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由原本的果腹发展到目前的健康、丰富、可口、营养等多重要求。在现代人的食谱中,水果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比例,人们越来越多的看重于水果中的维生素,花青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因而培育出符合人们要求的健康水果时分有意义。草莓作为一种浆果类水果,因其颜色鲜艳,果肉多汁,酸甜适口,芳香宜人,营养丰富,故有“水果皇后”之美誉,深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和小朋友的欢迎,一经上市往往供不应求。
草莓适应性广,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但要实现高产、优质、绿色、低成本生产,需要科学管理及营造其适宜的生产条件。今天小编主要为大家讲解一下大棚草莓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的选择、肥水管理以及采收工作等。希望能对广大果农朋友们提供参考意见,从而实现草莓的优产高产。
一、 大棚草莓栽培的优势
1、草莓种植时间早、结果早,生产周期短,见效快。九月定植,十一月结果,到第二年五月结束。不仅丰富了冬春果品市场的花色品种,而且时逢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市场需求旺,产品售价高。
2、草莓栽培容易,管理方便,生产成本低,产量高,收益好,适合我市进行农田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要求。
3.大棚草莓的栽培,9月上旬从繁育圃选择植株健壮,无病害,有5~6片发育正常的复叶,植株矮壮,在较多新根,根长在5~6厘米以上,单株重25克以上的草莓植株进行移栽。
二、 草莓的生物学特性及种植要求
1. 生物学特性
草莓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喜光、喜水、喜肥、怕涝等特点。其生长势强,株型较开张,有匍匐枝,植株叶片数少,发叶慢。浅根系,根系多分布在15~20cm土层里,发根速度较慢。
2. 对温、光、水的要求
1) 温度:繁育期要求平均温度15~17℃,定植期要求平均温度18~20℃,花芽分化要求10~17℃的低温,开花结果期白天适宜温度25~26℃、夜晚适宜温度5℃左右,30℃以上生长受到抑制。花蕾遇到-2℃低温,雌花会受害变黑,失去受精力或结实力。根系活动比地上部早,春季2~5℃时根系就开始活动,-8℃根系会受冻害,-12℃时全部冻死。根系休眠浅,5℃以下有效低温40h就可以打破休眠。
2) 光照:草莓喜光性强,但也较为耐荫。花芽分化需要昼夜10h的短日照。
3) 水分:草莓既不抗旱,也不耐涝,对水反应很敏感,要求土壤既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又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
三、 草莓的栽培技术
1. 园地选择
草莓适宜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砂壤土上生长。在建设设施时,应尽量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平坦、排灌能力良好、东西走向的地块;在气候条件上要选择能够接受太阳照射的土地;并且根据草莓的特质,还要尽量选择背风地块。
2. 土壤消毒
选好建棚地址后,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及消毒处理,以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等虫害。常用的土壤消毒药物有80%的敌百虫晶体、50%的辛硫磷乳油、70%的甲基托布津和50%的多菌灵等。
3. 大棚建设
对于草莓的反季节种植来说,塑料大棚的好坏也相应地影响着草莓的种植品质。除了园地的选择要适中外,在气候条件上还要选择能够接受太阳照射的土地并且根据草莓的特质还要尽量背风。在大棚的规模上要根据种植的数量而定,但大棚的高度要控制在3m以下,在大规模的大棚内用水泥柱和水泥拱架作为支撑,其数量也是根据大棚规模确定。再经过挖地锚坑、放入木棒和钢丝、扣膜等步骤,大致可以搭建一个大棚的框架。
4. 品种选择
草莓的品相、个头和口感将会直接影响到草莓的市场销售价格,为了提高棚栽草莓的经济收入,在选择草莓品种时必须选择果形大而整齐、口感香甜、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种。棚栽草莓对草莓的耐低温性能、自花授粉能力有很大要求,在选择棚栽草莓品种时,还要选择休眠期短、耐低温、自花授粉能力强和黑心花少的优质品种,以确保棚栽草莓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选择的优质苗木品种为硕丰草莓、春旭草莓等,北方地区则可以选择石莓1、3、4号、星都号草莓、明晶号草莓、明旭号草莓等。
5. 种苗选择
宜选择专业草莓育苗圃繁育的种苗,一般要求植株完整、无病虫害、叶片大而鲜绿、具有4~6片叶以上、茎粗1.0cm以上、单株鲜重25g以上、根系发达、有较多初生根、多数根长达5~6cm以上的壮苗。
6. 科学整地
