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期间都有哪些我们需要知道的防病措施呢?提早放养,提早开食,把春季放养改为冬季放养,这也是总结过去春季放养多发生鱼病后的重要改良措施。因为春季放养时水温已经开始上升了,病原体也开始生长和繁殖,而鱼类经过越冬,对于体力的消耗比较大,体质瘦弱,鳞片也是很松动,鱼体很容易受伤,这是病原菌就很容易趁虚而入,使鱼发病。而冬季水温比较低,鱼类体质肥壮,鳞片紧密,比较不容易受伤。即使有些鱼体在运输或者放养时受伤了,但这是的病菌是处在不活跃的状态时下,鱼类便有了充足的时间恢复创伤。等到了春季水温上升的时候,放养的鱼类便会提早开食,进入正常的生长状态,这样一来抵抗力也就增强了,就不会那么容易发病了。
我们还可以进行合理混养,合理混养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技术之一,同样,也是预防鱼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放养密度相同、环境条件相同和管理水平相当的条件下,放养单一苗种的池塘比多种鱼类混养的池塘发病率要高,而且鱼病发生后比较的难控制。因为不同苗种的寄生物不完全相同,某些寄生物只能寄生某种寄主,由于混养的原因,就会使得这种鱼类的密度稀疏了,相互之间的传染性也就降低了。
苗种放养时的注意事项,在苗种放养时要注意水池、天气和苗种三方面的情况。
首先,要保证放养前池水的透明度在二十五厘米左右,水质肥沃,水色正常,是以绿藻、硅藻和金藻为优势藻种形成的绿色、黄绿色和褐绿色,且不含敌害生物,无丝状体藻类过量繁殖。池水的ph值应要保持在七点五左右,超过这个范围就应该用换水的方法来解决,或者用生石灰来调节。鱼池的水温与运输的水温要尽可能的保持一致,即使是有温差的话,一般也不要超过三度。要是用充氧鱼苗袋运输时,如果是池水水温过低的话,我们就应该将鱼苗袋不开口直接放进鱼塘之中,大约经过十五到二十分钟之后,也就是等到鱼池水温与运输水温基本上保持一致的时候,再把鱼苗袋的口打开,把鱼放出来。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一九九九年,在山东新泰市东周水库就有一个养殖户购买了二十万尾的鲤鱼乌仔,五月上旬正午运输,下午两点多放入水库网箱。放养的时候没有进行调温,结果当天下午就开始有死亡的现象出现了,三天内就已经全部死光了。
其次,放养时气温要适宜,尽量不要选在寒流、大雨和大风等天气,最适合的时间是晴天的上午。如果有微风的时候,我们要在池塘上风头放苗。还要注意鱼苗或鱼种的规格达到养殖的要求,也就是体色正常,体表干净,无黏附物,游动活泼,反应灵敏,并且无伤无病无残。大小整齐,同一类的鱼池要放养同一来源的鱼苗。如果说同一鱼池的来源有困难,最好也要是同一地区的,千万不要多地混杂。否则的话,就会因为各地运来的鱼体大小、肥满程度和抗病能力的不同,造成饲养管理上的困难,会很容易导致鱼病。
要想产量高,品种一定要好,更重要的是养殖方法,方法一定要科学,关注小马讲养殖,海鲜高产高质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