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资代理商赚差价的模式,还能走多久?
零售商,代理商共同进入一个会场,获取相同的信息。很多厂家已经直接把价格大张旗鼓的打出来,农资代理商的差价还能赚多少?还能赚多久?各大电商平台更是直接价格透明化,而抢农资网这样的平台,直接打出窜货的大旗,进口国产一件发货,你要什么平台给你找什么。农一网打定制的模式,小农人打厂家直销的模式,还有一个平台打零售商团购的模式,传统代理商该如何接招?
二:农资业务员转行进入农资流通领域,对行业有什么影响?
会议现场见到越来越多的农资业务员,尤其是做业务比较好的,开始进入农资流通,有的做批发,有的做零售,有的做网络销售,有的做窜货。这些力量进入农资流通领域,对行业有多大影响?他们的剑是什么?老的经销商的盾是什么?
三:行业从业人员年轻化,对行业的影响有多大?
感觉今年不管厂家业务员还是来参观的农资经销商,年龄明显年轻化。有的经销商已经完成了新老接班的问题。见到不少客户,已经是儿子主导业务,甚至不少农一代已经完全退出业务,交给二代操盘了。这些80后甚至90后的农资商,对行业有什么影响?对农资企业的营销方式有什么新的需求?同时,已经50岁以上,还没有接班人的农资商,下一步的方向在哪?
四:代工,定制,团购,众筹,是不是代表农资零售商真正的春天来了?
农一网一瓶一袋也能买,团购平台一件可以参与团购,享受比代理商还要低不少的团购价,抢农资网可以方便低价安全的采购任何畅销产品。农资零售商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和议价能力。零售商定制产品,从水溶肥扩展到农药,甚至下一步会不会有复合肥?专注做好服务的零售商,是不是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五:农资电商从爆发到沉寂,再到理性发展,是不是要进入快速发展期了?
如果说2015年是农资电商元年,经历爆发,狂热,沉寂。2017年是不是真正进入了理性的快速发展期?抢农资网年交易8000万,农一网数次转型后稳步发展,大丰收,小农人等坚持活下来的电商平台,纷纷探索出来属于自己的理性发展模式。农资电商,也许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
六:窜货,是难以言说的伤痛,还是快进入垃圾桶的历史?
一边是企业严防死守,各种物流码,内码,押金,甚至连钓鱼查窜货的手段都用上了。一边是越来越多的零售商,种植大户,甚至是普通农户越来越习惯网上购买农资,网上对比价格。一边是农资代理商面对不断加重的销售任务和库存,苦不堪言。现在有加入了抢农资网这样的窜货服务平台。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多边关系,面对着越来越年轻的农资消费群体和经销商,窜货,会成为历史名词么?企业严防死守的这个堰塞湖,还能守多久?
2018年,农资行业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