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艺术修养课培训中心简述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

2019/5/20 9:11:05发布85次查看

书法是汉字艺术的主体,是中华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是历史的文化产物,是东方意识灵魂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积淀着多层次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附着丰厚、灵动、整体的精神特质,可谓是流淌广远、包容万象。然而,在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旧时代的转型过程中,文化趋同所形成的单一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如何借签和发展,俯瞰和概括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传统,进行纵、横面上的融合和贯通,建立多元的文化格局,现在已成为各个领域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书法艺术的创作当然也不例外,作为汉字艺术最早的表现形式之一,既承载着语言信息传达的功能,又jiju艺术表现,反映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意向认识,记录着人们的情绪心智和生命历程。因此,就书法艺术的创作而言,必须立足汉字艺术体系的基础上,以求得书艺创作的延续和拓展。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书法界存在着一种希翼把书法美的领域不断拓宽的趋势,加上炒作之风引诱,功利注意的滋生,书坛蔓延着一种反常的浮躁情绪。     就目前书法创作实践方面来看,主要是反映在年轻书法创作群体中,由于他们的思维、审美观念指向不明,整天沉湎于低俗、流行、狂怪的圈子,追求“时髦”,表现所谓的“前卫”,怀疑、否定、 改、践踏传统的书艺,是非颠倒、雅俗不辨、美丑不分,突破了道德人论,与文字“脱籍”,解构文字,将字写得散离或密集、东倒西歪、长撇短捺、极度冲突、夸张变形、野怪脏乱、行笔无序、线条杂 、不均衡、不对称,装腔作势,故作深沉,不具真善美的内 ,只有恶俗低调的形貌,丧失了汉字的底线,淡化了语义传达的重要功能。     三十多年来的对外开放,促使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西方美学思想、理念及各种思潮的涌入,使人们的视野扩大了,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但无可否认某些书法、绘画的艺术工作者在这种情况下,好像失去了主见,对这种新思想、新理念、新思潮不加任何 别选择,生搬硬套,机械拼凑,盲目追求,又盲目抛弃,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只求视觉冲击力的快感,而忽略传统书艺的基奠。“任笔为体,聚墨成形”。造型方面往往采用对“单字”、“少字”和伪(类)孩子加以夸张、变形,讲求什么同质同构设计、异质同构设计、形义同构设计、字义形象设计等意象构成,笔墨方面把笔触、墨韵处理的极为装饰,使书法成为一堆由点和线组成的图形设计或构成艺术,来抒发所谓的个性。而殊不知个性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它是对人的一切心理现象、感受、想象、思维、兴趣、情感、意志、知识等有机结合,而非是这样以书法进入绘画或直接进入抽象绘画。     
通过迎合的方式引导起人们的关注,邀宠、献媚,东奔西走,大肆宣扬,倾向于符号性的“自由”发挥,进行表面形式的抄袭,认为书法不必书写汉字,破坏了汉字形式固有的方圆、曲直、缓速、轻重、肥瘦、大小、疏密、虚实、宾主、离合、擒纵、奇正、生熟、巧拙、雅俗、法意、阴阳、违和形体美感,降低了汉字概念形象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肌理、色彩、构成、材料、方向、破规、变异、装置、拼贴、行为、影像、架上观念书法及装饰效果的处理;成为其变化与创作的重要元素,字连成行,行行并列而组成作品,字和字距、行和行距、篇和篇距,字或行的独立性,完整性被破坏,界线模糊,消失或者错乱。误入歧途还坚认这是书法今后发展的主流,把作者自己突如其来的意念,“灵感”变成创作的主宰。致力于寻找形式的构成与心灵底蕴的联系,创作中线条质感总是被题材的情境所左右,认为书法是关于汉语言的艺术,而不是关于汉字的艺术,凭个人的臆 想所创作的“词 语系列”,将一些不连贯的汉字联缀成横行或坚行,认为这是现代语言学的结构主义,文学中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意识共鸣。
5、

南京月亮院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7388076096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