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甘肃省县级医院薄弱学科建设标准放射科

2019/5/14 8:51:27发布114次查看
甘肃省县级医院薄弱学科建设标准放射科
   一、县级医院放射科建设要求
(一)放射科应为相对独立宽敞的建筑结构单元,应当设在医院内急诊、门诊和住院患者都能方便迅速到达的区域,尽量临近急诊抢救医疗能力较强的医疗部门,如急诊科等,但要求相对独立,所需面积应视住院床位数和门诊量情况而定。
(二)放射科最在一个楼层平面上,条件限制也可在多个连续的平面。在这些平面上有较宽敞的预约登记室、病人候诊区、观察室、胶片打印区、后处理工作区、检查室和检查机房,检查机房可视医院规模而定(最少2个拍片室,1个胃肠透视室,1个ct检查室,有条件可配设1个核磁检查室,1个dsa室,1个泌尿道造影室,1个乳腺检查室,1个牙片摄影室,1个碎石机房),另外还需要医、技人员办公室,诊断阅片室,集体读片会议室,护士工作站(包括注射区、观察区、抢救区),值班室,单独卫生间。
(三)放射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病床出入,并设有急诊患者绿色通道;有条件的可分设危重急诊伤病患者、普通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通道;同时应有工作人员及供应物资的通道。
(四)放射科应设置大厅,大厅应分为不同功能区域,方便病人登记、候检和领取检查结果。大厅应方便出入大门、检查登记台、各检查机房和员工通道,大厅面积应视住院床位数和门诊量情况而定,最能保证大厅人流整齐有序,病人用床或轮椅能自如流畅移动。
(五)放射科要设置鲜明的标志,不同的标识可采用不同颜色,便于引导病人就诊。要设置鲜明的辐射标志,警示大众做好自我防护。机房的标志设置,要利于防护工程的实施。
二、县级医院放射科机房建设及防护要求
   x射线设备机房和核磁共振机房(包括检查室和操作室)的使用面积、单边长度及屏蔽防护应满足该设备安装、检查操作及屏蔽防护要求。
   合理设置机房的门、窗和管线口位置,机房的门和窗应有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门框宽度≧150cm,便于设备和病床进出机房。严格把检查室和操作室分开,观察窗置于检查室和操作室之间,观察窗一侧设置技术人员进出通道及符合防护要求的铅门。观察窗防护玻璃厚度大小按要求配置,以能全面观察到诊室床上病人情况为宜。设于多层建筑中的机房(不含顶层)顶棚、地板(不含下方无建筑物的)应满足相应照射方向的屏蔽厚度要求。带有自屏蔽防护或距x射线设备表面1米处辐射剂量水平不大于2.5μgy/h时,可不使用带有屏蔽防护的机房。
设立放射防护与质量管理组织,由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负责,并有一名专(兼)职的放射防护人员负责具体防护工作;应设立放射防护管理小组,并有一名兼职的放射防护人员负责具体防护工作。配备至少一台场所放射巡测仪;按gbz 138规定应定期对科室的设备进行放射防护监测和评价。各级医院放射科室应按gbz 176规定为工作人员和患者配备必需的个人防护器材和用品。
因x线机和核磁共振等大型设备对电源容量、内阻、频率、电压要求较高的特性,一般需要配备专用的变压器;如果不能独立使用变压器,则应从变压器直接拉线给大型设备,电缆的截面大小应符合设备厂家的要求。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x线机要有良好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
三、县级医院放射科应配备的基本仪器设备及安装要求
(一)县级医院放射科应配备的基本仪器有至少2台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或dr)、1台胃肠兼透视机、1台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具备科室或院级pacs系统、自动洗片机等。有条件可以配备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移动dr机、泌尿造影机和口腔摄影机。
(二)如条件限制不能配置全部设备,则依据国家标准,作为二级综合医院的县级医院放射科至少应配置以下设备:500ma以上普通x射线摄影机(高频发生器)或数字x射线摄影机;数字或遥控x射线胃肠机和床边x射线摄影机;螺旋ct机,自动洗片机,科室pacs系统。
  (三)设备安装到位后,放射科设备安装与验收标准需要包括以下方面:机械性能验收、电气性能验收、图像质量验收及稳定性检测等。设备验收要以合同为准,逐条核对,每个参数要求均要验证,最终完成验收表格并装订存档。
(四)抢救设备:抢救车1个(配备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简、体温表、压舌板、氧气瓶、简易呼吸球囊各≧1个,一次性输液器、鼻氧管、吸痰管各≧2个,止血带、棉签、碘伏若干;有效期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去乙酰毛花苷、尼可刹米、洛贝林、回苏林、苯海拉明等急抢救药物各≧5支,地塞米松≧10支,所有急救药品设定人专管并设列急救药品检查记录单),平车1个。
四、县级医院放射科医、技、护人员配备要求
(一)放射科应当根据每日检查人次、检查项目及检查部位总数等配备医、技、护人员,一般要求每百人患者配备3-4人。
(二)参考相关文件及规定,建议放射技师和医师护士配置如下:
1、医师配置:每百名患者至少配备一名主治医师以上进行业务把关,住院医师1名以上。
2、技师配置:有专职的放射科技师长一名负责全科技术工作,每个检查室至少一名技师,急门诊患者较多时需配两名技师,可按正常班、中午连班、夜班依次分配。
3、护士配置:造影准备室和登记预约室护士一名,造影检查室护士一名。
