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合理密植,其实就是在保证产量最大化的基础上,注意玉米每亩的种植株数,我们常说的“合理密植,多打粮食”,不仅适用于玉米,还适用于其他农作物。
玉米为什么要合理密植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明白,假如当玉米种植过稀时,虽然说,有可能结的玉米棒很大,但是,总体数量偏少,最终的产量没有达到最大值,相反,如果种植过密的话,虽然说玉米棒多了,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比如空气不流通、互相争养分等),结的玉米棒小,而且空杆情况也会增多,这样一来,产量还是上不去,所以,只有合理密植,不稀不密,才能获取高产量。
3、土壤通透性
种植农作物的地块,土一般分为砂土和粘土,这两种土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砂土好于粘土,土壤越通透,玉米就可以种植密些,相反,就需要种植稀一些,所以,如果在品种相同的前提下,砂土要比粘土种植密。
4、播种时间
播种早的可以密植,播种晚的要稀植,以春玉米举例,播种早的情况下,由于受到低温或者是水肥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出芽率会有所降低,密植的话,会解决一部分这样的现象,同时,还会出现“蹲苗”情况,也是需要密植来弥补,而晚播的情况下,温度已适合玉米生长,这时候要稀植,如果继续密植的话,后期由于植株多,易出现倒伏情况。
玉米怎样做到合理密植
1、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种植密度的品种,作为良种在不同的条件下也有它的相对性,只在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水肥条件选择适合密植的品种。
2、品种特征特性。不同类型的品种具有不同的耐密性,紧凑型杂交种耐密性强,密度增大时产量较稳定,适宜种植的密度较大,平展型耐密性差,密度增加范围小,若增加密度就会减产。
3、根据品种特性、产量水平、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选择合理的密度。
4、增密增产技术。根据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将现有耐密品种的种植密度增加500~600株/亩,前提是选耐密品种和水肥条件好地块。
5、玉米每亩的穗数是构成玉米产量三要素之一,密度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玉米的产量,由于自然界限制玉米最终成穗的因素较多(如病虫、营养光照等)种植密度的成穗率一般为90%~95%,为确保亩穗达到设定目标穗数,大田留苗时应按适宜的穗数增加5%~10%,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穗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