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湛复线铁路贵港郁江铁桥,左为1955年建成的旧桥,右为1998年建成的新桥。
古往今来,郁江干流有沟通便利的同时,也成为郁江沿线各城镇的南北交通瓶颈,郁江沿江城镇因此有许多轮渡口。在延绵1152公里长的郁江干流上,第一座横跨郁江干流的大桥,是黎湛铁路贵港郁江铁桥,于1955年建成通车(比湘桂铁路南宁市邕江铁桥还要早两年)。贵港郁江铁桥,位于贵港市区城东,属于铁路桥,桥两侧辅有人行道,能通单车。直到21世纪初期,贵港郁江铁桥仍有武警值守。
贵港郁江段第二座跨江大桥,是西江大桥,于1981年4月建成通车。西江大桥的桥址位于郁江支流鲤鱼江注入郁江交汇处附近,这处地方是历史上贵港郁江段有名的一处浅滩暗礁,叫牛皮滩,又称三炮石。
贵港西江大桥
西江大桥建成后,适逢郁江贵港段的较为严重的枯水期时,大桥的江中的桥墩底附近都会露出几处滩礁,严重枯水期持续时间长的话,上面还会长满杂草,这即是牛皮滩三炮石的残留所剩,不过这种景象已经基本上成为了绝迹了。
夕阳斜映西江大桥桥墩
据笔者印像中,最近一次看到桥墩基岩所在的牛皮滩残石露出水面的情形,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8年西江大桥上游的蓑衣滩枢纽大坝建成蓄水后,郁江超低水位的情形非常罕见了,如今要看到桥墩下的三炮石浅滩机率为零。因此,选桥址于牛皮滩处,对建设跨江大桥是个有利的位置,能够减少施工难度,节约资金。
贵港郁江段,解放以来,尤其是黎湛铁路于上世纪50年代建成通车以来,水铁联运一直是西江航道干流贵港段最突出的特色,大宗货物在贵港要么换水路,要么换铁路,贵港中转港也正缘于此。
贵梧西江航道是广西境内西江航运干线的主体航线。
西江航道干流的始末点,从省际范围而言,是指南宁至广州的航道,但从省内范围而言,一般是指贵港至梧州段(通称贵梧西江航线),常年通航能力一千吨,即从贵港段起,直到广州,常年通航能力为一千吨(21世纪以前)。
目前,经过数年的航道建设,贵梧段已达两千吨,梧广段达三千吨,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贵港已由中转港变成货源港,这是后话。尽管贵港并不地处地理意义上的西江干流,而是地处西江最大支流郁江,但这并不妨碍贵港建设的第二座跨郁江大桥命名为“西江大桥”。
1981年5月1日,西江大桥指挥部工作人员留影纪念。
除了贵港是西江航道干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及作为西江航线上的始发港排头兵因素外,直到20世纪70年代,整个广西境内的西江干流(红水河-浔江-黔江-浔江-西江),仅有一座来宾湘桂铁路红水河铁桥横渡西江干流!这就是1978年动工兴建贵港第二座跨郁江大桥时,是广西境内西江中段首座跨江公路桥梁,这当是将这座跨郁江的特大桥称为西江大桥的最重要原因!
