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科丰小麦课堂—第二节、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最详细)

2019/4/15 18:38:07发布50次查看
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病原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是我国小麦的 主要病害。20世纪70年代以前,该病害主要在我国西南麦区及山东沿海 局部地区发生严重。70年代后期以来,其发生范围和面积不断扩大,已 由南方和沿海地区迅速扩展到华北、西北和东北春麦区。小麦被白粉病 侵染后,在发病早而且重的情况下,严重阻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造 成小麦叶片早枯,分藥数、成穗率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严重影 响小麦的产量。
[病害症状]小麦从幼苗到成株,均可被小麦白粉病菌侵染,病菌主 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茎秆和穗。病部表面覆有一层白粉状 霉层。病部最初出现分散的白色丝状霉斑,逐渐扩大呈长椭圆形的较大霉 斑,严重时可覆盖整个叶片(图16),霉层增厚可达2毫米左右,并逐渐呈粉 状(分生抱子)。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灰色乃至褐色,并散生黑色颗粒 (闭囊壳,图17)。在初期被害叶片霉层下的组织无显著的变化,随着病 情的发展,叶片褪绿、变黄乃至卷曲枯死,重病株常矮而弱,不抽穗或 抽出的穗短小。
图16小麦白粉病的田间症状
图17小麦白粉病的不同发病部位
[发生规律]小麦 白粉菌是专性寄生菌。 病菌抱子随气流传播到 感病小麦植株上后,遇 到适宜的条件即萌发长 出芽管,芽管前端膨大 形成附着胞,并产生较 细的侵入丝,直接侵入 表皮细胞,形成初生吸 器,吸收寄主营养。初生吸器形成后,即向寄主体外长出菌丝。菌丝扩展到一定程度后,在菌丝中心产生分生抱子梗和分生抱子。分生抱子成熟后脱落,由气流传播引起再侵染。病菌在其发育后期进行有性繁殖,在菌丝上形成闭 曩壳。小麦白粉病的越夏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分生抱子在夏季气温较 低地区的自生麦苗或夏播小麦上继续侵染繁殖或以潜育状态度过夏季;另一种是以病残体上的闭曩壳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越夏。在我国大 部分地区,白粉菌有性时期产生的闭囊壳可通过侵染自生麦苗在病害 循环中起作用。凡夏季最热一旬的平均气温在24c以下的地区,白粉菌可在自生麦苗上以无性分生抱子顺利越夏,在病菌以分生抱子越夏 的地区,秋苗发病较早、较重,离越夏区远的地区则发病较晚、较轻 或不发病,秋苗发病后病菌一般均能越冬。病菌以分生抱子或菌丝体 潜伏在寄主组织内越冬,越冬后的病菌在春季先在植株的底部叶片呈 水平方向扩展,以后依次向中部和上部叶片发展,严重时可引起穗部 发病。小麦白粉病发生和流行的圭要影响因素有菌源、品种抗病性、 温度、降水量、日照和栽培条件。
1 、菌源 菌源是病害发生的基础。白粉菌的越夏和越冬菌源的多少 直接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程度。
2、品种的抗病性小麦品种苗抗病性和种植面积对病害的发生和流 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3、温度主要影响越冬和越夏菌源的多少、始病期的早晚、潜育期 的长短和病情的发展速度以及病害终止期的早迟。
4、降水量在北方降水较少的地区,降水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而在降水多的地区,降水过多特别是连续降水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不利。
5、日照小麦白粉病菌的分生抱子对直射阳光很敏感。在发病期间 日照少、阴天多,病害发生重;反之病害轻。
6、栽培技术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施肥、灌溉、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 等栽培技术有关。不同生态地区制约病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子各不相同。
[防治方法]采取以推广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 辅的综合防控技术。