(三)从事放射诊断和技术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专业任职资格,并经体检合格,经过防护知识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四)二级以上(含二级)综合医院的放射科室,独立值班技术人员必须要有技师资格证,独立从事x射线影像诊断的人员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具有医师及以上职称,同时任住院医师满2年,护士要有护士资格证。
五、县级医院放射科业务范畴及掌握的基本技术
(一)业务范畴
1、承担门诊、住院的县级医院业务范畴的所有常见病、多发病常规x线、造影检查、ct检查及mr检查,承担常见急诊24小时检查诊断工作;对于特殊急诊如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心脑血管意外也要有初步的检查及诊断能力,特别是cta技术的开展应用;可以开展体外振波碎石工作,介入放射诊疗工作,来满足临床要求并确保检查和诊疗的准确性。
2、承担应急抢险和保健、体检的放射检查任务。
3、承担院内外临床诊断会诊和接受下级医院要求的技术检查和会诊。
4、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发新技术、新检查项目。
5、承担临床放射学的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带教培训工作,指导下级医院的业务开展和提高。
(二)应掌握的基本技术和技能
1、技师要求能独立完成x线和ct/mr的各部位包括四肢骨关节、胸腹部、头颅、脊柱等的常规摄影技术和一些特殊检查技术(包括ct和mr扫描和增强扫描技术、泌尿道造影、三维后处理重建技术、口腔摄影等),要求体位标准操作规范,确保摄影质量。
2、医师要求掌握基本的透视、胃肠造影、特殊造影、ct和mr平扫增强及三维重建技术,有条件可以开展介入治疗操作和体外振波碎石工作,规范准确及时地书写诊断报告。
3、护士要求在科主任领导下配合医师进行各项预约和检查(造影、ct和mr造影剂注射、介入操作)和灭菌操作技术,做好设备、器械消毒和造影前的准备工作,负责各种摄片报告的登记和报送工作。
4、所有放射医师、技师及护士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能够随时彼此协同完成放射检查中需要的紧急抢救工作。
六、县级医院放射科基本规章制度
放射科基本管理制度、放射科工作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交班制度、疑难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放射科医疗安全防范制度、放射科放射防护制度、危重病人救治预案、各设备故障紧急预案、放射科大型仪器管理制度、放射科防火(水)防盗制度、绿色通道就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放射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七、放射诊疗防护、诊断报告及放射科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放射诊疗防护的基本原则
1、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化,严格控制受照剂量。
2、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防护,并事先告知对健康的影响。
3、不得因资料管理或受检者转诊等进行重复照射。
4、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5、非特殊需要,不得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孕妇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6、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7、检查过程中要尽量缩小照射野,并防护甲状腺、性腺等敏感区域及其它需要防护的重要区域。
8、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放射操作现场,在确需其他人员陪同检查时,应当对陪同者采取防护措施。
9、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须报请对其服务范围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二)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1、医学影像学资料反映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和(或)功能改变。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是提供临床参考的重要诊断依据,对临床诊断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诊断报告的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5项:
(1)一般资料
(2)检查名称、检查方法或技术
(3)医学影像学表现
(4)医学影像学诊断
(5)书写报告医师签名
2、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
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五个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定联系,每一项目应书写的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
