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聂语:最近在看英国跑者作家亚得哈罗南德.芬恩的书,关于日本跑步文化的《跑者之道》。其中描述日本曾经运用过的技术,也非常推崇小步快频的动作,以小碎步跑动,特别是女子运动员。
在我过去阅读过的书籍和文章里面,了解到小步快频的技术动作,也是日本在90年代初,为了协调所谓的亚洲人种身体特性所发明的一种技术动作。目的当然是提高跑步效率了。
而当今我们国内跑圈占有相当多比例的跑友,对小步快频小碎步这个动作也是推崇备至。从主观意识上,想克服伤痛,提高跑步效率,当然是好事。
但事实上,起码从当今世界主流的科学研究结果来显示,所谓的人种特性,在技术运用的原理上其实没有任何差异。
前天,观看了东京马拉松后半程的比赛,在前面领跑的精英集团,男子就更不用说了,清一色的小腿提拉折叠技术。
而让我惊讶的是女子第一名,一名日本女子选手,竟然也是标准的小腿提拉折叠动作。
当看到画面的时候,我有点惊讶,并用有点激动的语气和身边的番番同学说:日本女子竟然也改动作了,提拉小腿非常流畅,步幅拉起来了。
有个理论说:人在跑动中,脚掌离地面越近,越能减少对人体的冲击力,小腿往后拉得越高,越容易受伤。
每次有跑友用这样的理论和我交流的时候,我通常会给他两个建议:一个是让他回去找初中物理老师好好补课;第二个是让他每天躺在地上睡觉,不要睡在床上,因为在床上睡比在地上睡要高很多,同样会受伤。
人在跑动时,在重心的牵引下,下肢双腿以髋部为轴心快速转动与地面的支撑转换。那么,转动半径的长短在力学原理中就很充分地说明,当然是越短越省力了。而小腿折叠的意义在于把跑动中下肢的转动半径尽量地缩短,从而达到省力高效的作用。
如果脚掌和地面贴近,那么,人体转动半径就是最大值了,这是最费力的转动方式。而小腿折叠越高,转动半径就越短,这是非常明显的物理原理。
至于受伤原理,和转动半径的长短无关,而是和重心控制能力和落地点有关,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因此,小腿提拉折叠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的跑动方式,也是人体自身的本能动作。
过去,日本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大部分都是采取小步快频的技术动作,这是科学发展经历的阶段。而随着科学发展的认知转变,起码从这次东京马拉松的女子第一名来看,日本女子技术动作已经发生了转变。
而我目前一直在做的事情,其实也是从人体特征和科学原理的跑动效率出发,建议我们在跑动中运用小腿提拉折叠技术来跑动。
跑动效率,是我们提高成绩和避免运动伤害最明显的体现。效率越高,成绩提高越快,受伤风险越低。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经常说,社会不断地发展,我们的认知也要与时俱进才有意义。如果一味地停留在过去,守旧,封闭式的思维是很难进步的。
很多平台都在东京马拉松后又感叹日本马拉松水平比我们高很多。原因当然有很多,但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的技术研究认知非常落后,甚至抗拒。这一点让人感到很悲哀。
好了,不做太多无谓的吐槽,我还会继续以我的努力证明科学的意义。这也是小聂跑法的内涵之一。
【关注“谷子李0411”,关注小聂跑法,关注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