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场景里,首先要有的是特产,也就是农副产品,地大物博的中国,各地都有特色农副产品,也有各地引以为豪的特产。而一种特产,要变成“特产电商”市场上的宠儿,需要做一些基本的准备工作。
供应源头的严格筛选
在种植、采摘过程中,原来的种植户、加工商,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运作。电商产品主要靠图片呈现,可以选择卖相最好的样品拍照,但如果实际收到的产品和图片差距太大,会产生大量差评和售后纠纷。
产品本身需要深加工或深度营销包装
产品面向电商的深加工,一方面是指挖掘和强化产品特性的加工,如常见的去污、摘叶等供应端的精细化管理加工;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网络零售年轻化、快捷化等特点,需要对产品进行易于快递、小包化、零食化的创新加工,使得特产跳出单纯的食材市场,进入零食和预包装食品市场。而产品的深度营销包装,则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1.从产品的定位开始,除了深挖特产本身的亮点,还要借鉴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优先的思路,对产品的食用(使用)全过程进行细致的用户体验测试,把用户从选购到食用(使用)、多次食用(使用)、搭配食用(使用)等所有流程,都清楚地罗列,并思考如何在每个环节做好。
2.是使用符合网购消费市场文化的符号和设计思路,设计产品的识别体系,并围绕这个符号或识别系统,设计整体的营销策略。
完成产品定位、产品深加工和包装后,进入产品信息数字化的环节
在拍摄方面,对于特产拍摄,有特定的布光、设备、技巧,与城市电商有所不同的是,既然是针对特产电商,则拍摄资源的配置会倾向于专用而非通用,这可以大幅降低资源投入。其他环节同理,例如排版,可以采用通用模板的方式完成,在如今的电商中,这已经不是什么难事。
而数字化管理,随着电商行业逐渐成熟,也产生了经过行业验证有效的表格式的管理方法。因为农村电商整体发展较慢,特产类电商竞争并不是特别激烈,消费市场对特产电商也不挑剔,因此,我们认为快速启动,大胆尝试,是特产电商工作的诀窍。
人才需求
事实上最重要的是服务型人才,因此,农村电商最依赖的是服务型人才,也就是具备零售服务意识、产品服务能力的人才。只要在售前售后上完成合格的服务,就可以达成较好的购物体验。而在售前售后方面,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1.是产品质量问题,特产产品比标准工业化产品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与期望值差异;
2.是物流问题,特产的特殊性,对物流快递有更高的要求,会导致物流出现问题的概率远大于标准化产品。
在结合农村旅游的时候,还涉及农村电商o2o的概念
农村产品最佳的销售场景就是游客在现场游玩时,在大自然环境中体验到原生态,对农副特产产生较大的购买欲望和消费兴趣。而农旅电商中o2o渠道的打通,将拥有线下消费和线上发货的优势,解决了旅游中特产销售不及时、不好带等问题。同时,由于购买便利性带来的购买率上升,可以使得销售效率提升,进而降低渠道成本,控制合理售价,避免高价宰客现象,进一步提升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