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三个发展趋势
财务共享是指企业(集团)将下属单位相同的财务职能集中,由一个相对独立的财务机构来行使,即各单位共享一个机构的财务服务。它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通用、福特等大型制造企业集团提出。目前,财富100强企业中,已有超过80%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监管政策的趋同以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规划和实施财务共享。
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发展状况,财务共享可以是部分业务流程的共享,如差旅报销流程共享,也可以是包括对外报告和财务分析在内的全业务领域共享;可以是所有地域集中的共享,也可以是区域性集中的共享。目前,全球企业财务共享的服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应收应付管理、固定资产、总账、差旅与报销、财务报表、员工薪酬、资金管理等交易型业务流程。也有部分企业将内部审计、预算、计划与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等非交易型业务放入财务共享范围。
财务共享与会计信息化密不可分。共享伴随着集中,使得财务处理与业务发生在物理空间上分离,只有依赖于高效率、高度集成的软件系统和通讯技术,才能有效解决空间差异,保障财务处理的及时性。同时,财务共享带来的标准化问题也需要信息系统层面的支持,带动信息系统标准化。
在中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仅仅是中大型企业财务系统一次绝佳的升级机会,也是企业自身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改造机遇,既能把以前财务系统遗留的多年未解决或体验不佳的问题进行一次系统梳理和完善,同时也可以着眼于未来战略目标重新规划出符合当前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财务业务管理系统,本次升级甚至兼具政治任务,建设财务共享服务势必必行。
企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首要的是要明确规划和定义建设财务共享服务的目标、发展定位,如果定位不清不明确,那么势必带不来最佳效果,制约企业未来5-10年的发展。根据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现状和本轮升级实施需求的不同,将来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果不能实现企业的大数据中心、人才中心、知识中心都将是不成功的。
财务共享中心定义
很多学者提出过财务共享中心的定义,其中比较权威的是bryanbergeron在《财务共享中心精要》中给出的定义:“财务共享中心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高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这里的业务单元即财务共享中心。
财务共享,顾名思义,就是财务共享中心理念在财务领域的运用。财务共享中心将原分散到集团内部各基层业务单位的财务基本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统一处理,通过网络为分布在企业集团内不同地区的业务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财务共享中心,并为企业创造价值。
深圳市远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01876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