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微信公众号真的会凉!

2019/4/13 20:14:24发布74次查看
<script>var vote_init_scrip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vote_init_node);if(!vote_init_script){var _vote_init_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_vote_init_script.id=vote_init_node;_vote_init_script.src=//s3.pstatp.com/site/pgc-fe-icon/mp_vote_file.js1;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appendchild(_vote_init_script);}</script>
一,初露锋芒
2011年1月底,腾讯公司推出及时通讯工具——微信。
在此之前,新浪推出了“广场式社交”——微博。微博迅速掀起了社交文化的浪潮,成功地革新了大家上网的新动力。有人说微博是开放式的,微信是封闭式的,虽然都是社交产品,但并无竞争关系。但是社交是从泛社交到精细化社交的维度进化的,当年微信为了阻截微博的进化,不惜牺牲了腾讯微博,成功的将新浪微博挡在门外。
2012年8月,微信推出了微信公众号平台。公众号诞生之初并没有什么远大的布局战略。然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超乎人们的想象。基于微信的数亿用户,公众平台上线短短数年,便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平台,无数对内容创作抱有热情的创业泽投身浪潮之中。
二,风靡数年
微信公众平台创造了种种奇迹——自媒体的历史性崛起应归功于它;内容创业的风口也由它造就;整个传播格局的改变,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信公众号之前,可能很难有一个平台——即使微博也没做到——对个人的传播能力赋予这么强大的能量。
三,逐渐唱衰
6年后的今天,微信公众号的红利已消耗殆尽。根据新榜发布的《2017年中国微信500强年报》,公众号整体平均阅读数下降了24%。
在2017 年第一季度的公众号图文群发数据中,总发送篇数达到 29 万篇,总送达人数达到 151 亿人次,公众号文章的整体打开率并不是非常理想,只有不到5%。
涨粉困难,阅读疲软,近一年来业界人士开始纷纷哀叹阅读量的下滑局面,甚至出现的“5+2”行业趋势预估,即行业平均阅读率(阅读率=阅读量/粉丝数)滑至5%左右,打开率(打开率=公众号会话的人数/粉丝数)则为2%左右。也就说在你的100个粉丝中,有戳开文章意图的人可能只有2人。
随着覆盖率提高,微信的流量红利逐渐退去,走过6年的微信公众号,进入疲乏期。最近,讨论微信公众号打开率降低的文章越来越多,唱衰微信公众号的声音开始变得刺耳起来,因为一些行业意见领袖也开始发声。
而自媒体爆炸式的发展又加快了这一进程。新的媒体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而且几乎都采取了矩阵化的打法,仅鼓山文化旗下就有数十个公众号。所有人都在学习怎样追热点、怎样起标题、怎样制造冲突性话题,洗稿成了行业里公开的秘密。结果就是,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在短时间内高度同质化,读者很快就审美疲劳了。
知名自媒体人“小马宋”发文表示“微信公众号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他说:“公众号的打开率其实一直在下降,更要命的是,我最近发现,转发文章的打开率也在下降。以我的公号为例,以前一个转发大概能带来10个阅读,现在可能都不到5个了。”另一位知名自媒体人“和菜头”随后撰文《也谈公众号的衰落》,接着冯大辉、池建强、魏武挥等行业意见领袖也加入讨论中来。
打开率下降的一个原因,毫无疑问跟公号越来越多有关。微信官方18年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2300万个微信公众号——公众号确实太多了,摊薄了每个公众号的被关注概率。13.95亿人拥有超过2000万个公众号,平均每70人就拥有一个公众号,这明显供过于求。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使这里面有很多是僵尸号,能够持续供给优质内容的公众号仍在增加,这些号既来自个人运营者,更多的来自机构运营者。
四,大势所趋
早在2015年,cnnic就发布消息称,我国非网民的上网意愿持续降低,从2011年的16.3%逐渐下降至2014年的11.1%,未来非网民的转化难度将进一步加大、网民规模的增速将继续减,内容过剩大大超过了网民的增速。
微信公众号是非常“吃”内容的,即使不能做到日更,一周两三更总是需要的。若只是凭观点和才华吃饭,哪有那么多内容输出?即使自己觉得还能输出,但用户不见得会买账,他们有审美疲劳。
微信内容是走用户主动订阅和社交分发方式,随着机器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大,个性化推荐分发方式会变得愈加主流。这才是主打主动订阅和社交分发的微信公众号,在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信息个性化推荐真正能做到“千人千面”,那可能就是微信公众号走向历史性衰落的一天。
五,用户喜好转移,通信技术变革
互联网生态丰富,用户注意力转移,继微信公号之后,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自媒体平台则是短兵相接得与微信公号争夺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内容消费上的时长。上面只是各家的自媒体账号总数,还没有加上各个app的日活数据和用户使用时长数据,若加上了,就更能说明其他内容消费产品对微信公号的分流了。
国内美拍、秒拍、微拍、微视,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纷纷迎来爆发,今日头条的视频播放量已经占到整体浏览量一小半。目前,微博宣布1亿美金支持短视频领域,今日头条要拿出10亿人民币补贴短视频创作者。在bat中,百度视频成功融资将致力于打造短视频pgc内容生态,腾讯旗下也拥有微视等短视频平台,阿里巴巴旗下虽然并没有专门的短视频平台,但是参与了众多短视频的融资和合作。
在海外,以youtube为主的短视频平台,已经聚集了最大量的内容创作者,短视频也早已成为海外红人最重要的内容输出形式。海外自媒体,已经走过blog时代、microblog时代,完全进入了vlog时代。定位精准、制作精良的短视频内容,催生出了国际市场上最顶级的一大批网红。
2016年以来,内容领域的热点方向已经从传统的图文转移到了视频领域。将来,只有知识密集、信息密集型的原创文字内容才会有市场。但是,大部分文字输出者们相信,2017年将正式迎来短视频内容制作的爆发期,短视频市场的格局也将在2017年初步奠定雏形,2018年呈井喷式发展。都会被挡在这个门槛前。新媒体的内容形式,正在发生重大的迭代和演变。用户需要更新鲜、更生动、更充实的内容输出形式,甚至是更被动的内容接受方式。已经有一大批内容制作团队、网红孵化公司开始进场,尝试打造各个细分领域的短视频ip,多的微博博主,内容也在从140个字转向2分钟的一个小视频。
随着用户移动化碎片化娱乐需求的提升,和移动设备性能的升级,未来移动游戏的占比将会进一步上升。游戏+直播将会占用大两用户的休闲时间。对以文字呈现的内容阅读量将会断崖式减少,5g时代将会彻底变革文字内容的命。
六,死于封闭
微信始终不敢变,他体量实在太大,一个微小的改动就会让人嗤之以鼻,所以她每次更新都只是在作为小的尝试。这强强是他的弱点,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注定被新生的工具取代。微信平台自身的裹足不前,虽然新增了部分功能,但完全没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搜一搜、看一看功能虚设,“朋友圈三日可见”伤害分享率。
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小马哥
你认为微信公众号会凉吗? (单选) 0人 0% 会 0人 0% 不会 0人 0% 不确定 投票 b站:趣ilife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