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一般为表格式,各医院可根据各种不同设备设计各自的表格。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影像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报告书写者应逐一填写,检查号(即使不同的检查技术)要统一编号。
(2)检查名称,检查方法或技术
对于常规检查要注明检查名称,特殊检查要注明检查方法或技术。
(3)医学影像学表现
1)、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内容,即阐明有无临床疑似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大小、范围、密度、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加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的征象说明“未见”。
2)、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阳性发现进行提示,如:①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如骨外伤患者所摄骨骼片上偶然发现骨软骨瘤;②正常变异的表现;③成像伪影;④难以定性的或可疑的征象。
3)、对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征象应加以描述。
3、医学影像学诊断
医学影像学诊断有其局限性,不同疾病可有类似表现,同一疾病又可有不同表现,而且随时间改变,病变可发生变化。因此,医学影像学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以提高诊断符合率。医学影像学诊断为整个医学影像检查的结论,报告书写者必须根据医学影像学表现恰当地做出检查结论。诊断结论书写及注意事项:
1)正常或未见异常
2)病变肯定,性质肯定
3)病变肯定,性质不肯定,这种结论义可分两种情况:①以某一疾病为主但不典型:②病变征象无特征性,可有多种可能性,依次说明可能的疾病。
4)可疑病变,所见表现不能肯定为病变,可能为正常变异或各种原因造成的假象,需要病员补充检查,可在诊断结论后提出建议,如建议补加增强ct扫描或加做mri其他序列检查等。
5)影像诊断报告首先要满足临床需求,在这里要较详细的说明病灶及其周围关系,为临床治疗特别是手术切除提供信息,密切呼应临床医师检查的目标;同时也要有专业方面的追求,如考虑什么癌,其分期分级如何等。
6)诊断报告描写要如实反映影像学改变,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字迹清晰;若重要字句修改后,报告则应重抄;若近期检查同一部位,则应与老片对照。
4、医师签名
签名医师即此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的责任人,如只有一名医师签名必须由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医师签名,如书写报告者为住院医师,则应由上级医师审核后签名。对于正常工作时间外(如夜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放射科主任或医院授权高年资住院医师签发临时诊断报告并留底存档,于次日由上级医师补发正式报告。
(三)放射科组织管理原则
随着放射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检查内容的扩展,医学影像(放射)科必须实施整体管理,统一管理各种影像设备和诊疗业务内容,即:传统x线、ct、mr、介入,均在科主任统一领导和管理下进行工作,不同业务技术可分成三个组,即:诊断组、技术组、医辅组,做到医、技、辅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诊断组由各级诊断人员组成,技术组由各级技术和物理机械人员组成,医辅组由护士、登记和影像资料保管人员组成。
在科主任统一管理下,做到影像检查有序,检查流程和图片质量符合质控标准;做到影像诊断尽可能准确,避免漏诊误诊情况出现,影像报告书写和报告审核至少由不同级别的两名以上医师完成。诊断组和技术组人员对各影像内容(传统x线、ct、mr、介入)实施“相对固定、定期轮转”的机制,以利于专业技术的全面掌握和人才培养,达到影像学的“一专多能”的目标。诊断组和技术组人员实施轮转的条件:轮转ct需要有二年以上的传统x线实践,轮转mr需要有2年以上的ct实践,轮转介入治疗需要在2年以上的传统x线诊断实践基础上,事先经过介入知识培训。
八、县级医院放射科绿色通道建设标准
(一)患者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指征
临床认为需要急诊处理的不能继续延误的、但能配合检查的病患可以进入绿色通道检查。如急性胸痛三联征、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中毒(包括药物中毒、农药中毒、有害气体和毒物中毒、毒蘑菇和食物中毒等)、呼吸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脑卒中、淹溺、慢性病急性发作需要急诊处理者、脓毒症、创伤(包括所有致重要脏器损伤的外伤)和创伤致命性并发症(气道梗阻、血气胸、创伤失血性休克等)、急腹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胃穿孔、急性腹膜炎等)。
(二)急诊绿色通道的操作
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患者应加注绿色通道专用标识,应有专人陪护,通过专门通道优先登记,优先检查,优先快速出具检查结果。
(三)急诊绿色通道的醒目标志
各检查室门口张贴醒目的“抢救患者优先”急诊绿色通道醒目标志,并立即提供优先服务。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