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力空调打败小米手机4月28日晚间,格力电器公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2000.2亿元,同比增长33.33%;实现净利润262.02亿元,同比增长16.97%,业绩表现十分出色。而在格力电器年报正式公布之后,董明珠和雷军之间长达五年的十亿赌约也终于尘埃落定。
2013年12月12日,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盛典上,雷军与董明珠打赌:如果小米在5年内营业额击败格力,董总输我一块钱。董明珠则霸气回应:要赌就不赌一块钱,我跟你赌10个亿,让全国人民作证。随后雷军表示同意。
而早在上月,小米集团已经公布了2018年财报。财报数据显示,小米2018年总营收为1749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利润86亿元人民币。在与董明珠的对赌中,雷军以营收251亿的差距彻底落败。
接下来,雷军是否会兑现承诺、以何种方式兑现,我们不得而知,但能够肯定的是,在这次五年之约董明珠可以赌赢雷军,格力的王牌业务——空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格力电器的分业务收入构成看,空调在2018年为格力贡献了1556.8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到78.5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6.15%,这说明空调为格力确保营收大幅增长扮演了压舱石的角色。
另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2018年空调市场top 3品牌的零售额市场份额由2017年的72.1%扩大到73.6%,强者愈强的局面进一步凸显,这表明格力在自己擅长的空调领域仍然保持绝对优势。目前,格力的家用空调年产能已达6200万台套、商用空调年产能已达700万台套。
2、6000亿营收目标还将靠空调?尽管格力在董明珠的带领下,实现空调业务收入的大增,但要想实现总营收增长2倍,即2023年6000亿元的营收目标还是存在不少困难的。
2018年11月,格力电器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签约,成立格力明珠产业学院。在成立仪式现场,董明珠致辞表示,按照部署,格力电器到2023年营业收入要达到6000亿元,这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创新性人才。至此,有关格力电器未来营收目标的消息不胫而走。
对于格力的营业能力,市场有目共睹。从2005年营收156亿,到2018年增长到2000亿,格力电器实现了近13倍营收增长。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2015年1005.64亿的营收额,格力在三年内实现了营收翻倍,董明珠也彻底实现再造一个格力的承诺。但换个角度来看,销售出身的董明珠已经将销售空调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尽管格力的空调业务实现了将近26%的增长,但是空调行业已经进入饱和期,格力距离空调行业的天花板已经不远了,换句话说,格力想光靠空调业务实现6000亿元的营收目标显然做不到,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做大做强。这一点董明珠自然也能想到,对于她而言,格力电器向多元化发展转型势在必行。
笔者注意到,目前格力电器对自己的定位是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集团,产业覆盖空调、生活电器、高端装备、通信设备等四大领域。而在2017年,它的定位还是一家大型电器制造商;在2018年,其定位是多元化全球工业集团,当时缺少了科技型的字眼。
3、生活电器——董明珠的新战场公司蓝图描绘得如此宏伟,那么董明珠能否真正带领格力走向多元化呢?6000亿的营收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呢?
