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大量回收笔记本CPU芯片QC4V 高价回收

2019/3/26 3:55:09发布60次查看
深圳市福田区亿泰辉电子商行
过去的16个月以来,amd 和intel 经历了几波攻守易势,呈现出性能和性价比双重螺旋上升的积极竞争态势。
2017年上半年 amd 发布了8核系列r7 1800x\1700x\1700 中高端处理器,稍候又补充了6核的r5 1600x\1600系列,以及四核阉割版的r5 1500\1400 和r3处理器。2017年夏秋之交,16核和12核的hedt x399平台threadripper 系列横空出世。一直到10月之前,amd在市场和技术上都是咄咄逼人的——intel方面既拿不出同样市场定位的多核处理器,也无力在系列价格上与其对抗,更多依靠市场惯性来维持态势,x299 上8核i7 7820x和10核i9 7900x的反击是仅有的亮点。
2017年9月,早前纸面发布的core i9 x 系x299 cpu终于发布,也代表着intel的反扑进入了强势阶段。x299 上的i9 7940x、7960x和i9 7980xe虽然在性价比上还是比amd 要差上许多,能耗比上也由于avx 512 超前的设计而显得难堪,但毕竟在性能上压制住了对手。对于hedt 平台来说,弱是原罪,普通用户购买这些产品都是信仰,不会像服务器产品那样精打细算功耗和综合成本。不过,skylake-x系处理器已经暴露出intel 的单线程性能停滞不前甚至不进反退的趋势,这让本来差距就很小的amd zen系列处理器气焰大涨,收获了更多的路人粉舆论支持。
10月,intel定位主流的z370 ---coffee lake s 六核主流处理器发布,体现出了消费级领域少有的诚意。结合高频强单线程性能和不错的多任务能力于一身的i7 8700k 到目前为止还是个人消费用户热衷的选择。诚然,6核coffee lake 频率不错,稳定后的价格也对得起观众,但毕竟没有多少架构上的进步。
进入2018年以来,amd 发布的12nm ryzen 2000系列处理器挤出了比intel 平时更多的牙膏,在单线程性能上有了纵向的些许进步,而即将发布的threadripper 32核 4ccx庞然大物,又让intel 目前找不到在规模上完全压制他的办法,双方的攻防再度转换。
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主频而得到高倍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少量的如intel酷睿2核心的奔腾双核e6500k和一些至尊版的cpu不锁倍频,而amd之前都没有锁,amd推出了黑盒版cpu(即不锁倍频版本,用户可以自由调节倍频,调节倍频的超频方式比调节外频稳定得多)。
英特尔宣布 10nm处理器将于2019年下半年上市
英特尔10nm工艺一直在推迟,从前几天爆料的第九代酷睿处理器来看,依旧采用14nm++制程工艺。英特尔在第二季度财报会议上宣布,10nm消费级别处理器将会在2019年下半年大规模出货。
英特尔的14nm工艺从14年开始一直沿用至今,已经有4年的历史了。英特尔表示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10nm工艺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是客户需求、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并没有那么突出。
前不久网络上爆料的第九代酷睿处理器依旧采用14nm++工艺,另外,whiskey lake和amber lake架构处理器也会延续14nm++工艺。
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会发现一个事实——intel 的8代酷睿虽然提升很强,但架构上一直都是skylake的马甲,并无寸进。所有8代酷睿的进步都依赖着两点——14nm++和10nm制程在2017、2018两个年度有了新的优化效果以及intel 在原本就可以下放的市场领域下放了更多的核心,加料不加价。
amd方面其实也不可能每年都搞个大新闻,今年的ryzen 2000系列,其实也同intel一样在吃制程工艺的红利,但amd 的ryzen去年还是一个早产儿,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今年的1.5代架构ryzen 在内存延迟、ccx通信、频率调节等方面有了不小的优化,挤出来的牙膏比intel 2011到2016年5年间的任意时刻都还多一些。
在更高端的hedt平台领域,台北电脑展上intel用来吓唬人的压缩机制冷5ghz 28核处理器完全不是什么新产品,就是特挑的14nm skylake-sp xeon 芯片,如果剔除她的压缩机制冷,那么水冷条件下她的cinebench r15 得分不过在5900到6200之间,同4ghz 同频的32核水冷threadripper 2990x 相当甚至略弱一些,而后者默认风冷频率也能达到3.4ghz到3.6ghz。intel 本来在同频、同核心数量上微弱的ipc优势被amd 用稍微多出来的4个核心完全抵消掉了。intel虽然掌握有微弱的单线程优势以及avx 512大杀器,但综合能耗比反而居于轻微劣势,后者也不可能一天变出一个崭新的配套应用环境,还是相当尴尬的。
然而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2019和2020年,10nm 初代的cannon lake 双核处理器在大多数性能指标上同14nm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10nm 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才能充分迭代优化到比较成熟的阶段,而amd 的7nm 产品今年下半年就进入生产了。不论是tsmc 还是gf 的7nm 制程,虽然不至于碾压intel 初代10nm 工艺,但获得更好的良率、频率特性都是在大家预期范围内的——毕竟intel 的10nm 已经拖延了一届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时间了。
hedt 端新一代的die 流片是需要时间的,intel 超过28核的产品不大可能在14nm 时代出现,在10nm 初中段也很困难。这也意味着,2019年的大多数时间段内,intel 在桌面端只能用14nm 工艺下,不超过28核心的系列芯片对抗amd 可能出现的7nm zen 2 架构 48核甚至64核产品——把服务器、桌面和笔记本都算到一起。zen 2架构到目前为止并无任何拖延的迹象,很有可能会带来32nm sandybridge 2代i7 相比前辈的性能进步。即使这样的进步无法做到,单个ccx达到6个核心的zen 2 3000系列也将把桌面和笔记本领域的处理器核心数量再增加一半。intel 目前给桌面加两个核心,明年给笔记本再加两个核心的举措(coffee lake s、whiskey lake等等)都已经写进了计划中,但很有可能完全赶不上变化。
当然,我们不排除intel 有一定的后手,在skylake-sp到cascade lake 之间的转化过程中加上那么几个核心,但受制于工艺,这样的变量不足以影响大局,真正的10nm新架构 ice lake产品不论在主流平台还是在高端平台都要等到接近2020年才能问世。近我们还听到了两种完全相反的爆料——有人说i9 x系列处理器和x299平台一起被取消了,有人说x299 平台在迎接cascade lake x 这个大马甲之前还要短暂过渡一下插入basin fall refresh 这个更马甲的马甲。
intel 会输掉与amd的核大战吗?——局限在2019年的某几个月时间段内,2000到8000元的高端产品线上来看,intel可能会比较被动。但是在更长的时间段内,intel仍然有更强的综合实力和研发后劲。这里的输赢指代的主要是潜在购买人群和业界的舆论看法形成的影响力,在销售层面上还很难说。在更高级别的服务器端,emib等技术足以让intel不计工本的搞出更强的怪物,在更低定位的中低端diy市场,intel 仍然有希望拿出比amd性价比更强的产品。不过这是我们比较悲观的预计,一切还要从实际出发。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过去十年间的amd 被普通网友唱衰,一度被天天质问是否倒闭。在如今节骨眼上的intel 只是稍显颓势,也许真的像爱好者那样突然憋出来一个大招也未可知。不过两家的竞争,对于所有的从业者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大好事,这是确定无疑的。
龙芯”的问世,打破 了中国无“芯”的历史。“龙芯”的诞生被业内人士誉为民族科技产业化道路上的一个里程 碑。初步掌握了当代cpu设计的关键技术,对我国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产业有重 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的cpu核心技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