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建国70周年风采录】我国农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防治地下害虫水平的提高

2019/5/15 16:50:23发布75次查看
注:图片为广告,与文章内容无关
地下害虫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在土中栖息,为害时间长,是公认的较难防治的一类害虫。在黄淮海等地,解放前,以蝼蛄为害最严重,因其成虫有较强趋光性,在土表穿行能力强,常造成作物幼苗缺苗断垄,甚至重播,有的乡村称其为“半壁天爷”。
我国最早防治蝼蛄药剂是砷(砒霜、信石),早在300多年前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1637年)一书中,即有“陕洛之间忧虫蚀者,或以砒霜拌种子”的记载。另如蒲松龄著《农桑经》记述:“地多虫,宜将信石捣细碎,谷煮至裂,加信石再煮,水尽、晒干,临用时调油拌麦种,约信一斤,煮谷五升,耕十五亩,收晒宜谨,关系性命不少也。”此即解放前华北等地区广泛使用的“毒谷”,群众称之为“信谷”,主要用以防治蝼蛄。
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在华北人民政府领导下,成立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组成666合成研究组,很快研制成功,并生产出666。地下害虫组,对“信谷”进行测定,对蝼蛄有一定的胃毒作用,但还有抗拒作用,因而不能大量杀灭虫体,压低虫口密度。对666的测定结果是杀虫力强且快。由此研究出666毒谷、666种子和土壤处理方法。
广告
1952~1953年在农业部害虫防治司的领导主持下,在鲁、豫、陕、内蒙等地分别举办学习班,进行了10万亩的大田防治示范,取得圆满成功。由于杀虫力强,有不少地区施用666毒谷后,地面上可发现麻痹、中毒的蝼蛄。可见效果比过去的“信谷”好多了,因而不推自广,至1957年防治面积达一亿亩以上,对控制地下害虫起到明显效果。
六十年代初期,有的地方推行对硫磷(1605)拌种防治地下害虫,鉴于其为剧毒农药,故也未大面积推开。
1963年山东开始有少量七氯生产,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于1964~1965年曾组织用七氯种子处理的联合试验和示范,获良好效果,1966年后停顿。(1965年在“昆虫知识”10卷3期刊登《七氯种子处理防治地下害虫试验示范简报》)
七十年代因有机氯农药残留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寻求取代品种,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于1974年在国内首先提出辛硫磷种子处理防治地下害虫的方法(1974和1975年有关文章发表在《农业科学通讯》和《科学实验》刊物上)。
七十年代后期,华中师范大学有机合成研究所研制成功新土壤杀虫剂——甲基异柳磷,1981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主持了大面积(2.5万亩)防治示范,取得良好防治效果。后由山东青岳第二农药厂开始生产。
1982年农业部在河南洛阳召开全国地下害虫防治座谈会,1983年农业、化工两部在浙江绍兴召开取代666农药会议。这两次重要的会议,就地下害虫防治问题,决定使用辛硫磷和甲基异柳磷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国于1983停产666,从1952~1983年数十年一直在主要依靠666防治地下害虫,1984年已基本停用,足以称得上我国农药行业的辉煌成果。
自1982年至1984年的三年中,全国累计防治地下害虫面积近七亿亩,挽回粮食、油料损失95亿公斤。示范区防治效益一般为投资的6~20倍,证明我国防治地下害虫的经济效益显著(新华社北京1985年1月29日电)。
笔者经过多年工作,深有体会,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实际,不断学习,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同时也要考虑我国是人口大国。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指示,要把为祖国增加粮食争取农业丰收视为己任而努力奋斗。
附魏鸿钧老师的手写原稿:
附水稻象甲发生动态及药剂防治情况简介
看更多最新农药信息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农药市场信息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