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换种饲料养鱼,亩产量或从1千斤飙升至上万斤!养鱼博士:膨化料是一场干掉1600万吨颗粒料的超级革命!

2019/4/15 10:55:22发布74次查看
膨化料,这是近几年中国水产业最热门的话题,甚至被不少行业大佬认为代表一种先进生产力,从南往北,从特种鱼到普通鱼,几乎全线掀起膨化料推广热潮,俨然发展成为中国饲料行业未来的最大一次革命。
作为淡水膨化料技术领导者,诚一水产一直在推动中国水产膨化料技术的进程,从草鱼膨化料到生鱼膨化料,从罗非鱼膨化料到加州鲈膨化料,从青鱼膨化料到鲫鱼膨化料,诚一几乎在各个水产养殖品种的膨化料发展的关键节点作出了重要贡献。
膨化料代表着先进生产力,颗粒料就意味着落后生产力。目前,中国水产饲料格局仍然以颗粒料为主导,全国1900万吨水产料中,膨化料估计只有300-400万吨。“中国水产养殖业未来可能只有膨化料,颗粒料将不存在了。”诚一水产总裁阳会军坚定看好膨化料的发展,膨化料替代颗粒料将是中国水产养殖业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也意味着未来膨化料将会干掉1600万吨颗粒料,这将是一场推进行业历史进程的超级革命。
然而,任何事情的发展均是反复式和螺旋式的过程,膨化料推广在2018年的华中地区遇到极大阻力,很多人认为低鱼价是一个重要因素,阳会军却有不同的意见。在第九届中山大学水产饲料技术创新大会暨诚一膨化饲料3.0技术发布会即将召开之际,《农财宝典》特此专访诚一水产总裁阳会军。
文 |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苏若晶
诚一水产总裁阳会军
膨化料推广和养殖模式有关
《农财宝典》:目前,全国水产养殖业各个环节都处于变革期,诚一在变革大潮的关键节点起了哪些作用?像诚一之前在草鱼膨化料,生鱼、黄颡鱼、青鱼等很多配合饲料品种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阳会军:水产业还在快速发展变化之中,如果单独从饲料角度来看,它是随着水产养殖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水产养殖业也随着水产饲料变化而变化,两者相互支撑,相互影响。
目前,水产养殖业也面临一些新的形势,比如现在大家讨论最多的环保压力,各个地方都要求建立养殖规范,规划禁养区、限养区、饲养区等,养殖企业要搞环保设施,符合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第二, 现在食品安全面临很大的压力,市场准入越来越严格,食品安全涉及到水产品养殖安全,使用违禁药面临坐牢的危险。安全和环保是水产养殖业的两个红线,你都不能去碰。
第三, 目前水产业发展趋势走向规模化,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也是产业发展的要求。现在我们国家就是农业人口大国,但是基本出现一个断层,目前从事水产养殖业大多数都是50岁以上老一辈人,年轻人非常少;未来可能没什么人去干水产养殖了,这也倒逼养殖规模化发展加快。
第四,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现在老百姓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个需求是对鱼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另一个需求是品种多样化,这也是现在一些新品种很火的原因,比如说小龙虾。
诚一肯定要顺应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趋势,如何去解决行业发展过程中实际生产的一些问题。比如,诚一一直坚持推动膨化饲料发展,因为膨化饲料代表资源节约的方向,同时对水质环境友好,背后体现的生产力的发展,它能极大地提升养殖效率和效益。从华南市场来看,膨化料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
《农财宝典》:但是,今年华中、华东地区膨化料推广遇到不少问题,但是特种膨化料发展速度较快,另外小龙虾膨化料发展速度比普通淡水鱼膨化料快。您怎么看?
