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解决农民工兄弟的矛盾纠纷
充分发挥民警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作用
上犹县公安局东山派出所成立了全市公安机关首家农民工维权工作站
而徐积烽正是该工作站的负责人
大家都称他为农民工的“娘家警察”!
徐积烽
汉族,1983年11月出生,2008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中共党员,现任上犹县公安局东山派出所教导员。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多次荣获“优秀公务员”、“上犹县防汛抗旱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上犹东山镇各个建筑工地上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的身影穿梭其中
他戴着安全帽,身穿警服
见到工地上的工人们都热情的打着招呼
跟工人一起拉着家常,聊着今年的打算
见到新面孔便送上一张张警民联系卡
告诉新来的工人们“来了,就是自己人”
因3年前调处的一起矛盾纠纷,看到农民工用辛勤汗水却没有换来应有的报酬,徐积烽从内心感到农民工的寒心疾苦,作为基层一线民警,就想为这个群体做点实事,从此便与农民工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01
做农民工的贴心人
2017年8月,徐积烽刚到东山派出所工作,在调处一起建筑工地上的矛盾纠纷时,他发现农民工这一群体往往会被大家忽视,而农民工自身在这个城市中也没有归属感,遇事会感觉到无助,容易采取极端方式解决。
面对这样的现象,他主动走进建筑工地,与工人们交流,将自己的警民联系卡送到他们手上,讲解派出所流动人口管理流程。每次到工地走访,他跟工人们亲切交流,把他们当作“自己人”,遇到了谁有困难主动帮忙,发现哪里有矛盾纠纷他就从中当“和事佬”,慢慢的他与工人们成为了好朋友。
有一次,他在与工人交谈中,了解到有一个四川的小伙子想本地考驾照,因为没有办理居住登记不能报名,又不清楚办理流程,不知道自己是否符合条件,感觉很无助。他听完小伙子的情况介绍,完全符合申领居住证的条件,便主动帮忙办理居住证申请,一周以后,当他亲自将居住证送到小伙子手中时,小伙子完全不敢相信身处异乡也能感受到民警的贴心服务,眼中充满感动的泪水。两年以来,他走遍了辖区内大大小小的建筑工地43处,走访农民工达1200余人,调处矛盾纠纷59起,提供送证上门服务28人次。
02
做农民工的“知心人”
将法制课堂“搬到”工地,有问题现场咨询,有矛盾现场调解,有疑惑现场解答.....感情实现零距离,服务做到心贴心。近年来,他在与农民工们打交道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工人都缺少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碰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选择沉默,有的采取极端的方式维权,甚至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为了提高农民工们的法律知识,他把流动法制课堂带到工地上,向农民工宣传贴近工地、贴近农民工生活的法律法规,对于农民工们普遍关心的劳动合同签订、工伤赔偿、工资报酬等法律问题重点介绍。
流动法制课堂的开展以来,深受企业老板和农民工的欢迎。据统计,流动法制课堂进工地以后,涉及农民工的案事件每年均呈下降趋势,现在工人们碰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用法律解决问题,进而大大提升了企业工作效率。徐积烽进工地,不仅拉近了与农民工的距离,深化了警民感情。
03
做农民工的“娘家人”
2019年2月3日,这也是春节长假的前一天,街上挂满了灯笼,到处都洋溢着春节的喜庆,行人也是步履匆匆,都想着早点回家准备过年。就在这天下午准备下班时,两个农民工出现在徐积烽的面前,用带着哭腔,甚至几近哀求的话音叙述着他们的遭遇。原来这两个人是从湖南来的,在上犹的一个工地上做了大半年了,一分钱工资都没有拿到,眼看就要过年了,实在走投无路,才来求助的。看着眼前这两个衣着单薄,满脸焦急无奈的农民工,他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下定决心必须帮助他们拿回工资,让他们高高兴兴回家过年。
他立即带着两个农民工到所在的工地找到老板,刚开始老板火气十足,找各种理由推脱拒绝支付两个人的工资。他便推心置腹地告诉老板发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通过分析利弊,因势利导,最终老板同意支付所欠工资,两个工人拿着钱高兴地回家与亲人团聚。每当他看到农民工兄弟们用冻裂的双手数着自己的血汗钱,看到他们拿回工资时满脸的激动和感恩,都深深的触动着他,也更激励着他要勇于担当。为此,他还在所里设立了“农民工维权工作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
笔挺的警服,庄严的警徽
象征着正义和平安
再加上1.8米的大个子
站在人群中的徐积烽显得与众不同
他用温暖之手为群众办理一件件实事、提供一次次服务
用责任与担当为工人们书写公平正义
让身处异乡的农民工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不断传递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情……
对待农民工
徐积烽认准一个朴素的道理:
“常把群众装在心里,群众必将把你高高举过头顶”
他的默默付出,得到了农民工的一致称赞
“自家亲戚”、“娘家警察”
百姓的口碑是对徐积烽真情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