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青少年性格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缺陷,贬低了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诸如羞怯、内疚、悲忧、自责等。自卑心理往往会影响人际关系,从而又反过来加深自卑感。大量事实说明:经常考试分数偏低、留级,经常挨批评,高考(微博)落榜,找不到工作或工种不尽如意,不被领导重视,婚姻恋爱受挫,甚至长相;身材不符合社会审美标准等,都可能成为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自卑心理极易造成青少年自暴自弃,不求上进。
孩子的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似乎让教育变得很复杂了,可是家长有没有发现,以前的父母不知道青春期孩子的这些特点,人类社会也发展了这么多年,大多数的人仍然是健康成长。我不得不说,现在社会上很多孩子的问题,部分原因就是父母的关注使之成为了问题。我们都经历过青春期,只是以前中国社会物质条件没现在好,多数家庭的父母忙于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孩子的情况。现在中国多数家庭的物质条件都得到提升,父母也就有更多精力关注孩子。我咨询过的学生当中,有不少学生是父母的过分关注和担心,反而促成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变化原本只是青春期成长的正常现象(比如对异性的亲近),家长当成洪水猛兽,急切的希望孩子自回归“正轨”,孩子的反抗性导致越走越偏,反而变成了问题!
家长以“为了孩子好”的名义绑架孩子的意愿时,就有可能造成曾经听话乖巧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就变得问题行为众多!因为当孩子小时,面对父母认真学xi、遵守纪律、学xi艺术等等(这里并不是说这些教育内容本身不好,只是孩子会有自己的意见,如果孩子是被灌输接受,就很可能为将来变成反作用埋下隐患。)“谆谆教诲”时可能会有自己的不愿意,但父母只会用自己的“恩威并施”强迫孩子去接受,而孩子年幼时也无力抗争,只能被动接受,因而在孩子小时没有表现什么不妥。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迅速发育让他们在体形上达到成人水平,产生一种“成人感”,让他们觉得自己能与成人平起平坐,这时,小时候潜藏在心里对父母不满的意见就可能爆发出来,成为发展为问题行为的重要导火索,与父母对抗强烈。
长沙南图青少年教育信息咨询中心
1889039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