阳会军:膨化料的推广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特种膨化料,一个普通淡水鱼膨化料。
特种膨化料发展肯定比普通膨化料快,因为特种品种基本上开始就是用膨化料,所以它没有历史包袱。华中华东市场的普通淡水鱼有历史包袱,因为它以前来都是用颗粒饲料;但是,现在华南淡水膨化料占70%以上市场份额,草鱼膨化料使用率已提高至55%-60%。
目前行业问题就是普通淡水鱼的膨化料推广,华中、华东与华南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原因应该多方面的。因为华中、华东地区有不同的养殖模式,它可能就对膨化料的要求与华南不一样,我们要根据华中、华东养殖模式的需求去研究草鱼膨化料该怎么做,而不能照搬华南的推广模式。
对于膨化料本身来说,它的推广是和养殖模式有很大关系。同时,膨化料的推广要适应养殖模式,但是如果是落后的养殖模式,阻碍了先进的生产方式,那养殖模式也要调整,所以华中、华东地区的养殖模式要做一些调整,但改变养殖模式需要一个很漫长的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养殖模式改变的背后阻力
《农财宝典》:膨化料的真正优势是什么?华中、华东推广膨化料为什么那么难?很多大企业推广了很多轮都没有成功,改变养殖模式的背后阻力是什么?阳会军:膨化料的特点和优势是提高鱼的长速和产量,同时环境友好、资源节约,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但是,目前行业在华中、华东地区对膨化料的认知形成了一些偏差,包括饲料企业,就是行业希望通过膨化料去降低养殖成本,而不是提高产量。如果是这样的认知,我们根本上就没有充分发挥膨化料的优势;相比较颗粒料,膨化料甚至变成了一种负担,处于劣势,这是一个重要的限制。
因此,并不是膨化料不好,而是你在华中却根据华南的养殖模式去推广膨化料,包括产品设计理念都是一样的,那么可能未必适合华中养殖模式。如果华中草鱼养殖模式和华南差异不大,中间也能够不断出鱼的,那对膨化料推广来说完全没有问题。现在华中华东传统养殖模式是年初放苗,年底出鱼,膨化料根本体现不出比较大的优势。
你要改变它的模式,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华中华东的养殖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因为消费市场也慢慢均衡,现在任何一种养殖模式,其实它也是由消费结构决定的。它怎么改变?像以前一般都是年初放苗,年底出鱼,基本上一年生产一次,年底消费。但是,平时他也要消费,这就要求你平时也要生产。
像广东对于水产品的生产来说,它是均衡的,所以它的草鱼养殖也是均衡上市的。但是,现在华中和华东不是均衡上市,而是集中上市,集中消费。现在消费市场慢慢在变化,人生活一年四季都要消费,那我们就要保持均匀的生产能力。
因此,目前华中和华东养殖户,凡是每年中间出过一两次鱼的,它整体养殖收益都比不出鱼的至少高1000元/亩。如果能多出500斤,他可能会多赚2000元/亩,就是他亩产也会提高,它的净产量会提高。
像目前华中、华东草鱼的亩产量才1000-2000斤,你要思考怎么改变这种模式来提高它的产量;那从放苗开始,到整个养殖和流通环节都需要改变,在卖鱼环节还要加强引导,平时也把得鱼卖出去,这里面涉及到产业体系的构建,华中需要加强体系的配套。广东为什么能这样?因为它的专业分工很明确,专业化程度很高,各种规格鱼都有人专门养殖,从水花到鱼种等都有专门人养,每个阶段都分工很细,但是在华中、华东是没有分工的。
华中自己标点水花,搞点鱼种,然后再养鱼;但你把鱼卖了,但是没有鱼种补充,那鱼塘不是空了吗?需要怎么改变这种模式,目前只要有这个市场存在,那它就会慢慢的会分化,现在诚一华中的几个客户,他们现在养草鱼也在做调整。
正常来说,在两湖地区的草鱼开花到年底鱼种大概是一两左右。他们目前希望能把水花开花到鱼种至年底,能长到三两。第二年再养一段时间,7-8月份他就可以卖鱼了。那他就要探索一种养殖结构模式,一种是从广东或其他地区运过去,但是目前两湖地区草鱼对养殖户相对来说都是规模偏小的,运苗成本较高。如果都有三五百亩的这种规模化养殖户,那他可能也从广东买种回去,我们也有客户从广东运苗。
因为他在当地没有这种规格的鱼种,如果你买到合适规格的鱼种,到时人家没鱼卖,你能卖鱼,你的价格可能比人家贵1-1.5元/斤,那不是很好?你又能增加产量。从广东运苗从经济上来说其实是可行的,但是需要改变养殖结构,重构产业体系。
膨化料极大提高养鱼产量
《农财宝典》:还有一个点,现在华中地区很多人关注,膨化料技术到底成熟了没有?阳会军:膨化料技术肯定是成熟了,但效果为什么反映不一?和养殖模式有很大关系。为什么膨化料在华中、华东地区得不到很好的推广?
