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草莓蓟马体积小、防治难、危害大,不妨试试这样做,一看就明白!

2019/5/24 7:19:17发布107次查看
蓟马是我们农民朋友平日里比较头疼的一个虫害,蓟马虫体很小,易产生抗药性,发现为害症状时往往已发生严重,难于防治。蓟马攻击超过100种植物,包括辣椒、草莓、番茄、甜瓜、豆类和许多其他蔬菜,水果和观赏作物。蓟马种类繁多,危害草莓的主要是花蓟马。草莓蓟马常在开花期发生,在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发生严重。蓟马主要取食危害草莓花蕊、花瓣,造成授粉不良,果实畸形。严重的花蕊变黑褐色,花蕾枯萎不能结果。蓟马对草莓的危害这么大,你知道应该如何防治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吧!
一、草莓蓟马的形态特征
通过大量采集受害草莓花蕾、花朵,并对受害草莓进行鉴定,鉴定为蓟马科中的花蓟马。花蓟马又名台湾蓟马,雌成虫体长约1.3mm;体色为暗褐色带紫色,头、胸部黄褐色。触角8节,褐色,第3、4节、有时第5节基部呈黄褐色。呈黄色,腿节和胫节中段黑褐色,前附节无齿。前翅宽而短,淡黄色。头、前胸、翅及腹端的刺较粗。腹节被扳后缘具小齿状突起,腹末具锯齿状产卵器,向下弯曲。雄成虫体小,淡黄色,前节长。
二、草莓蓟马的危害症状
蓟马种类繁多,为害草莓以花蓟马为主,其以成虫和若虫隐藏于花内或植物幼嫩组织部位(叶片背面、芽尖或花瓣内),锉伤顶芽、嫩叶或雌蕊等,导致叶片呈灰白色条斑皱缩不展、植株矮小、生长停滞、花芽分化不良;花朵萎蔫或脱落、雌蕊变褐不能结实、果实不能正常着色和膨大,即使膨大且果面呈茶褐色,严重影响草莓产量和商品价值。
三、草莓蓟马的发生原因
1. 气候原因
蓟马是一种间歇性猖獗发生的害虫,适宜的气候条件是草莓蓟马暴发为害的主要因子。蓟马喜温暖干旱,其发生为害受气温影响较大,各虫态发育适温为23℃~28℃,适宜湿度40%~70%,其发生量及为害程度主要受气温和湿度影响。
2. 寄主植物
蓟马寄主植物广泛,为其转主发生提供了充足的食料。相比其它大田作物,人们对蓟马为害草莓症状的认识不足,防治意识滞后,导致在防治其它寄主如玉米、茄科蔬菜等作物上的蓟马时,草莓苗地充当了其庇护所,蓟马在7月~9月转移到草莓育苗地中进行为害,10月棚外温度降低后,转移到棚内为害开花结果期植株和花朵及果实。
3. 蓟马自身的原因
蓟马体型小,隐蔽性强,早期不容易发现。主要潜伏于花心、花瓣重叠处及幼果危害,防治困难,一般杀虫剂很难直接接触虫体。而且,蓟马繁殖速度快,产卵期长,世代重叠现象明显,短期防治很难奏效,极易成灾。该虫为局部暴发为害,常造成种植区内大量植株受害,经济损失较大,已上升为重要暴发性虫害。
四、草莓蓟马的发生时间
蓟马的危害有2个高峰期。一是草莓移栽后的9~10月,蓟马成虫和若虫多隐藏于草莓幼嫩部位,主要危害嫩叶,使叶片皱缩、暗黑,严重时导致植株生长停滞,发育缓慢甚至死亡;二是次年3~5月,蓟马成虫和若虫多隐藏于草莓花内,主要危害花、果,导致果实畸形、表皮粗糙,影响品质,严重时导致花朵萎蔫或脱落,花变褐不能结实。近年来,由于草莓品种更新与技术改良,冬季棚室草莓花芽分化提前,11月下旬蓟马数量有所回升,如防治不及时,对花蕊危害大,会影响冬季第一批草莓果实生长。
五、草莓蓟马的防治措施
危害草莓的棕榈蓟马虫体小,隐蔽性强,世代重叠,发生和为害期长,易产生抗药性,单一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很难奏效,而且草莓果实需连续采收,安全间隔期难以保证,因此,必须根据蓟马的发生为害特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控制该虫发生为害。
1. 农业防治
1) 清洁田园
及时清理草莓园及周围的杂草,去除可能的宿主植物。在有蓟马危害的草莓田附近的委陵菜等田间杂草的花器中有大量蓟马危害,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干净,短期内会大量繁殖,再次危害草莓。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可消灭部分成虫和若虫。草莓园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给蓟马提供躲避和越冬的场所。
2) 提高抗虫力
通过设置合理的栽植密度、轮作制度,以及合理的水肥管理、培养健壮植株以提高抗虫力。
3) 种植指示植物
种植指示植物是早期预警害虫或病害发生的较好方法。矮牵牛被带毒蓟马取食后几天,就可以表现出番茄斑萎病毒症状,已被广泛应用作蓟马指示植物。
2. 物理防治
不同的蓟马具有趋蓝色和黄色的习性,在田间设置蓝色和黄色黏虫板混合使用诱杀成虫。黏虫板高度与植株高度持平,也可在通风口设置防虫网阻隔,阻隔蓟马的迁入。利用蓟马雌虫趋光的特性,在温室放置1~2盏诱虫灯进行诱杀也是重要的措施。
3. 生物防治
释放天敌如小花蝽、扑食螨、瓢虫、蜘蛛等扑食蓟马,目前钝绥螨是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重要天敌捕食螨类群,在合适的时期释放钝绥螨,多数都能对蓟马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而斯氏钝绥螨控制效能最佳。在设施周边栽植“诱集植物”—马鞭草也能减少蓟马为害;通过提高棚内co2的浓度也能防控蓟马发生。
4. 化学防治
草莓开花前期是预防蓟马的关键时期,应及时喷药防治。生物制剂可选择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00倍液,或25g/l多杀霉素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1.5%苦参碱可溶液剂1000~1500倍液。化学制剂可选用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00~8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发现蓟马尽量及早喷药防治。蓟马阴天、早晨夜间才在植株表面活动,应尽量适时喷药,且要将全株喷匀喷到。尽量避开花期用药,需要施药的应避开10:00~15:00时的开花授粉时段,以免影响授粉导致畸形果。利用蜜蜂进行授粉的棚室,施药防治需注意对蜜蜂的安全性。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