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由相对一致的利益组合体逐渐转变成了约束中国发展的组合型矛盾体。围绕着农民负担重,农业比较利益低,农民收入下降和农业产生积极性低等问题形成了中国转型发展中的“三农”话语,从而催生了“三农”的学术研究和舆论的极大关切。“前三农”时代对农业的关注主要在于如何通过各种政策促进农业产生的提高,“一靠科技,二靠政策”就是那个时期的话语。而到了90年末期以后,“三农”利益开始分野。农业增长进入常规化阶段迫使国家开始寻求工业化的新的资源供给。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加。农业对于工业化的意义开始下降,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好处也开始减少。建立在围绕农业的国家、社会和农民的政治、社会经济利益共同体开始瓦解。农业成为了不赚钱的产业,农民成了弱势群体,乡村成了农民纷纷离开的穷乡僻壤。在此条件下,以维护农民权益为特征的“三农”话语迅速出现。
这种情况不仅主导了90年代末期到过去10多年中国乡村发展的研究,而且推动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分离。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开始解除一系列压在农民头上的经济负担,不断推出农村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教育和农村低保等措施。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社会对国内的食物供给的依赖性开始下降等,都标志着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核心的工业化阶段的结束。
去农庄紧随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诚招合作伙伴或相关行业商家。
官方网站:www.51qnz.com.cn
咨询热线:1357091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