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螃蟹都有聚群状态,在环境相对不好,溶氧低,光照高的水域可以少投料,全塘均匀投料并不适合所有的池塘,尤其是螃蟹塘,更硬要在水好草好遮光度好的地方多投料,而在没有水草光照极强的地方少投料。虾蟹的吸收消化速率并不高,大部分的营养物质都被浪费掉了,所以,建议长期拌服乳酸菌等生物菌,提高消化速率,减少浪费,同时,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多使用生物性的底改。池塘中不是投的料越多,鱼、虾、贝、蟹就长得越快,这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各种饲料原料都是有特定的气味和滋味,如水产饲料中添加的鱼粉是有正常的鱼腥味,如果饲料用了一些鱼粉的替代品,这种鱼腥味就比较淡,甚至干脆就没有。另外,较差的饲料有可能出现没味甚至出现常说的哈拉味,这表明饲料中的脂肪发生了氧化,投喂这种饲料有可能引起鱼的大面积死亡,并污染水质。这类饲料不能购买。 水产配合饲料投喂在水中,与畜禽饲料不同,要求投喂的饲料在水中是有1定时间的稳定性,防止营养成分在水中溶散,利于鱼类集中摄食,提高饲料效率,降低饲料成本,防止水质恶化。为此在选购时,可拿一些饲料放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看看它在水中的稳定性如何,如果较快松散下沉,则该料不宜选用。
在生产颗粒料时,冷却器出现异常,导致饲料温度较高,因温差大而使其发霉(饲料厂打包时要求饲料与环境温差不超过3℃,因此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冷却器出现异常还会直接导致饲料水分高(饲料水分检测作为出场检验的必检指标,一般不会发生)。其次,在饲料制粒过程中,提升料斗和管道中积存的物料可形成霉块,脱落后进入城品仓和包装袋,引起整包饲料发霉。这种情况发生的比例很少,不会导致成批饲料发霉。当饲料水分高于14%时,在储存时容易发霉。饲料水分高于14%是生产配合饲料时没经过干燥和冷却,而现在的大型饲料加工厂冷却设备性能很好,使饲料水分控制在12%以内,一般不会直接导致饲料发霉。但是当饲料经过运输或在其它地方储存时经过暴晒使饲料温度升高,当环境温度下降时,导致环境与饲料之间形成一个温差,从而使饲料包装袋边缘形成一层“汽水”(好比冬天在屋子里一样,屋内外的温差会使玻璃上会形成一层水珠)。导致饲料包装袋内边缘水分升高从而导致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