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协会的审核要求“申请机构的名称应当包含有“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与私募基金管理人业务属性密切相关字样。”因此,申请机构的机构名称中请务必含有“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的字样或有近似意思的字样,因为协会将他们列举出来了,就表示予以认可。当然,我也知道现在全国工商注册都在严卡此类字样,那也可以尝试打打擦边球,发挥下想象力和展示下文字功底,创造些比如“财富管理”的类似字样,毕竟“业务属性密切相关字样”是个不小的范围。当然,“投资咨询”的字样就免了吧,协会不予认可的字样,你自己怎么理解与解释也没用。
股东具备条件
第一条 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股东是指出资额占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以下简称出资比例)最高,且不低于25%的股东。
主要股东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从事证券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信托资产管理或者其他金融资产管理;
(二)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
(三)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质量良好;
(四)持续经营3个以上完整的会计年度,公司治理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完善;
(五)最近3年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
(六)没有挪用客户资产等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
(七)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正在被监管机构调查,或者正处于整改期间;
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是指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基金的成立和管理、项目选择、投资合作和项目退出的整体运作过程。每个投资机构都有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和特点,其运作通常低调而且神秘,从某种程度上看,私募股权投资的不同运作模式直接影响了投资的回报水平,是属于不能外泄的独占机密。虽然我们可能无法知道各个投资机构在具体的投资运作中的许多细节,但通常私募股权投资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
尽管投顾业务所占市场份额不高,但其较高的门槛,一方面成为私募机构能力的证明,另一方面也是私募机构与银行等资金方开展合作的基石。
近日,两家外资证券类私募——路博迈投资和富敦投资成为国内首批获得投顾资格的wofe(外商独资企业)机构,引起市场较大关注。这意味着外资私募在国内的业务进一步拓展,促进资本市场在良序竞争中发展。
扩大业务范围
3月25日,路博迈(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路博迈”)官微发布消息称,经中基协批准,正式获得在境内开展投资建议服务的资格。
中基协网站信息显示,在目前17家外资证券类私募中,路博迈和富敦投资成为第一批获得投顾资格的wfoe机构。
获得投顾资格,便可开展投顾业务。根据中基协备案信息,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要发行两种产品:一是作为管理人自主发行的产品;二是与银行、信托等通道合作,私募机构以投资顾问的身份提供投资建议的产品。
因此,获得投顾资格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来说意义较大。“可以给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做投资顾问,这样可以拓展业务,扩大规模。”沪上某私募机构副总经理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此外,华宝证券分析称,在资管新规及配套文件的指引下,投顾资质对私募基金的重要性提升。原因有三:一是单层嵌套要求下,投顾模式可节约嵌套层级;二是具备投顾资质是政策引导的合作门槛;三是金融机构内部统一标准的趋势已成,这或使得投顾资质应用延伸至代销等条线,尽管这些条线原则上无需考虑投顾资质。
“投顾”资格来之不易
但投顾业务的准入门槛较高。2016年7月,为促进相关业务规范化运作,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对投资顾问提出了“3+3”的要求。
即符合提供投资建议条件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中基协登记满一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的会员;二是具备3年以上连续可追溯证券、期货投资管理业绩的投资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无不良从业记录。
这两个条件拦下了大部分的私募机构。根据中基协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448家。其中,会员机构总计3428家,占比约14%。此外,“3+3”的条件对于中小私募而言,也较有难度。
因而最终仅有约3%的证券类私募机构获得投顾资格。根据华宝证券统计的数据,截至2019年1月22日,已登记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共8882家。其中,具有投资顾问资格的共有279家,占比约3.1%。此外,正在运作的私募投顾产品数量占正在运作的私募证券产品的比例约为18.1%。
值得注意的是,在获得投顾资格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大规模级别的机构占比较高。华宝证券研报显示,对私募投顾基金管理人的规模(包括自主发行规模和顾问管理规模)进行下限加总,保守估计10%以上的私募投顾基金管理人规模超过50亿元。而从整个行业来看,根据中基协数据,截至2月底,50亿元以上规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约占2.1%。
与本土机构合作共赢
那么,外资私募进入投顾领域,是否会抢占本土投顾私募市场?业内人士称,无需担忧,最终还是凭实力说话。
明汯投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本土私募市场是会有影响,但有限。外资私募在国内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实盘业绩,如果表现不佳,也会被市场淘汰。”
而良性的市场欢迎竞争与合作。“可以开展投资建议服务后,我们也有机会与更多本土机构合作,强强联合,达到双赢效果。”路博迈公司ceo刘颂表示,这是中国内地金融市场不断对外开放的最好例证。
“相信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开展业务,与本土同业展开良性竞争,不仅有利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进步,更是对财富管理需求越来越大的投资人负责任的态度。”刘颂表示。
而未来,私募与本土机构合作的空间有望扩展。如2019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明确私募基金可以通过投顾模式与银行公募理财和私募理财开展合作。