在草莓种植前须把地面平整好,施足底肥。施肥应结合翻地进行。整地后打垄作畦。一般整成南北走向的高畦,顶宽40厘米,底宽60厘米,高20~25厘米,畦与畦中心距离90~100厘米。
7. 适期定植
草毒定植要根据其花芽分化来确定时间,北方地区大棚草毒一般在9月底~10月初期间定植。定植时间很关键,时间过早,易造成草毒生长过旺,结果少,果实发育慢等后果;时间过晚,则造成结果推迟,影响早期产量和品质。定植时要避免高温,宜选择在傍晚进行。草毒定植时要定向移栽,草毒根茎基部略呈弓形的是发育良好的,移栽时应将弯曲的凸面朝向垄沟一侧,这样草毒结果便可结在垄的外侧坡上,方便垫果和采收。还应注意栽植的深浅度,栽植深度以深不埋心、浅不漏根为宜。
8. 及时扣棚
适时扣棚保温是草莓保护地栽培技术中的关键。扣棚保温适期是当外界夜间气温降到8~10℃时,一般温度在5℃以下,草莓进入休眠;夜间6~7℃为保温期临界温度。具体时间日光温室是在10月上中旬,保温采用3~4层透明膜,即地膜、连体小拱棚和大棚内外层。棚外层应采用聚氯乙烯无滴膜。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早扣棚,扣完棚后扣地膜;如果晚扣棚必须先扣地膜,要求在土壤封冻前完成。早春苗开始活动后,随即将苗破地膜掏出,将老叶全部摘掉,并用果筐编织袋将其清除至棚外,风干后统一焚烧,防止病虫滋生和蔓延。
9. 温湿度调控
草莓生长最适温度在20~28℃,35℃以上高温与5℃以下低温对其生长均不利。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由于温度较低,白天棚内温度尽可能保持在25~28℃之间,夜间以5℃以上为宜,若棚温低于5℃,可在大棚内套中棚并覆盖地膜。开花结果期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一般不超过30℃,夜间保持在8~12℃;棚内相对湿度开花前控制在70%以下,开花至果实膨大期控制在60%,过大过小均会影响根系活力和果实的正常生长发育。为防止高温高湿引发病害,应在中午前后进行通风换气。开春以后,气温逐步上升,棚内升温较快,随着气温上升,要逐步揭除大棚两边的薄膜,给棚内通风降湿、增加光照,防止棚内温湿度过高,延长果实的生产期,提升果实品质。
10. 光照调控
在草莓促成栽培中,为抑制草莓进入休眠状态,促进植株生长发育良好,确保叶面积,以促进提早开花结果。在保温后不久(即11月中旬)开始补光。方法是在温室内安装白炽灯作为光源,每4m挂1只100w的白炽灯,高度距离地面1.5m。照明时间从每晚5:00~11:00,使日照长度达到16h,也可从凌晨2:00开始到早上8:00结束,还可采用间歇补光的方法,即从晚上8:00~10:00,再从0:00时到凌晨2:00,共间歇补光4小时。
11. 植株管理
1) 疏花芮:人们必须从苗期开始疏去多余的瘦小花芮和花朵,单株保留侧花序两三个,每一个花序留果3~5个,在第2年花序数增多后,每一个花序留花两三朵,每株留果15~25个。
2) 除枯叶与弱芽:草莓是常绿性植物,一年中新叶不断发生,老叶不断枯死,生长季节,人们应及时摘除部分已枯黄的老叶、病叶及雨水泥浆严重污染的叶片,并将植株上生长弱的侧芽及时疏去。
3) 除匍匐茎:根据栽植制度和栽培方式的不同,对匍匐茎的处理亦不同。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将多余的匍匐及时摘除,以免消耗母株营养,影响当年产量的品质,又影响秋季花芽分化,降低植株的越冬性。
12. 肥水管理
定植后浇透水,草莓需水肥量大,整个生育期保持土壤湿润,浇水原则“干而不旱,湿而不涝,见干见湿”要小水勤浇。追肥原则“少量多次、少施勤施”的,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追肥,选用速溶,速效多元有机无机肥料,n、p、k搭配合理。主要抓住现蕾期、花后、果实膨大期、果实采收前期、后期进行施肥。施肥时间须在早晚进行。植株在现蕾期和果实膨大期用0.1%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低,可适当补施二氧化碳气肥,促进光合作用、使得草莓叶片增大、增厚,果实变大,提早成熟且能增产15%~20%。
13. 病虫害防治
随着草莓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时间延长,各种病虫害问题也随之出现。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蚜虫、叶螨、灰霉病、白粉病、芽枯病等。其主要的防治方法为:红蜘蛛、蚜虫要采用浓度为20%的增效杀灭菊酯或浓度40%的乐果1500倍液喷洒;灰霉病主要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爆发,可以采用浓度50%的速克灵800倍液喷洒;芽枯病需要喷洒1000倍氧毒素剂或600倍敌菌丹水,每周一次,同时也要将老叶摘除、做好通风光照工作。
14. 适时采收
草莓从开花到成熟约35~40天,通常在果面着色90%时采收。采收时应在早晨露水已干到中午高温没有来临前,也可以在傍晚进行。采收时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并卡断果柄,连同部分果柄一起摘果实,果柄越短越好,不要硬拉,以免损伤果实。初期每2天采一次,盛果期每天采一次,采收草莓地要十分小心,必须轻拿、轻摘、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