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进城减少,农民工又去哪儿了?
从大趋势看,新增农民工数量减少是必然的,首先农业可转换人口数量递减是人口规律,因为从2012年起,我国劳动人口总量就开始下降,新增农民工数量减少是总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另外,第一代农民工都老了,据统计,2018年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2.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近5年呈逐年提高趋势。另一方面,外出农民工的平均年龄要低于本地农民工,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5.2岁,本地则为44.9岁。
中国经济正发生转型,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重过半
农民工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从事传统服务业,住宿和餐饮的农民工继续增加,其中近几年的脱贫攻坚,开发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中的农民就业比重为3.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另外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49.1%,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8.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农民工逃离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
据统计,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农民工2188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下降1.2%。在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就业有4536万人,比上年减少186万人,下降3.9个百分点,与此相反的是,2018年西部地区农民工就业5993万人,增加239万元,增长4.2%,占农民工总量的20.8%。
农民工基本特征发生改变。
1.女性和有配偶农民工占比均提高。
在全部农民工中,男性占65.2%,女性占34.8%,女性占比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另外在全部农民工中未婚的占17.2%,已婚的占79.7%,丧偶或离婚的占3.1%,已婚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2.“80后”在农民工中超半数。
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1.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另外,“90后”,占43.2%,“00后”占6.4%。
此外还有另一项数据表明,外出务工农民工资月均收入增速快于本地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民月均收入4107元,比上年增加302元,增长7.9%,本地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3340元,比上年增长167元,增长5.3%。前者比后者多767元,增速高2.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