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塑料制品中,需要着色的大约占80%左右。其目的如下:
①增加制品的美感以吸引消费者欲望,尤其是一些民用制品,如日用品、玩具等。
②提高产品的耐候性,主要是通过着色剂防紫外线功能而实现。
③专门用途:
• 用于指示目的,交通信号灯,有红、黄、绿颜色;电线黑色为接地线等。
• 在军事上,如军绿色。
• 在农业上,不同农作物可用不同颜色的地膜覆盖,如西红柿用红地膜、人参用黄地膜,都可明显提高产量。
塑料配色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1、着色剂的性能
着色力、色光、耐热性、耐光性、耐迁移性等。
2、塑料的基本性能
塑料本身的颜色;
塑料的透明性;
塑料的色光。
3、塑料成型加工的工艺条件
4、塑料加工助剂类型特性及其添加量
塑料着色配方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选用的颜料品种应尽量少
塑料配色应选用的着色剂品种越少越好,如果能用二拼色解决就不采用三拼色,选择品种多不仅配色麻烦,且容易带入补色使颜色灰暗。另外选用的品种越多,这些品种因分散性,着色力等因素会给配色试样和生产中带来的系统误差也越大。
2、注意颜料的色光
塑料着色用颜料有不同色光,例如,炭黑和钛白粉因粒径大小不同分别呈蓝光和黄光,酞菁蓝bs呈红光,而酞菁蓝bgs呈绿光,永固黄gg呈绿光,永固黄hr呈红光,如果用酞菁蓝bgs与永固黄gg配色会使配出的绿色鲜艳,而酞菁蓝bs与永固黄hr配色会使配出的绿色发暗。
在配制浅色塑料制品时,着色剂的色光的影响给配色带来的困难更大。
3、选用性能相同的颜料
塑料配色应注意选用日晒牢度和耐候性相近的品种,否则配制的塑料制品因性能差异太大,在户外曝晒后,颜色变得面目全非。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也会因耐热性能差异太大,受加工温度变化引起色泽变化。塑料配色也应注意选用分散性相近的品种,如采用难分散有机颜料和易分散无机颜料配色,在加工过程中因生产过程中的剪切力变化会引起色泽变化。
4、颜料的热色效应问题
配色时要注意有些颜料的色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有些红颜料和钛白粉配制粉红色,在加工温度下,会使正常的粉红色变成很深的橙色,这种橙色只有在室温下24h后才会转变为粉红色。很多颜料都具有这种热色效应,不过表现不太严重。为此,需注意尽量避免使用热色效应严重的颜料,特别需注意不要把热色效应严重的颜料和其他颜料作为拼色使用。
调色定律:
1)任何一种色光的颜色,可由三种独立的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等到;
2)如系三原色经红、绿、蓝按固定比例混合得到的各种色光,则其色相和纯度相同,仅明度(亮度)可以不同;
3)如两种色光混合能得到白光,则两种色光的颜色互为补色;
4)两种颜色混合后,所得新色的色相介于两种颜色的色相之间,它们的差距越大,新色的纯度越低,亮度则是两色的亮度之和。
下图是环保的耐光耐候的高包膜进口中铬黄y4000型号
下图是绿相的柠檬黄,用于塑料特定行业中
本文相关词条解释 配色 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另外塑料着色还可赋予塑料多种功能,如提高塑料耐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某些特殊功能,如导电性、抗静电性;不同彩色农地膜具有除草或避虫、育秧等作用。 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颜料 [1]色素也可以称为色阶,它是表示显示屏幕亮度强弱的指数标准,也就是我们说的色彩指数。显示屏的色彩丰满度和精细度是由色阶决定的。业界的标准有256色、4096色、65536色。彩屏手机的色阶是以16倍为基数增长的。
塑料 我们通常所用的塑料并不是一种纯物质,它是由许多材料配制而成的。其中高分子聚合物(或称合成树脂)是塑料的主要成分,此外,为了改进塑料的性能,还要在聚合物中添加各种辅助材料,如填料、增塑剂、润滑剂、稳定剂、着色剂等,才能成为性能良好的塑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