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代步需要,买车已经成了越来越常规的需求。但一辆车毕竟不是一笔小的花费,所以大家在选车的时候都还是比较谨慎的。
除了常规的配置信息,想要了解一辆车的优缺点,很多人都会上网通过车评节目来更深入的了解车况。
那么问题就来了,都说“车评人的嘴,骗人的鬼“,他们的话真的能信吗?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来解读一下车评界的那些“黑话“,保证给大家安排的明明白白....
1、外观篇
黑话1:设计感
翻译:好不好看仁者见仁,但设计和老款不一样了,可能是花钱请了设计师,吹一波
黑话2:与xx一脉相承
翻译:没花钱请设计师,还是原来的配方,套用了家族脸
黑话3:耐看
翻译:丑到,看不惯忍忍也就看习惯了
黑话4:极具辨识度
翻译:太丑了,辣眼睛,看一眼就忘不了
2、内饰篇
黑话1:科技感
翻译:内饰硬邦邦,光秃秃,除了中控超大屏其他没啥可说的
黑话2:性价比高
翻译:乱七八糟的功能一大堆,但基本没啥用
黑话3:简约质感
翻译:塑料材质,还没什么配置
黑话4:豪华
翻译:真皮座椅,木纹装饰,开出去有面儿
3、空间篇
黑话1:中规中矩
翻译:坐5个人肯定嫌挤,胖子就别上车了
黑话2:基本满足日常使用
翻译:满足不了日常使用。。。
4、性能篇
黑话1:动力足
翻译:油耗高
黑话2:有推背感
翻译:踩个油门一惊一乍的
黑话3:动力输出平顺
翻译:肉
黑话4:路感清晰
翻译:避震器不太行,颠屁股
..........
当然,这套翻译肯定不能概括所有的车评,但这的确体现了现在这些车评节目的特点。
那些文案你仔细一听,其实都大同小异。:外观设计、内饰细节、配置信息、乘用空间、动力操控,你看到的95%的试驾文章都是按照这个顺序这个结构来写的。
要说汽车就这么几个部分,测评结构类似也正常。可是车评人们还喜欢用同样的词语来描述不同的部件,大部分的文案通篇“车轱辘话“:
五幅轮毂很动感;车身线条很动感;前脸设计非常有动感......
内饰用料扎实,有一定的高级感;空间大,而且底盘扎实;可以看出,漆面很扎实......
大灯看上去非常犀利;前脸看上去非常犀利;轮毂看上去非常犀利;后视镜看上去非常犀利......
张口“科技感“闭口“运动型“,充值了就表现不俗买买买,一张嘴能让qq赛大奔;没充值就差强人意要慎重考虑......
呵呵,诸如此类的“汽车评测“,我还能说什么?
就像有的车评人自黑说的那句话:“车评人说的话,十句里面九句半都是在放屁,剩下半句是标点符号,我也是一样 ”
看车评节目的时候,对待车评人的话要选择性的听取,因为不同车评人水平的高低,以及汽车厂商是否“充值“和平台背景等都是影响车评节目可信度的因素。
所以,与其听信车评人的分析,可能自己去试驾会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哦,买车的时候最好还是自己多做功课,比对,试驾,相信自己实际体验,拒绝被忽悠!
更多精彩资讯,下载 畅驾 客户端一起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