因而,顾问管理型产品或迎来“第二春”。华宝证券认为,就顾问管理类产品的发行数量看,自2016年起逐年减少,这与阳光私募时期以来产品形式由投资顾问模式逐渐向契约式自主发行切换的趋势相一致。未来在资管新规的影响下,顾问管理形式的产品数量可能会再次上升。
现在我们只讨论证券类私募。你很快要进行管理人登记,所以实缴资本要求至少250万。当然你可以通过过桥的方式凑足这笔钱,不过成本不菲。即使利率低达10%,半个月时间的利息也超过一万元。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编辑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概述
一、证券投资基金
(一) 证券投资基金的产生与发展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信托投资工具,各国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称谓不尽相同,如美国称共同基金,英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称单位信托基金,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则称证券投资信托基金等。一般认为,基金起源于英国,是在18 世纪末、19 世纪初产业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当时,产业革命的成功使英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工商业都取得较大的发展,其殖民地和海外贸易遍及全球,大量的资金为追逐高额利润而涌向其他国家。可是大多数投资者缺乏国际投资知识,又不了解外国的情况,难以直接参加海外投资。于是,人们便萌发了众人集资,委托专人经营和管理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1868 年由政府出面组建了海外和殖民地政府信托组织,公开向社会发售受益凭证。海外和殖民地政府信托组织是公认的最早的基金机构,以分散投资于国外殖民地的公司债为主,其投资地区遍及南北美洲、中东、东南亚地区和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当时的投资总额共达48 万英镑。该基金类似股票,不能退股,也不能兑现,认购者的权益仅限于分红和派息。
100 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证券投资基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是20世纪70 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投资规模的剧增、现代金融业的创新,品种繁多、名目各异的基金风起云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以美国为例,2010 年年底,美国共同基金的资产总额已达11. 8 万亿美元。基金业已经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并驾齐驱,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四大支柱之一。
(二)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概况
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但在证券监管机构的大力扶植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7 年11月,国务院颁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1998 年3 月,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金泰、基金开元设立,分别由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和南方基金管理公司管理;2004 年6月1 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证券投资基金在资本市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证券投资基金从此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基金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市场地位日趋重要,呈现出下列特点:
1. 其余规模快速增长,开放式基金后来居上,逐渐成为基金设立的主流形式。1998年~2001年9 月是我国封闭式基金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我国证券市场只有封闭式基金。2000 年10 月8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2001年9 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诞生。此后,我国基金市场进入开放式基金发展阶段,开放式基金成为基金设立的主要形式。而封闭式基金由于一直处于高折价交易状态,2002 年8 月后的5 年内没有发行新的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的发展陷入停滞状态。自2006 年开始,随着我国早期发售的封闭式基金到期日的逐步临近,陆续有到期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
截至2011 年年底,我国共有证券投资基金914 只,净值总额合计约为2. 19 万亿元。在914 只基金中,有57 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净值总额约0. 09万亿元;有857 只开放式基金,基金净值总额合计约2. 10 万亿元。
2. 基金产品差异化日益明显,基金的投资风格也趋于多样化。我国的基金产品除股票型基金外,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保本基金、指数基金等纷纷问世。近年来,基金品种不断丰富,如出现了结构化基金、etf联接基金等。
在投资风格方面,除传统的成长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外,还有收益型基金、价值型基金等。
3. 中国基金业发展迅速,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国基金业发展迅速,基金管理公司家数不断增加,管理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年末,我国已有基金管理公司69家,其中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39家。2007 年我国出现了第1家管理基金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基金公司。在基金管理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其业务范围也有所扩'大。2007 年11月,中国证监会基金部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开展为特定客户管理资产的业务。此外,2006 年中国基金业开始了国际化航程,获得qdii资格的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募集基金投资国际市场,即设立qdii基金。2008 年起,部分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到香港设立分公司,从事资产管理业务。 [2]
-/gbaba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