1.选种抗病和慢病品种 根据各麦区的生态特点,选用适合当地 种植的抗病和慢病小麦品种(图18)。华北麦区:石麦14、石麦15、良 星99、保丰104等;黄淮海麦区:偃展4110、济麦22、百农160、豫农 049-2等,西南地区:内麦11号、绵麦41、川麦44、川育19等;长江中 下游麦区:扬麦13、扬麦18、襄麦39、南农9918等;西北麦区:兰天 门号、中梁23、陕垦6号、小偃564等;东北麦区:沈免2135,辽春11、 垦九10号、克丰11号等。 由于小麦白粉菌群体快速变 异和寄主的定向选择,大面 积单一种植抗病品种很容易 导致抗病性丧失。因此,在 推广种植抗病品种时要注意 品种合理的布局和多样化。 在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等多 种病虫害混合发生的地区, 应选择种植兼抗多种病虫害 的品种。
2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在小麦白粉病越夏区及其邻近地区,采用 三哩类杀菌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可有效控制苗期病害(图19),减少越冬菌量,并能兼治小麦锈病、散黑穗病等其他病害。选用20%二醴酮(粉锈宁)乳油、15%三哩酮可湿 性粉剂或12.5%烯呼醇可湿性 粉剂等杀菌剂,按种重0.03% (有效成分)的剂量拌种,或用 2%戊哩醇悬浮种衣剂1 : 14 稀释后按1 : 50进行种子包衣, 防病效果均较好。
图18小麦抗白粉病品种与感病品种的 田间发病比较
图19药剂拌种防治小麦白粉病
3.合理施肥在施用基肥 时,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适当增加磷、钾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在追施拔节肥和穗肥时,要适当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黄淮海地区基肥亩施有机肥2 000-3 000千克,中氮高磷低钾复合肥25 -30千克,拔节肥和穗肥每亩分别 追施尿素15-20千克和4 ~ 5千克;长江中下游地区基肥亩施有机肥2 000-3000千克,中氮高磷低钾复合肥15-25千克,拔节肥每亩追施尿素8~12千克。在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块,可酌情不施或少施拔节肥和穗肥,以免贪青晚熟,加重白粉病为害。
4适期播种根据当地品种特性、气候特点和肥力水平,选择合适 的播期和播量,避免早播、晚播以及播种密度过大。黄淮海地区适宜播 期在10月上旬至中旬,亩播种量为8~10千克;长江中下游麦区北部适宜播期为10月底至11月上旬,南部适宜播期为11月上旬至中旬,亩播种量为9~ 10千克。
5消灭自生麦苗 秋播前尽量清除田间和场院等处的自生麦苗,以减少秋苗期的菌源。田间的自生麦苗可结合秋播耕地清除,尤其是要在秋播前铲除场院中的自生麦苗(图20)。
图20场院和田间的自生麦苗
6.喷药防治春季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应结合病害预测预报, 及时喷药防治。在小麦孕穗至扬花期当病茎率达15% ~ 20%或病叶率 5%~ 10%时,选用20%烯肪菌鶴乳油、15%氯噪菌酯乳油、10%苯讎 菌酯悬浮剂、20%烯岳菌胺悬浮剂、20%瞇菌酯悬浮剂、25%喀菌酯悬 浮剂等,每亩5~ 10克(有效成分),对水30 ~ 50升喷雾,根据田间病 情和天气情况喷药1 ~2次。也可选用20%三哇酮(粉锈宁)乳油40~ 50毫升(有效成分8~ 10毫升)、25%丙环醴(敌力脱)乳油30-35毫 升(有效成分5~8毫升)、12.5%烯哩醇(特谱瞠)可湿性粉剂40-60 克(有效成分5~8克)、40%膳菌哩可湿性粉剂10-15克(有效成 分4~6克)等,对水3050升喷雾,重病年份或地块15天后可再喷 1次。每亩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50克(有效成分28-33 克)、20%硫酮可湿性粉剂60-75克(有效成分13-15克)对水30~ 50升,或44%己哩醇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 ~ 900倍液喷雾,间隔期 7~10天,连续使用2~3次,防治效果也较好。在小麦穗期白粉病、 锈病、麦妍和黏虫等混合发生地区,每亩用三哇酮8克、抗蜗威6克和灭幼腺2克(均为有效成分)混合后喷施,可有效防治这些病虫害。由于小麦白粉菌已对三哩类杀 菌剂产生了抗药性,因此, 在小麦白粉病防治中,应将 三哇类杀菌剂与甲氧基丙烯 酸酯类和苯并咪哩类杀菌剂 轮换使用,以避免病菌抗药 性的迅速发展。在病害需要 防治2次的地区或地块,三 哩类杀菌剂和其他类型的杀 菌剂各使用1次,效果更好。
图21春季田间喷施杀菌剂防治小麦白粉病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