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法国kedge商学院国际工商管理硕士项目
■金融 ■全球管理 ■品牌战略 ■人才管理(上海)
■红酒管理 ■商业生态系统创新 ■创业管理 ■驱动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管理(2019)(法国)
鲜明特色
我们校方的宗旨:视界,决定世界。在传统mba的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 – 法国kedge商学院国际mba项目针对公司紧缺高级人才进行强化培养,以满足中国企业国际化和国际企业本土化的需要。
kedge-sjtuglobal mba自2002年以来,已经成功地举办14期,共招收学员1300多名。他们普遍拥有良好的英文水平,外籍学员的比例为10%,来自大型跨国企业的学员比例占90%。
在经历了事业快速发展,并实现一定成就之后,企业中高层经理人正面临新的挑战: 如何从容管理国际项目和国际化团队? 如何将生产型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迅速扩张? 如何创建卓越的人才战略以推动业务发展?
global mba项目提供了有的放矢的解决方案, 并因此迅速获得口碑效应,学员及校友推荐占新生的比例日益提高。本项目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 中国首1家中外合作院校均获得aacsb, equis和amba三大国际认证的mba项目
· 《金融时报》2017全球第37位
· 注重个人与职业发展规划,迈向事业巅峰
· 九大专业方向,弥补知识的结构性短缺
· 全程英语授课,管理知识、英语水平双提高
· 超30个国籍校友网络,在中国即可搭建多元文化人脉
· 欧洲及金砖国家海外游学,更宽广商业及职业机会
学校介绍
法国kedge商学院成立于1872年,是法国历史1上的*一所商学院(法国马赛商学院),也是法国十大精英商学院之一。kedge商学院获得equis, aacsb和amba三大国际认证。2017年度global mba项目获得金融时报全球排名第37位,法国kedge商学院 获得中国教育部的认可。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1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课程设置
mba核心课程:
《商务沟通》、《领导力i&ii》、《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学》、《商业模式设计》、《财务&管理会计》、《国际金融》、《商业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变革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司战略》、《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 《研究方法论和市场调查》
金融方向:
《金融市场与投资》
《资产管理》
《投资战略》
品牌战略方向:
《品牌战略》
《数字营销》
《传统与数字媒体传播》
人才领导力管理方向:
《全球劳动力人才战略》
《跨文化发展》
《人才的工具,测量和人才的市场》
国际管理项目(学位论文)
七天国际游学(九选一)
法国巴黎、法国马赛、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州、美国波特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巴西、俄罗斯,印度
全球管理方向:
《国际联盟》
《国际管理》
《欧洲的商业惯例和市场》
金融专业: 在公司资本运作的规模与力度日益加大的今天,每位高级部门经理都必须在熟悉传统业务的同时,了解公司资本运作机制。本方向强化投资和金融相关的管理知识,帮助经理人突破职业瓶颈。
全球管理专业: 跨国公司将亚太总部落地中国的同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也迅速加大。具有国际化视野与战略眼光,谙熟规范化运作,能够胜任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开拓全球业务的高级管理人才非常稀缺。本方向深入探讨全球商业与经济运作,培养国际项目经理。
人才管理专业: 人才是现在企业最关键的竞争资源之一。对于每个业务经理以及人力资源经理来说,如何有效地设计人才发展战略、推行人才发展体系,已成为其成功领导业务发展的必须能力。
红酒管理专业:现如今葡萄酒和烈酒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每个业务经理,必须熟知如何处理和大客户分销商的合作,了解新的法律法规,开发葡萄酒旅游业,发展高端品牌和寻找战略伙伴。学员可以通过一系列课程处理好在葡萄酒领域经济管理上复杂的问题。
商业生态系统创新专业:本方向主要针对对创新管理和对新产品研发有兴趣的申请人。适合人群:经理级别管理者,咨询业行业人员,工程师和科研从业人员。主要课程:创新和创造,创新组织架构设计和商业生态系统创新所设计网络等。
驱动可持续发展专业:依托于kedge商学院遍布四大洲的强大网络,学生将会在3个不同的国家进行授课(1个法国,2个其他国家)。本方向课程主要关注点在于企业社会责任板块,管理有限的资源(人力、资金、原材料、能源),并将社会和环境战略融入到业务中去,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等。
创业管理专业:课程旨在对有创业计划的学员,针对其个人商业项目,帮助其有更好的创业准备。通过核心课程让学员充分了解各种管理工具和技术。针对每个学员的项目特色,使其成功转化为实体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学位与学制
学制20+3个月,在职就读,共完成20门课程及一个为期3个月的论文项目。课程教学实行模块式授课,学员在职就读,每个月集中三天(周五至周日或周六至周一)学习一门课,为外省市及海外学生带来便利。学员修完所有课程及论文且考试合格,将获得由法国kedge商学院(kedge businessschool)颁发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教育部许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moe31fr1a20030602o)以及上海交通大学 的就读证明。
申请条件
录取标准主要基于申请人的工作经验,学术资格。申请人应具备:
1. 本科或以上学历,五年及以上的管理工作经验。
2. 大专学历,八年及以上的管理工作经验。
3. 通过由交大-kedge组织的bat测试和英语面试。(认可有效期内gmat成绩)
4. 强烈学习动机及努力完成学业的承诺。所在单位同意学员每月占用1天工作时间。
开学日期
