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物流业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优化、降本增效等挑战,也迎来了信息技术、智慧物流、市场升级等发展机遇。今年,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前景与方向如何?企业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本版编发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分析的物流业发展十大趋势,供行业参考。
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速为6.7%,比前三季度gdp增速高0.2个百分点,但季度增速逐步下滑。消费物流仍保持较快增长,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工业物流呈现结构性变化,大宗物资和出口物流增速下降。2018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6%,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受宏观经济下滑、消费需求增速回落、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的影响,今年我国物流强度将进一步下降,物流市场规模增速或将收窄至低于经济增速,尤其是占主体地位的道路货运业受运输结构调整等政策影响将更加低迷。但是物流市场结构将持续优化,大运量、低附加值的物流需求进一步降低,小批量、高附加值货物的比重将大幅增长。
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将会逐渐降低,国内市场具有更大的空间。今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美元,居民消费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为国内市场拓展新空间。今年的物流业将在促进国内市场供需匹配、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降低国内市场交易成本、创造新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此消彼长,在物流市场规模保持中低速增长的总体趋势下,出口加工导向下的大进大出物流模式将不可持续,内贸物流市场比外贸物流市场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自动驾驶、无人仓等技术的发展对物流基础设施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互联互通的物流物联网迫在眉睫。但是,我国存量巨大的物流基础设施目前还达不到智能化的要求,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将成为发展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提出“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出以127个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现代化物流运行体系。预计今年,作为政府稳增长稳投资的重点领域,智慧型物流园区、物流物联网络、农村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将进一步加大。
国家铁路计划完成货物发送量33.68亿吨,同比增加2.8亿吨,稳步落实2020年比2017年增加11亿吨的货运增量行动目标。随着《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深入实施,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将继续成为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助推力,以中铁快运与顺丰合作发展高铁快递为标杆,中国铁路总公司混改将加快推进。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碎片化等物流市场需求特点,物流企业可深度参与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加强与国铁在货运价格、枢纽基地、技术装备、运输组织、数据共享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积极创新高铁快递、零担快运、冷链班列、中欧班列、驮背运输、集装箱多式联运等市场化产品。
物流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实体化营运,部分地区交通运输、海关、税务、工商等部门积极开展政府物流信息平台建设,20家部委就物流业严重违法失信市场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步入规范化轨道。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新的手段,货运市场监管向实时监管、视频监管、远程监管、平台监管发展,监管信息透明化程度和监管力度得到加强。未来监管的重点将由以审批为主的事前资质监管转向以信用为主的事中事后监管转变。随着区块链技术商业化,物流信用记录方式、契约规则将发生改变,物流信用系统、物流金融创新将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国务院先后批准在上海、杭州、宁波等35个城市设立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跨境电商模式上进行有益探索。菜鸟网络已在杭州、香港、吉隆坡等城市设立首批6个电子商务枢纽,ewtp已落地马来西亚、卢旺达、比利时三站。跨境电商的业务模式已经基本成熟。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升级,国内消费者对国外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进口导向的跨境电商物流将成为市场蓝海。
推动物流企业拥抱智能科技,加快推进传统企业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是物流业下一步发展面临的艰巨挑战。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把物流每个环节的信息转化为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打通实现在线化,只是解决传统物流企业业务数据化的步。更重要的是按照数字化的要求对业务流程及组织管理体系进行重构,推动全流程的透明化改造,通过智能化技术赋能物流各个环节实现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实现数据业务化。
伴随新一轮产业革命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产业布局和全球供应链格局均将发展重大调整。《中国制造2025》将推动我国的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对于物流供应链可视化、协同化、全球化和稳健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物流业将在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年,这种趋势将进一步驱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联动融合发展。对于物流企业而言,竞争力的关键不再是单纯提供物流运营业务,而是能够输出上下游供应链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制造、流通和消费的无缝对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将成为物流业和制造业深度联动融合发展的核心。
港珠澳大桥通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圈(群)和区域一体化正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推动城市圈(群)一体化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城市行政边界,在更大的范围内调整物流布局。今年,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为核心,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组织协同高效、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管理政策规范统一、推动区域物流与产业协同为重点,区域物流一体化将加速推进。
