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还在这样教育孩子吗?这样会毁了他

2019/5/16 0:14:55发布45次查看
(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我们需要一个“乖巧”的孩子吗?“妈妈,中午睡觉的时候,隔壁小男孩/小女孩摸我了”
“妈妈,他/她亲我”
这样的对话在有小孩子的家庭里不知是不是常见,去年在妈妈群里一个妈妈痛诉班里有个男孩子已经“犯了好几起案”,对方家长竟强硬的不肯道歉,以“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搪塞过去,最后,相信大家都能想到,男孩子继续作妖,女孩子只能转学。
图片来自手机截图
这样的对话只是我随意在群里找了一天的记录就会出现的内容,大人们乐此不疲的谈论这些有意思的细节,甚至有些孩子家长以此为荣。
这让我作为小孩子的家长每天心惊胆战、如坐针毡。我该如何保护我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在我的身边。
你是不是常常把孩子带出去遇见了熟人,“抱一下吧”“亲一下吧”
孩子不愿意的时候,“你怎么这么不乖”“太不懂礼貌了”
气氛尴尬至极,在孩子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亲了抱了,你满意了,你的面子保住了,那么孩子呢?
素媛2008年12月,赵斗淳在韩国京畿道绑架并性侵了当时只有8岁的受害人,致其大、小肠流出,丧失了性器官与肛门80%的功能,终生必须挂尿袋生活。然而由于凶手主张自己喝醉之后失去了行为能力,加上韩国刑期上限的法律规定,最后赵斗淳仅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2013年,该案被翻拍成电影《素媛》,震惊世界。
不久前,电影中凶手原型赵斗淳(音)被曝将出狱,受到广泛关注。
现实中,他曾在警局做笔录时发出威胁:“我就算吃15年,20年的牢饭,即使出来已经70岁,我也会在里面好好运动,你就等着我出狱吧。”
24日晚,韩国mbc电视台在《真实探索队》节目中公开了赵斗淳的长相,节目组称反复思考后,认为国民安全大于罪犯肖像权,因此决定公开。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在对孩子的教养过程中,我们最常说的就是“要做个乖孩子”“听话”“懂事”,“素媛”就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害怕打扰父母工作,自己打电话报警。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在医院康复过程中,她一直不理解,我到底哪里做错了,我只是做到了大人要求我做的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
类似的影片还有《熔炉》《嘉年华》《法律与秩序:svu》等等,看了影片,你就会发现“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可以是任何一个人。你认为“纯良无害”的任何一个人,亲近的、陌生的,都会神不知鬼不觉的做出这样的事情,或许回忆一下你的童年,也会有那么一两件让你不愿回想的片段。
01受侵害人数据2017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中, 遭遇性侵人数中女童人数为548人, 占比为90.43%;男童遭遇性侵人数占比为9.57%, 这一比例较2016年的7.58%略有升高, 该比例在2014年仅为2.34%。由此可见, 近5年来, 男童受害比例有升高趋势。由于性侵男童更具有隐蔽性, 不容易被发现, 当性侵男童案件发生后, 周围的人甚至不相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我国刑法原本只有对未成年女性的保护规定, 缺乏对未成年男性的保护规定。对此, 2015年11月实施的《刑法修正案 (九) 》明确, “废除嫖宿幼女罪, 扩大了对未成年女性的保护范围;将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改为强制猥亵罪、侮辱他人罪”, 填补了刑法中关于未成年男性被性侵规定的空白。
2013-2017年期间, 每年公开报道的14岁以下儿童被性侵案件为125-503件不等, 平均每天曝光0.35-1.38起。即每天都有男童或者女童遭遇侵害。
从数据上来看, 2014-2017年公开报道的儿童被性侵害案件的数量均大幅高于2013年,
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和媒体对儿童性侵害事件的关注度提升了, 另一方面也说明儿童被性侵问题的严重性。
另有数据显示, 2013-2016年间, 全国法院审结猥亵儿童犯罪案件10782件, 平均每天7.4起, 按性侵案的隐案率比例1:7来推算, 每天实际发生儿童性侵案件大约在50起左右。
02受害者年龄2014年, 在726名标注年龄的受害者中, 1-6岁的有107人, 7-10岁的有294人, 11-14岁的有308人, 后两者合计占总数的84.91%, 这一比例较2013年同期 (81.15%) 上升了3.76%。2017年, 在606名14岁以下受害者中, 受害者年龄最小的仅1岁, 7岁以下的65人;7-14岁合计占总数的85.71%。由此可见, 儿童性侵案件受害者的最大群体为小学生。因为年龄越小, 越容易信赖他人, 越容易被侵害者哄骗和恐吓, 对性和遭受的性侵害越是无知, 反抗行为和反抗能力越弱小, 侵害人对受害人的掌控能力相对更强。
03加害人是谁?不同研究显示, 在性侵儿童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比例为60%-90%不等。在2017年公开报道的378起性侵儿童案例中, 明确表述人际关系的有349起, 其中熟人作案209起, 占比59.89%;陌生人作案140起, 占比40.11%。这是近5年统计的公开曝光的案例中熟人作案占比最低的一次, 熟人作案占比最高的是2014年, 达87.87%。
2017年明确人际关系的209起熟人作案案例中, 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师 (含机构辅导班等) 占34.45%;邻居 (含同村) 占24.40%;家庭成员 (父亲、哥哥、继父、祖父等) 占15.31%;亲戚 (含父母的朋友) 占4.78%;另有其他生活接触关系的占21.05%。其中家庭成员涉案较2016年的10%有较大幅度上升。