光吹不练不是董明珠的风格,事实上,董明珠已经在这条路上下了不少功夫,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
据2018年年报,在生活电器领域,格力实现收入37.9亿元,同比大增64.9%,其在去年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从前年的1.55%提升至1.91%;在智能装备领域,格力实现收入31亿元,同比大增46.19%,其在去年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从前年的1.43%提升至1.57%。
可以说,格力在智能装备、生活电器两大领域的表现均十分亮眼,业务的增长速度也均超过空调业务(26%),尽管营收占比不高。
不过,格力要想切入生活电器这块领域,摆在面前的困难还是挺多的。在冰箱市场,有海尔、西门子、美的等几大巨头瓜分;在洗衣机市场,形成了由美的与海尔把持的双寡头垄断格局。格力要想突破别人经营多年的领地,其难度就好比其他对手想挑战格力的空调领导者一样难。
除了固有的竞争对手外,格力还要面对以小米为代表的进入家电市场的互联网企业,预料在迈向生活电器市场的路上,格力不会走得那么从容。
这次格力在生活电器业务取得高速的增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格力庞大的销售体系以及品牌知名度。
截至2018 年底,格力拥有26 家区域销售公司,网点有4万多家,同比增长12.5%。格力不仅与苏宁、国美、阿里、京东等保持良好合作,还与华发、恒大等房地产商进行战略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升电商渠道的销售质量上,格力也在持续发力。
另外,格力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制造的品牌象征。在消费者的潜意识中,格力是一家愿意在产品研发上进行投入的企业,所以消费者对其生活电器产品难免保持同等的信赖。数据显示,2018年,格力研发投入达72.68亿元,同比增长26%,目前已有近 1.2 万名研发人员。
从这两点来说,在生活电器领域,格力具备杀入市场的基础和天赋,但消费者是否还会继续买格力的账还很难说,因此格力要在这一业务上取得重大突破,还充满着不确定性。
4、高端装备获一众行业巨头倾心对于生活电器业务,董明珠怀揣的心态应该也是且做且看,要不然不会遍布撒网,把高端装备和通信设备也纳入到格力的产业版图之中。而且,长期来看,它们的市场开拓潜力远比生活电器要大。
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2018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收入或达到3.2万亿元,未来四年(2019-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25%,2022年将达到5.1万亿元。
高端装备行业就更不用说了,市场规模更为惊人。高端装备是发展中高端制造业的基础,是强国和富国的保障。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9万亿元。预计未来五年(2018-2022),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66%,2022年将达到20.7万亿元。
面对诱惑力极大的市场,董明珠在它们身上费的功夫远比生活家电要多。据公开资料显示,格力在这两块的布局明显更大。
在高端装备领域,格力的主攻方向包括智能装备、精密模具两个业务模块。在智能装备业务,目前,格力已设有六家专业化智能装备公司,产品覆盖十多个领域,超百种规格产品。在精密模具业务,格力的模具已可满足3c、医疗器械、家电、 汽车、光学器件等领域的模具需求。
虽然格力的高端装备起步较晚,但总体上发展较快、趋向完善,更为关键的是得到了一众行业龙头的信赖,收获了不少订单,未来大有可为。
5、死磕芯片,抢占5g手机制高点现在,市场争议比较大的是格力进入通信设备领域。通信设备领域主要包括物联网设备、手机、芯片等业务,不仅门槛很高,而且竞争激烈,进入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因此即便格力已经砸下了重金,但短期还没取得任何成绩。
去年,格力就在芯片业务上积极布局。2018年8月,格力斥资10亿元,设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还斥资21.15亿元,设立珠海融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参与闻泰科技收购安世集团事宜,以间接参股安世半导体——世界著名半导体公司恩智浦曾经剥离的标准件业务。
除了继续死磕芯片业务,2019年格力还定下了新的目标——重新发力手机业务。公司公告称,2019年,格力电器将加快手机更新迭代速度,结合格力特有的智能家居生态,打造具有格力特色的物联网手机;同时在5g手机技术研究上实现突破,为格力5g手机推出奠定基础。
格力手机,具有浓浓董明珠风格色彩的手机,从上线市场之处就备受争议,至今没有唤起消费者的共鸣。此前3月份,格力商城上线了格力手机3代,售价为3600元,然而过去了1个多月,销量仅售出33台,非常惨淡。这次董明珠想要推出5g手机,恐怕市场还是照样不买单。
6、董明珠或成真正的格力女王不管现在的情形怎样,短期内,估计还是没人有底气说董明珠完成不了6000亿营收的目标,毕竟董明珠已经带领格力创造了一个个商业奇迹。
更何况,近期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或将加快她实现这一目标。早前,格力集团释放了格力电器混改的信号,这意味着董明珠将有机会直接操盘格力电器的大局、彻底激发它的创造力。
4月8日,格力电器曾公告称,格力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电器总股本15%的股票。如果本次股权(现控股股东为地方国资委)转让成功,那么最后的接盘方有可能包括以董明珠为代表的管理层。其结果将有利于公司管理层长期稳定,也将便于公司对优秀人才实施以股权为主的灵活激励政策。
总的来说,格力要想实现6000亿元的营收目标、要想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必不可少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领导者,而董明珠无疑是当前最合适的领导者。从空调巨头到全球工业集团,格力的重新定位让我们看到了董明珠巨大的野心,而董明珠的才华能否支撑起她的野心,接下来我们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