黎湛铁路穿越郁江的桥梁,已经称为“郁江铁桥”,所以如果又将第二座跨郁江大桥命名为“郁江大桥”当是不合适的。近40年来(从始建年份1978年算起,时称“贵县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贵港人,特别是老一代贵港人,一直将这座大桥称为“西江大桥”,骄傲之感不言而喻。当然,更民众日常省略“西江”二字,直称“大桥”的也不在少数。
枯水期时的贵港西江大桥(2004)
据《贵港市志》(1993版)介绍,西江大桥是国道324线上的公路桥梁,于1978年3月开始动工兴建。324国道东起福州,西至昆明,是中国东南沿海沟通华南与西南的一条陆路大动脉。应该说,打通国道324线上郁江的公路渡口,无论从经济建设和国防需要角度而言,一直是各方迫切的需要。
据现有公开档案资料可知,最早提出倡建西江大桥的时间至少可上溯到1975年。根据目前解密的档案文献显示,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间为1978年12月初,此时距西江大桥开工建设时间(1978年3月)已逾九个月。应该说,紧急修建贵港西江大桥是有一定军事背景的准国防战略。
1979年2月17日正式拉开序幕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战前军方已进行了兵力部署,一是直接进入越境,一是各地赴越作战部队经停贵港统一集结后开赴越南。据参战老兵回忆,当时全国各地通过公路、铁路到达贵港的兵力数以万计,整个贵县城区可谓是解放军的海洋,工兵在郁江上架设起一座浮桥,以便人员装备迅速过江通行。
火车头飞驰贵港郁江铁桥。
横跨郁江的西江大桥对后来延绵十年(1979-198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有着不可忽略的国防意义。1981年4月20日,长达近八百米的西江大桥建成通车,5月1日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隆重庆祝广西境内西江中游第一座公路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贵港南北两岸民众靠过渡通行的历史,结束了国道324线通过郁江的瓶颈,使得贵港真正成为“水陆铁”三栖联运的中转港角色。
与修筑黎湛铁路一样,建设贵县西江大桥,都是发动了当时贵县的群众做建设大军,包括工人、学生、民兵、农民等。仅有一点与黎湛线不同的是,在贵县本土民众中,修建西江大桥还有“插队知青”这个特殊群体,这也反映了修建西江大桥时的那个时代背景。
航拍贵港西江大桥
贵港西江大桥,最初是国道324线的公路桥梁角色,自2006年起,324国道改道绕行环城路后,西江大桥已成为事实上的市政桥梁,但直到2012年始由公路部门移转给市政部门管理。
近40年来,无论是多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还是社会生活来说,西江大桥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西江大桥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成就,它见证了贵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史变迁。这座包含社会各界建设大军青春与汗水的大桥,是许多贵港人心中的圣地和精神凝聚地,更是贵港的城市象征之一。她留给历史的不仅仅是一座桥梁,而是一座时代的丰碑!
2005年郁江洪峰过境,有关部门紧急检测西江大桥。
当前,这座贵港市区最重要的一座南北跨江大桥早已不堪重负,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随着贵港城区范围内房地产开发的持续高潮,大型重卡、水泥车,甚至是载运集装箱的大货车都能在西江大桥上畅通无阻!由于最近十多年以来的无序管理,西江大桥早已是伤痕累累。这座当年荣获20世纪80年代国家建设部质量银奖的大桥,需要一次大规模的彻底的维护修缮加固!
2013年9月,西江大桥南引桥竖起限重标志。
根据现行两年一检的要求,有关部门在2014年对大桥进行了检测并同年7月起对西江大桥率先进行了限重限高的措施,即在南北两侧引桥安置限宽礅及限高道闸。希望在未来青云大桥、罗泊湾大桥建成通车后,即刻对贵港西江大桥进行限行保护,并将其列入贵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这座西江大桥就相当于贵港的“南京长江大桥”!
1999年建成通车的贵港航运枢纽配套运河桥,因西江大桥排行老大,贵港人俗称这座运河桥为“二桥”。
仅仅单靠绕行“二桥”这座早些年就被标上危病桥梁的贵港航运枢纽配套运河桥(2016年已爆破重建)来缓解主城区过江通道压力,无疑是怀水车薪。
目前,贵港环城路内的郁江段共规划有七座公路桥梁,其中在建有两座:青云大桥(2013年开工)、罗泊湾大桥(2013年5月开工),待建两座:城东大桥、江南大桥。未来这四座跨江桥梁全部建成通车后,贵港城区将实现“九龙过江”(七座公路桥与两座铁路桥)的盛况,届时将根本上扭转贵港中心城区交通路网被郁江南北分隔的局面。在贵港城区九座跨郁江桥梁里,尤以西江大桥最具标志性的里程碑意义。【贵港文化遗产连载】原创作者杨旭乐,著有贵港文史地理随笔集《话说怀城》(漓江出版社)。
青云大桥(预计2017年7月主桥合拢)
环球少年地理(全9册)7-14岁儿童百科普全书国家地理彩图书籍 ¥79 购买
罗泊湾大桥(2016年10月主桥建成)
东环路跨郁江特大桥(2016年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