越亲近的人,我们越容易对其放松警惕,也越容易受其控制摆布。
04受侵害的地点2017年儿童性侵发生在学校 (培训机构、托管中心) 的比例为29.67%;发生在受害者住所的占23.58%;发生在施害者住所的占24.39%;发生在户外 (上学路上、广场等) 的占17.07%。在非学校环境下, 作案地点多在被侵害人或侵害人家中或出租屋内。
05后果遭受性侵害后,
精神上,被害儿童通常会表现出恐惧、不安、自闭、做噩梦, 出现精神问题以及成年后适应社会困难等。
行为层面, 儿童可能会对自己产生扭曲的看法, 产生羞耻感, 做出自残、自伤行为, 或因为性侵害后进行模仿, 让性侵害蔓延扩展或产生攻击性的行为等。
因儿童期被性侵, 导致***后抑郁自杀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认为:“世界上最残暴的屠杀不是集中营式的屠杀, 而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图片来自网络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素媛出院回家时,经过受害那个小胡同路口时,还是会心跳加速,呕吐不止。这些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
图片来自网络
幸存者内疚:邻居小男孩荣植,他就自责地大哭,后悔当初没有陪着素媛一起去上学,否则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图片来自网络
亲人“闪回”:亲近的人多少会有心理阴影,比如不断地自责、倒带回想、内疚、不知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
图片来自网络
怎么办?我们没有办法控制我们每天能够遇见谁,那只能教会我们的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事实上,孩子在三岁左右就会出现性别意识,会有明确的我是女生,你是男生的概念。
三岁左右的孩子一般会开始选择跟同性别孩子一起玩。
小泥鳅跟同小区的差不多年纪的哥哥在前段时间突然就不一起玩了,一开始我以为是小泥鳅做了让哥哥生气的事,所以哥哥不理她了,后来我发现,哥哥只跟一群男孩子玩了。即使游乐区只有小泥鳅和哥哥两个人,哥哥还是不会像以前一样亲近小泥鳅。
我问小泥鳅你在幼儿园跟谁一起玩,她说“我只跟女生玩”“为什么呢”在大人的概念里,要“合群”就应该跟所有小朋友一起玩,“因为男生会抢我的玩具”;“小泥鳅,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女孩”“因为男孩不好”
事实上,在幼儿的概念里,他们出现了简单的区分男生女生好坏的标准,也有了直接的是非观,同性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异性对自己的威胁更大。
图片来自网络
1把“感受”还给孩子那么,是谁让他们不断的去亲近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异性?让他们认为异性是不危险的?谁在告诉他们“不要紧”“没关系”?
成年人都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危险,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孩子总认为世界是美好的,要对每一个人都“好”?他/她都感到这样的行为不舒服了,为什么要强迫他/她?
我们需要一个“乖巧”的孩子吗?我们需要一个听话的“木偶”吗?
成年人每天都面临着无数的欺诈,何况一个没有明确辨别能力的孩子?
父母说,“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应该施以援手”
素媛帮助了没有雨伞的叔叔
她哪里做错了?她不过是在内心挣扎了一下后选择了遵从父母告诉她的道德标准。
在外面亲亲抱抱别人家的小朋友哪里错了?
他们没有错,他们确实不知道这种行为的对错
但是,作为父母,你知道!
不要再跟孩子开这些成年人觉得“无伤大雅”的玩笑了,这即会让孩子产生矛盾的是非道德观,也会增长施害人的气焰。
2大声“喊”出来,寻求帮助《爸爸去哪儿》播出的时候,小朋友强吻事件,在网上争论不休,说明成年人还是有明确的是非观,怎么到了孩子身上就不同了呢?
今天我并不讨论《素媛》这部电影,只是借这部电影告诉无数的爸爸妈妈们,素媛就在我们身边,“他们”也在我们身边,
不论你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不安全,也没有谁占了谁的便宜。
把孩子“心”和“身”还给他们自己,父母是引导者,教育者,而不是提线人。
告诉他们遇到不舒服的情境,大声喊出来;
告诉他们遇到危险,找人求助;
告诉他们不论是不是认识的人,只要威胁到他们了,一定要告诉父母。
没有什么可害羞的,没有什么可害怕的!(这句话既是对孩子说的,也是对父母说的)
不用压抑自己的感受!
不要那么“乖巧”!
编后记图片来自网络
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素媛问“我做错了什么”
我只想说,亲爱的孩子,你什么都没错,错的是他们,错的是我让你太乖巧。
图片来自网络
五一小长假,祝大家节日快乐!偷个小懒~
本文图片来均自网络
参考文献
1 2013年, 全国各地曝出多起14岁以下女童遭遇性侵案例。全国各地百名女记者于2013年6月1日联合京华时报、人民网、凤凰公益、中国青年报及中青公益频道等媒体单位发起“女童保护”公益项目。2015年7月6日, “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升级为专项基金公益项目, 设立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下。“女童保护”项目以“普及、提高儿童防范意识”为宗旨, 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
本文数据来自女童保护项目调研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