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口确实会非常影响渔获,因为鱼儿没办法顺利的将饵料吸入嘴里,即使浮漂出现了信号也很难中鱼,因为“挡口”的原因鱼钩就不能正常刺鱼,很容易脱钩或空竿。不过关于挡口,还是有比较有争议的,很多钓友对挡口都有这样一个认知“子线太粗了会挡口”,但是实际上呢?挡口不止是子线太粗这一个原因,这几个问题也会造成挡口。所以咱们今天就来挡口的这些事儿,希望能帮新手钓友正确理解挡口。
一、子线太粗也不一定会挡口
子线太粗会挡口,这算一种广泛认知,但是对老钓友来说,子线太粗会挡口,也不是那么正确。为啥呢?我们都知道,鱼有很多种,吃口的习性也有所不同。比如说自然水域的生口鱼,以及黑坑中新投放的鱼,这两种鱼和黑坑中经过多次钓放的鱼就完全不一样。
生口鱼没有被反复钓放过,对鱼线和饵料的认知基本等于零,即使用在粗的子线也不会让鱼感到恐惧。所以,并不会因为鱼线太粗而挡口。而且我们钓鱼的时候一般用多粗的线就会搭配多大的钩,也不会出现2号袖钩搭配3.0子线的现象。其实很多时候之所以出现挡口,都是因为水里的鱼太小,而鱼钩太大造成的。
滑口鱼不一样,经过多次钓放之后对饵料和线组就会产生警惕,可以说是久经风雨的老江湖了。对钩饵和鱼线的识别能力强的超乎想象,警惕性特别强。这时候如果子线太粗出现挡口是很有可能的,它们发现饵料之后会反复快速的吞吐,让饵料散落下来,从而专心吃散落的碎屑。
所以,子线的粗细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挡口,但是也要根据鱼的状态来。如果是野钓,基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是钓黑坑的老滑鱼,那么子线太粗了确实会出现挡口现象。
二、鱼钩太大容易挡口
要说硬度,鱼钩的硬度要比鱼线高太多,而且钩门的宽度也远远大于鱼线。如果说鱼在吃饵时还有办法克服子线带来的障碍,那么鱼钩对于吸食饵料造成的障碍它们是完全没办法的。鱼钩太大了它们根本吞不进去,鱼儿就只能含着一小部分饵料到处跑,提竿也没办法中鱼。所以我们在钓鱼的时候钩门的宽度都不超过鱼嘴的三分之一,掌握这这点基本上就不会出现挡口的现象了。
三、调钓不合理会出现挡口
很多新手钓友不知道,调钓不当也会出现挡口的现象。因为调钓的策略不同,子线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也不一样。有的调钓子线是垂直的,有的调钓子线是弯曲的,调钓不一样,浮漂的剩余浮力也不一样。基本规律如下:在调高钓低的时候,子线绷直,浮漂的剩余浮力较大,鱼儿想要吸食饵料就需要较大的力气,所以容易出现挡口的现象。在调低钓高的时候,子线弯曲,浮漂的剩余浮力小,鱼儿反而更容易将饵料吸入嘴里,不会出现挡口现象。
不过新手钓友要注意,调钓不合理造成的挡口原因并不是单一的,是由剩余浮力和子线的弯曲程度共同影响的。不过我倒是认为剩余浮力是造成挡口的主要因素。
四、鱼口太轻造成的“挡口”
我们都知道在水温合适,水里溶氧量高的时候,鱼的活跃度是比较高的。它们吃饵的力度也比平时高很多,即使你用的子线比较粗,调钓不那么合理,照样能出现清晰的顿口。但如果天气温度比较低,或者水中的溶氧量比较低的时候,鱼儿觅食的欲望就比较低了。这时候不仅会因为子线太粗而挡口,调钓上也同样会造成挡口的现象,甚至鱼钩也会造成挡口。
所以,挡口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更不应该一想到挡口就是子线太粗。挡口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尽量让鱼儿吃得舒适一些,这样中鱼率就不用愁了。
祝钓友们爆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