其实,这个问题也和饲料企业相关。很多饲料企业推广膨化料时,利益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我们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可能出了一些偏差。膨化料究竟能产生多少价值?我们饲料厂应该拿到多少?经销商应该拿到多少?养殖户应该拿到多少?
华中和华东地区的膨化料利益分配,我觉得出现了偏差。因为出现了偏差,可能导致饲料厂有利益,经销商有利益,养殖户没有利益。另外,可能与华中、华东饲料厂产能有关,因为刚开始做,产量也不大,生产费用较高,但是饲料企业觉得即使生产费用高,但它还要赚钱,导致最后分配到养殖户,不仅可能没有利益,甚至负的,那养殖户当然不愿意。
因此,膨化料利益分配一定要非常科学合理地去评估,就是相对颗粒来说,膨化料究竟能产生多大的价值?我们如何去分配好这个利益?这是饲料厂应该解决的问题。你看华南不是分配得很好嘛?在华南草鱼膨化料利益分配中,经销商最多600元/吨,甚至比这个还低,饲料厂配销差一般不会超过1000元/吨,养殖户也得到实惠。但是在华中华东配销差可能要1400元/吨,因为他觉得饲料厂的生产成本高,而且膨化料是新的东西,新的东西我就应该多赚一点钱,因为我投资大呀,这是商业惯性思维决定的。
然而,任何一个产品没有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你是没有理由赚钱的,尤其是市场起步时需要孵化市场。如果你生产一吨饲料都想赚钱,就会导致各种问题发生。我们也跟华中华东很多企业交流了几年,但是目前确实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个新的东西推广,它总会碰到各种困难,需要一个过程,膨化料必定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问题,现在一些企业没放弃膨化料,反而逆势加大推广力度,我觉得这是很好的。
《农财宝典》:膨化料能带给养殖户哪些具体好处?阳会军:大家可以了解一下珠三角使用膨化料以后,草鱼的亩产量提高了多少?
根据我的观察分析,珠三角养草鱼大规模推广膨化料后,草鱼亩产量平均大概提高80%以上,以前全部投喂颗粒料,水体环境承载力已经限定了,后来转成膨化料,减少了对水环境的污染,那我们就可以提高投苗密度,十年前草鱼亩产可能只有2000-3000斤,现在珠三角养殖4000-5000斤/亩很普遍,甚至亩产7000-8000斤。
其实,每推广一个新的东西,都会有两个因素阻碍:第一,新的东西本身不一定做得好,也不一定用得好;第二,就是传统的势力或传统利益者的阻碍,那她肯定会去说你这个不好,这会加大推广阻力。
不少企业都说鱼价好时才用膨化料,鱼价不好时就不用。其实鱼价本身只是一个推动作用,但是这个东西好不好,本身还是决定它内在的价值,只不过鱼价好的时候推动快一点,但是很少有人说用了膨化料以后,然后再回头说我用颗粒料,因为有些事情是无法回头的。
比如现在养加州鲈,如果这个冰鲜便宜,养殖户就不用饲料了吗?即使现在冰鲜便宜,你看有没有人养生鱼用回冰鲜?其实也不是习惯决定的,顺德以前用冰鲜养殖生鱼,你最多亩产可能七八千斤;但是现在生鱼养殖模式不是养七八千斤的,而是亩产1-2万斤以上,甚至养生鱼亩产2-3万斤才是合格了,在这种模式下,你再用冰鲜就不行。
加州鲈用冰鲜养殖了20多年,亩产徘徊一直在5000-6000斤,难道老百姓不想提高?这是由冰鲜限制了养殖模式的发展,但是现在养殖加州鲈用了饲料后,亩产马上就可以提高到7000-8000斤,甚至亩产1万斤加州鲈都出现了不少案例,如果设计的养殖模式亩产1万斤,你再用冰鲜能达到这个产量吗?这不完全是习惯问题了,是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已经对养殖模式改变了,改了以后就就不能用冰鲜了。
