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以臭出名,尤其以我国南方区域生长较多,西北、华北区域及西藏少有分布,常生长潮湿的背坡面,溪边等。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不孝的夫妻常常虐待家里双目失明的老母亲。一天,老母亲换了严重的病,终日咳嗽、高烧,有时还咳出血来;夫妻俩不但不及时救治,还冤枉老人是装病。邻居看不下去自发送来鱼而要给老人补身子,夫妻两个表面上应允,转头暗地里就自己炖了喝汤去了。礼已经受了,鱼也吃了,夫妻两个怕下次邻居来看老人的时候自己的丑事败露,名声不太好听,便上山找了些带腥臭味的草煮汤给老人吃,骗她说是鱼。久而久之,老人却因为这个草病好了。但邻居还是发现了夫妻两个的丑事也知道了草药的功效,取名“鱼腥草”。
《证类本草》有记载:“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关中谓之葅菜”。鱼腥草也有别名叫葅菜、折耳根、紫背鱼腥草等;故而文中所提到的葅菜便是鱼腥草。山南也便是讲述的云贵川区域附近。可见云贵川人爱吃鱼腥草是由古至今,有迹可循。
鱼腥草喜欢湿润的环境,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可以抗干旱等不利的生长环境。它的药效便和它的秉性趋同,有清热解毒之效。然而在云贵川人民眼中,鱼腥草的味道就仿佛是魂牵梦萦的心头宝,如若一天不食用,就仿佛一万只蚂蚁在心头挠痒痒一样。
曾几何时,云贵川人们的心中有了一道约定俗成的菜谱:凉拌折耳尖。云贵川人们一直爱吃鱼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