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活作为人与自然接触中最亲密的场景,看宫崎骏的电影,总是会深思人和自然的问题。
电影《龙猫》中小月和小梅姐妹两个人暑假跟随着父亲搬家到乡下,妈妈生病之后在乡下静养;
《千与千寻》的故事发生在一家三口去乡下新家的途中;
《悬崖上的锦鲤鱼》中五岁的孩子宗介和妈妈住在一个临着海的小山村山崖上;
这些唯美动人的情节设置,一方面给影片增添了静谧美好的艺术魅力,另外一方面,也给我们从侧面展示了宫崎骏的乡村审美观。
《龙猫》
乡村多维度元素构建1,乡村情境之美
在电影《龙猫》中,宫崎骏展现了恬静的乡村生活审美。
比如影片开端,小月一家三口行驶在美丽的乡村田野中,日本的田间花香静谧,观众的心理也会随着两个姐妹的欢笑声雀跃起来。石桥,小河,树木,以及孩子们口中的“鬼屋”,屋后巨大的樟树和小橡果成功的吸引了这对姐妹的兴趣。也展现了宫崎骏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傍晚时分,父女三人在大树下乘凉,穿过山林,也为姐妹俩遇到龙猫埋下了伏笔,树林中传来的蝉鸣和蛙鸣声,也为我们描绘了宫崎骏心中的故乡生活;
《悬崖上的金鱼姬》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座和海洋生态密切相关的小山村。
宗介和妈妈住在海边的山崖上,经常去岩石遍布的海滩玩耍,这样的乡村生活有着渔村的生活氛围和特点,沿海乡村的美丽风景,海边的建筑,盘山公路蜿蜒曲折,淳朴的民风民俗自然展现。
从近景看,低矮的栅栏里面是遍地小花的向日葵幼儿园,橙色的阳光普照,饶有生活气息。
2,乡村信仰之美
众所周知,在日本的动画信仰中有着灵性的生命观色彩,日本的神道主张的是多神论,自然神,人间神,社会神相融合和并存,构成了系统的神灵世界。
神道的自然观认为,在人和自然以及神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人与自然是统一和一体化的。
随着人类经济的进步,人类和自然地距离逐渐远去,而日本的原始崇拜更多的存在于乡村之中。比如在《龙猫》中,小月小梅看到的煤炭精灵的话语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肯定;
同时,在神道中,人和神的关系是相通的,神威也是要依靠人的崇拜才能得到相应的发挥。也只有内心纯净的孩子才能看到龙猫,而龙猫的神威才能淋漓尽展的显露出来,这也是人神共通的展示。
《龙猫》
另外,日本人还重视农耕祭祀,比如利用模拟农耕的活动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小月小梅等车的车站中 ,有供奉着“稻荷大明神”的镜头,这是日本普遍存在的对于农耕稻荷的信仰,神灵可以保佑人们五谷丰登,这样的信仰和思想也在动画中体现了出来。
对乡村现实问题的探讨目前的日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土地耕种,只有16%,人口膨胀,就业压力巨大,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转向了到自然中去寻求解脱,向往平静乡村生活,来摆脱现实中的压力!
宫崎骏也算是身体力行的一员,在他的作品中,解释了很多乡村生活中存在的严峻的现实问题。
在20世纪初日本面临着结核病肆虐的问题,再到后来的老龄化现象,以及海员家属艰难的“留守境遇”的问题等,都在他的作品中一一展示。
然而,宫崎骏的动画中并不仅仅实在阐述和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展示和传递,旨在发掘挣扎于其中人们之间的温情和信任,传递质朴的人文光辉。
在电影《龙猫》中,小月两姐妹来到乡下,发现河流中大量的食品包装类的生活垃圾。
当时的日本经济处在迅速崛起的阶段,也正是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和发展,很多的乡村都遭受着环境方面的污染。在画面中得到了展现,旨在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对环境问题的探讨。
在《悬崖上的金鱼姬》中也有相关的问题展示,海底的淤泥夹杂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染物,这也成为了影片中波妞的爸爸对于人类厌倦和充满敌意的原因之一。
在二战之后的日本,整个社会都弥漫着这样的病态气息,而艺术作品旨在通过这些画面,来侧面展示深刻的社会问题。
《悬崖上的金鱼姬》
《龙猫》中的妈妈得病了需要长期住院,虽然影片中没有明确交代母亲所患何病,但是很多的学者普遍认为她患的就是肺结核,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巨大的精神打击。
然而宫崎骏提出的解决方法并不是家庭成员情绪的宣泄和爆发,也不是母亲出院全家团圆这样的结局,而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涌现出来的人间温情。
比如邻居的奶奶,老师同学等人,以及由龙猫和大自然中传递给姐妹的积极生活态度,让她们来克服困难。
影片《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也有类似这样的思想主旨,阿莉埃蒂的出现激起了少年翔单调刻板生活的波澜,而翔的生病困境最终也不是以手术作为解决方式,而是依靠阿莉埃蒂的无私关怀和呵护,让他成长和坚强起来,这也是人间的温情传递。
宫崎骏的影片大多是充满风光的乡村生活影片,在美丽淳朴的乡村氛围中展开了情节叙事,传递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融合,展示了日本乡村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信仰,慰藉当代人的焦虑和压抑心境。
故事情节中虽然也不乏动画中普遍的浪漫和夸张,但是却能够从侧面来揭示日本乡村的现实问题,反映了传统价值的回声,折射出现实困境的投影,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