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牦牛的祖先们在晚中新世,就已经生活在青藏高原。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野牦牛已经高度适应了高原环境。瘤胃更大,可以帮助从低质量草食中获取营养;胸腔宽阔、血氧能力极强,可以让它们长期缺氧环境下满足身体需求;表面积和体积的比率较低、多层毛发系统发达,有利于降低日常热量损失、适应寒冷环境。
除了身披黑色长毛的普通野牦牛,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羌塘无人区内,还生活着一群金色的野牦牛,它们全身被毛为金色或者金黄色,除了颜色,外形特征与其他色系的野牦牛并无太多差别,被人们称为“金丝野牦牛”。
金丝野牦牛的数量只有数百头,人们很难在野外捕捉到它们的身影。直到1987-1991年间,野生动物专家从阿里地区日土县藏族群众口中获得线索,得知在该地有全身金黄色的野牦牛出没,经调查后才发现这一种群。
金丝野牦牛和普通的黑色野牦牛一样,身形健壮魁梧,成年的雄性肩高也将近两米,奔跑起来会踏得地面隆隆作响,气场颇为强大。
由于金丝野牦牛的数量非常少,而且仅仅分布在西藏阿里地区的一些特定区域,所以很多到西藏旅行的驴友都把看见金丝野牦牛视作一种莫大的幸运。
金丝野牦牛重点栖息地之一的“杂向前”是一座当地的神山。在藏族传说中,金丝野牦牛是神山东方的妻子(另一座雪山)出嫁时,带来的陪嫁。因此,当地老百姓把金丝野牦牛当作神牛祭拜,猎杀金丝野牦牛会遭到天神的惩罚。在当地藏民都以见到金丝野牦牛为荣。他们认为见到金丝野牦牛的人,好运会伴随其一生。
2013年9月,由国际著名野生动物风光摄影家郑义、自由摄影师郑刚组成《无人之境》拍摄团队前往西藏无人区寻找金丝野牦牛。历经60天,行程7000多公里,经历了高原翻车、沼泽陷车、物资匮乏、无人区迷路等艰辛,最终在日土县境内发现了金丝野牦牛群,并拍摄到迄今为止最清晰、最近距离的活体金丝野牦牛高清影像,这些影像对于研究金丝野牦牛的生态习性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