强抗毒性。
4.化学防控。虽然被感染的植物体内病毒现今无法通过使用药剂进行彻底清除,但科技工作者也一直在进行病毒钝化或抑制危害方面的科研尝试。据研究表明,部分超敏蛋白、香菇多糖、毒氟磷、氨基寡糖素、吗啉胍乙酸铜等化学药剂在树体上使用后可表现出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5.加强水肥管理和控制负载量,培壮树势,可很好控制病毒危害程度。
在生产中我们常常发现,即使同一批带毒苗木,在不同的果园环境和生产栽培管理条件下,病毒的整体表现和果实产质差异巨大,有的甚至长时间可产出优质优量的果实。实际上,大部分的果树园区都避免不了受到各种病毒病的侵染和危害,在定植了带毒植株或后续感染后,因病毒不可彻底清除,只能一直伴随。在这个角度上,加强栽培管理即是最为行之有效且必然为之的措施。只要进行合理的栽培管理,尤其是土水肥管理,培养出健壮树势,即使病毒在树体内存在,往往也不表现出明显的危害状,短时期内对品质和产量也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在此声明和辟谣:
引起植物病毒的植物病毒专性寄生在植物体内,对动物不存在任何侵染性,受到感染的植物组织或果实,被人类或动物食用不存在健康隐患,消费者无需受到一些不科学的信息误导而杞人忧天。尊重自然,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传播正能量,大家一起努力!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