2018年12月
学 费
申请费800元人民币,358,000元人民币 *已含海外游学学费,但国际机票及签证除外。
奖学金
我们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学金,类别如下:
· crea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scholarship
· share:gmat>630 or bat>17
· care:gmat>640 or bat>18
申请截止日期 : 2018年11月31日
企业的培训本应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相统一的,但很多企业的培训和工作容易两张皮。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望眼一看企业培训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宽敞的教室、完美的制度、严谨的计划、整齐的培训记录、经典的培训内容……组成了一道亮丽的培训风景线。有些企业认为“培训很简单,一年做一个计划,年底一看该讲的都讲了,该说的都说了,完成了任务,皆大欢喜。可是看看实际工作,原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并没有因为培训改变什么。
有些企业也发现了工作和培训两张皮,并在努力寻找原因,有的认为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培训师,其实找一个好老师只占培训工作重要性的20%-30%。这并不是说找一个好培训师不重要,但如果企业管理者对培训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对培训的准确定位,再好的培训师也发挥不了太大作用。而管理者的认识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需要人力资源工作者去推动。有些容易导致培训与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更需要我们去思考与把握。
培训师的角色是什么
想要培训有效必须将“培训”融入到正常的管理工作中去,就像是一列火车在爬山,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总经理就是前面的火车头,培训咨询师就是后面推的火车头。有的企业抱怨找不到好培训师,那是因为他们把找培训师演变成找总经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培训师的作用在于“旁推侧引”、“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而绝非是取而代之,真正起作用的还要靠企业的学习氛围和管理者的理念。听一位朋友讲他所在企业的培训情况,人力资源部调研、访谈,做了不少培训准备工作,然后组织基层管理干部进行培训,但培训过程中,睡觉、请假、玩手.机游戏……不听课的比比皆是,培训师提问也很少有人互动。这位培训师以为自己哪里讲得不清晰,间歇时向几位参训学员征求意见,学员的回答令他意外:不是你讲的有问题,你讲得再好我们也不能照办,回去还得按原来的要求做,所以听不听没什么用,只是不来参加不行……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其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
如何选择培训师
我们首先看一个市场上曝光率较多的培训师简历:著名培训师,咨询顾问,人力资源专家,某名牌高校人力资源专业博士,五年咨询经验,曾为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做过内训……这种培训师可能是满腹经纶,但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几乎为零,培训时大讲理论,培训学员听得“云里雾里”,不知道如何汲取和借鉴。而这样的培训师并不是少数,难怪企业总是抱怨培训师水平参差不齐。这种培训师给企业做培训,只能使企业对培训师的偏见更深,导致企业越来越不敢相信培训师对企业能有什么样帮助。
选择一个好老师应考虑其是否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本行业中的企业里是否担当过中高级管理角色或专业方向的专家,是否熟悉行业工艺流程和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授课风格如何,对行业前端理念和信息动态了解的程度等。另外要注意:只顺着企业说话的外聘培训师,绝不是优秀的培训师,同时他也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改变。企业也可以将外聘培训师与自己培养的内训师虚拟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培训师团队”,共同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和目标设定,这样能让培训与实践工作更充分地结合。
是否需要结合企业实践
很多企业管理者在与培训师交流时,常爱讲一句话“请培训师在讲课时,一定要结合我们企业的实际”。乍一听,这句话很有道理,但仔细琢磨起来却有局限性。首先要清楚外请培训师的目的是让其帮企业进行改进的,包括在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态度及观念等方面。所以在与培训师交流中要把握:哪些是要结合的实际、哪些是障碍?谁与谁结合、怎样结合?
我们稍作分析,很多企业高层再三表白的所谓“实际”可能就是那些企业中不符合实际的条条框框,以及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僵化的思想和封闭守旧的文化。很多企业试想通过培训师改变企业僵化的“实际”现状,但又要用其僵化的“实际”限制和禁锢很有创新思想的培训师,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在这种背景下,培训与工作能不两张皮吗?
别人干着,你看着(下岗或挂起来);别人吃着,你饿着(减薪减工作量):别人笑着,你哭着(安排非主流工作,苦差事),一旦有了这样的落差,企业培训才能有需求,起作用,就像饿过几天的人,最懂得珍惜粮食。没有利益落差,怎么会有动力和压力;没有动力和压力,谁还会接受培训和学习:不接受培训和学习,怎么会“蹦出”方案和方法;没有方案和方法怎么实践;没有实践怎么提高;没有提高怎么改进,没有改进又哪来的成长!人才的成长周期会被市场需求压缩得越来越短,培训工作将会像企业运营中的“血液”一样,在企业的任何角落中流淌,即时工作、即时学习已正在成为主流。
MBA报名信息网
18221347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