随着新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管理理念转向以轻资产的形态管理重资产,推动物流业跨界融合、动态化演进。2018年,物联网和大数据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已经得到验证,今年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在物流领域将迎来应用的爆发。信息技术对物流业的支持,也逐步由问题解决型向方案设计型过渡,新兴技术给物流业带来信息收集、精准匹配及产业链整合的机会,同时也扮演着流量端口和精准营销端口的双重角色。新零售的变革带来线上线下的进一步融合落地,推动智慧物流加速前进的同时,也对物流效率和体验提出了新要求。
从今年世界其他地方的展览以及各公司的宣传可以预测,本次展览仍然延续去年的主题,即以自动化尤以智能化为主的物流装备与技术将作为展出的重点,而密集存储技术以及“货到人”拣选技术则是主要看点。
然而,尽管是一次对未来设计理念和技术走向的展示,突破性的成就或不可预期,国际供应商如此,国内的供应商也是如此。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尤其在货架、输送机、堆垛机等传统装备方面,已经十分接近国际水平。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我国的物流装备业的发展总体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在产品适应性,产品多样性,以及产品的成熟度方面与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物流中心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技术,什么是一个好的物流中心,这是一个原则问题。然而,我国有关这方面的专业着作却少之又少。大家谈概念的比较多,炒作的兴趣浓,比如互联网+,比如云计算等等。现在是花大力气在系统理论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了,必须抬头看路,否则我们会走很多的弯路。
专业的设计人员少之又少,是导致我国物流产品适应性差的根本原因之一。物流装备技术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技术,目标非常清晰,如何解决产品的适应性问题,要求设计人员深入现场进行研究、体验、总结、创新,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要求的产品,才能规划出好的物流中心。
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全社会都在弥漫着这一风气。没有人静下心来研究和创新,没有人去思考明天需要什么。一种凑合和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使创新成为一句空话。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的。创新来源于对现实的理解和分析,来源于对不足的反省。如果我们连需要什么都不知道,如何去创新呢。此外,创新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一项创新是空穴来风的,也没有一项创新是一蹴而就的。
产品的多样性既是一个是设计理念问题,也是一个产品适应性问题。因为产品的多样性是市场需求决定的,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理念,是产品多样性的原动力。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可以说明我们在这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以下试举几例。
以储存形式为例。早年笔者在德国和意大利考察的时候,看到了sew工厂的电机外壳喷漆后的储存方式,从喷漆房出来的壳体,经过悬挂输送线送到立体库,采用挂钩的方式完成其储存,其设计非常具有创意。另一环节是成品出库,采用的是现在所热炒的子母车密集存储系统,按运输路线和客户进行分类,当时对这一技术非常惊讶。这是15前的事情。在意大利,我们参观了桥式仓储系统储存长大件的自动化立体库,其设计十分巧妙。物流中心或立体库的设计,完全是以产品为中心进行的,产品的多样性得到了具体体现。现在,这些技术已经广泛得到应用。
以货叉的应用为例。说起货叉,我们为熟悉的是as/rs系统的标准货叉。然而,在德国,货叉被赋予了广泛的应用场景,货叉的形式更是千变万化。beween公司对miniload货叉的研究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在货叉形式方面,除了传统的叉式货叉以外,逐步形成了多深度货叉,夹抱式货叉,皮带式货叉,钩式货叉等十多种作业方式,在应用方面,除了普通单货叉miniload外,单层多叉体,多层单叉体,单立柱单层和多层,双立柱单层和多层,双立柱整体驱动,双立柱独立驱动等,令人眼花缭乱。fba公司在托盘式货叉方面的研究也令人大开眼界,除各种形式的货叉外,重型货叉可以承载多达几十吨的货物,而应用已经完全不受立体库堆垛机的限制,作为一种特殊的移载装置,广泛应用到生产的不同场合。大大扩展了货叉的应用范围。
目前热门的货到人拣选系统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旋转货架,多层穿梭车系统,2d/3d密集存储,无一不展示出各企业对于快速存取系统的创造性研究成果,而在拣选工作站的研究,创造性成果也是比比皆是。相信cemat asia 2015会让观众大饱眼福。
大的问题可能是质量控制。尽管每个人都知道产品检测和试验的重要性,但实际的实践又是另一回事。在参观一些外资企业的时候,常常感慨于他们的认真态度,严格的测试及出厂检验流程,的确保障了产品的高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安装调试的费用和时间。
很多用户不知道产品成熟度对未来使用带来的后果,一味支持价格战,事实上是害己又害人的事情。我们看到的很多产品,从外观看不出什么差异,而实际上由于严格的测试和检验的缺失,这些产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这是值得每一个用户深思的。未来发展的关键点
中国物流装备的市场需求在未来若干年后将超越美国和欧洲,成为世界,这是毋容置疑的。如果单从数量上讲,现在也许已经是了。然而,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事情,从未来的发展需要看,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是重点:
过去很多年,往往对理论研究嗤之以鼻,认为理论的一套空洞无物,这实在是一种大偏见。很多战略问题,往往就存在于理论研究层面,不仅物流装备领域如此,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首先得有钱。很多企业在解决生存问题,顾不得研发。但反过来看,如果没有研发,企业迟早是死路一条,这样的企业还有发展的前途吗?
尤其是产品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研究。这不仅是企业战略问题,更应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没有长远规划,就不可能走得长远。
成都物流零担公司,成都到昆明、贵阳、大理、丽江、南宁、广州、深圳等全国各地私家车托运,大件运输,物流零担,成都到全国大件运输。
成都物流零担公司,成都到全国货运零担,成都到、北京、广州、深圳、上海、重庆、武汉、乌鲁木齐、拉萨等全国各地物流公司,承接成都到全国零担,大件运输,各地专线,私家车托运。
成都物流零担公司,成都到哈尔滨、沈阳、长春、北京、天津、济南、石家庄等全国各地轿车托运公司,成都大件运输公司,物流专线。
成都物流零担公司,成都到武汉、郑州、重庆、长沙、太原、银川等全国各地轿车托运,私家车托运。成都到全国物流专线、货运零担。
成都物流零担公司,成都到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海口、三亚等全国各地零担物流,货运专线,成都到全国大件运输,私家车托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