所以对于华中、华东用颗粒料和膨化料养鱼面临的也是这个问题,你产量没法提高的话,很难全面推广膨化料,最核心的来说还是养殖模式。
《农财宝典》:华南和华中、华东地区推广膨化料的阻力可能还有和颗粒料的性价比有关,比如华中水产饲料尤其是颗粒料利润节能是全国最低的,但是其颗粒料档次并不低,这可能对膨化料推广形成一种阻碍吗?阳会军:会有这种问题,但不是决定因素。关键还是养殖模式问题,广东养殖模式本来就是适合使用膨化料,所以在养殖模式你不用做多少工作,因为改养殖模式是很难的,比如说老百姓,他把鱼卖完了以后,我这个鱼塘养啥?没有鱼种配套也不行。珠三角分工很明确,很细很专业,我随时卖完鱼以后,随时都可以在市场上补充鱼种。
在华东华中,你卖完以后没有鱼种补充,没有专业的人去专门做鱼种,这个推广过程就比较艰难,但是按照行业趋势,以后市场上可能就没有颗粒了,任何事情的发展均是反复式螺旋式过程。
《农财宝典》:诚一为什么那么早就开始研究膨化料,坚决推动膨化料?阳会军:诚一确实很早就开始研究和推广膨化料。对于膨化饲料的技术,诚一在很多方面应该都是率先去推广这个技术,我们也得到行业的认可。以前,我们确实很少向行业发出诚一的声音,但是我们实际上做出了不少努力。比如我们从生鱼饲料到普通淡水鱼膨化料,从加州鲈料到青鱼、鲫鱼等膨化料品种,我们都在产业推广的重要关键节点做出了贡献。中国最早关注普通淡水膨化料的一批企业,诚一不敢说是最早,但是我们一定是第一批。
事实上,诚一和其他企业有点不同,就是诚一一直以来是带有研究性质的企业,我们背后承担着中大水生动物研究所科技成果的转化,所以我们是带着研究的基因。我们都是着力于如何能给行业提供有价值的东西,不是说我成立诚一就是赚点钱,或者怎么把它搞大一点。诚一创立的定位和使命,从一开始就是致力于推动行业这技术变革,所以我们总是希望能推动这个产业行业的技术进步。
诚一和其他添加剂企业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们在不断地推广新技术,诚一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得比较前,所以我们开始市场可能走得慢一点,培育了基础,未来才可能走得更远。
对于上述话题,你也有话要说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真知灼见吧!点击“大拇指”,让我感受你对我的爱!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农财宝典(id:ncbd0000),作者: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苏若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一律视为侵权。本期编辑:ivyzeng116
振兴中国虾业 优质苗种先行 关注农财宝典水产版微信回复“中国好虾苗”、“虾苗论坛”获取论坛直播内容
2018全国对虾苗种高峰论坛精彩回顾
谁扼住中国虾业命运的咽喉?超500人汇聚关注这条虾!明年虾价会暴涨吗?养虾失败就怪苗?这个黑锅苗企不背!北方超越南方夺回养虾中心?把脉“南虾北养”命运最新走势!中国虾苗界奥斯卡开奖!振兴中国虾业,他们在行动!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