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公务员考试季马上来了,看看宋朝的公务员考试是如何防止作弊的

2019/4/20 13:13:04发布82次查看
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季马上就要到来了,为了上岸考生们与考官之间展开了没有硝烟作弊与反作弊斗争,相信绝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这种事情。很多考生平时不学习,到考试的时候,只能“另辟蹊径”,所以一到了考场上,各种作弊手段层出不穷,也引得防作弊措施不断加强。
现在考试作弊是屡见不鲜了,而且花样百出。各种小抄满天飞,有写身上的,有记厕所的,也有写到桌子上的。由于科技发展,甚至还有用智能高科技作弊手段的,像隐形耳机,数字眼镜等等,专门为作弊而生。与此同时防作弊手段也就被迫产生了。
宋朝历来重文轻武,对科举考试非常的重视,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可谓绞尽脑汁,创造性的发明出了许多防作弊手段。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花样百出的作弊手法,考官们绞尽脑汁来应对,如此煞费苦心的为国家选拔有用之士,使宋朝诞生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政坛文化人,也把宋朝文官制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宋朝崇文抑武,兼顾儒、道思想,在公务员选拔任用上延袭了隋唐的科举考试制度,并且加以完善。宋朝主要考试科目,足有三十多种名目,真是可怕至极啊。但是宋朝却是出进士最多的朝代。进士科主要考诗赋、论、策、论语、墨义、春秋等,宋朝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和殿试,乡试通过后你就有了参加省级公务员考试的资格,而省试则为国家级别的统一考试,它的主考部门是礼部,在宋朝礼部被称之为尚书省,故称为省试。而殿试,顾名思义,是皇帝亲自主持的复试,经过殿试,皇帝亲自选出状元、探花、榜眼。因此,宋代文人只有通过殿试才算真正的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人生理想。
既然科举考试可以改变一个读书人一生的命运,自然考试作弊就成了读书人实现梦想的终南捷径,宋朝的官员们为了防止考生们花样繁多的作弊手段,发明创造了许多后世一直延用的考场规矩和法则,其中最重要的有“锁院”、“弥封”、“誊录”、“别试”等制度了。
“锁院”制度所谓的锁院制度主要针对的是托关系,走后门,这种坏风气。按照规定,一旦皇帝指定官员担任考官,就必须将其锁入贡院之中,使此人与外界断绝联系,防止考官徇私舞弊。现代各类考试仍然沿用这一方法,不过当今通讯如此发达,要想完全控制住考官,只怕很难。即使是在宋朝,这种反作弊的措施也有漏洞,只需简单的一个时间差,就足以泄露试题。
“弥封”制度所谓弥封就是糊住考生姓名、籍贯,决定录取后,才拆弥封。据说这是宋太祖年间一位考官的建议,但是还是存在漏洞。考官助手封装试卷时难免会借机泄露姓名,并进行拆换,甚至还有将整个试卷进行调换的。
“先将直本白卷寄封弥、誊录吏贴收藏,入试却请备卷。吏贴受嘱,专俟钓卷,全篇誊上。其元纳备卷,却行毁匿,遂无稽考”(《宋会要辑稿●选举》)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内外勾结是防不胜防,为了蝇头小利而铤而走险的大有人在,这种方法还是不够完善。
“誊录”制度这种防手段针对的是考生在考卷上做标记,与考官暗通款曲。宋朝规定考生交卷后,(“由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这招可以有效防止因书法漂亮者考官的个别厚爱,也可以堵绝个别自作聪明者事前约定标识。然而,考生成千上万,誊录员的工作强度太大。因此,此法到了后来,只是走走过场,糊弄人。
“别试”制度宋朝为了给下层人士提供公平的考试、参政机会,自宋太宗时开始推行“别试”制度,即为主考官的应试亲属及权贵子弟别置考场,另派考官考试的制度。“别试”制度有助于避免权贵舞弊,使科举制度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公正性。这种反作弊制度出发点是好的,但最大的问题是考官的公正性,这也往往是考官有很高的职业操守。
尽管宋朝设置了许多防止作弊的看似有效的防范措施,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作弊之法。现在已经为公务员考试作弊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然而面对铁饭碗的诱惑还是有不少人铤而走险。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历史难题,就需要把个人道德考核加入到考试当中,使人人自律。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