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与石景景观是自然山地景观在园林中的艺术再现。在庭院中、园路边、广场上、水池边、墙角处,甚至在屋顶花园等多种环境中,假山和石景还能作为园林小品,用来点缀风景、增添情趣,起到造景与点景的作用。自然界的奇峰异石、悬崖峭壁、层峦叠嶂、深峡幽谷、泉石洞穴、海岛石礁等景观形象都可以通过塑石假山石景在园林中再现出来。
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在造园中掇石叠山被列为造园的一要素。由于私家园林空间的局限性,这就要求造园者充分利用空间造出咫尺山林的意境。
水以山为面,水得山而媚;山者,天地之骨也。因而,造园必须有山,无山难以成园。自然园林往往选址于自然山水佳境,外借自然山林成景;私家园林往往建在村镇人口密集之处,无山水可借
,只得掇石叠山。因而,私家园林往往在不太大的空间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有不落人工斧凿痕迹,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咫尺之地,创造出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园林艺术。故山景是构成中国园林的五大要素之一,五大要素(叠山造景,理水造景,建筑造景,花木造景,动物造景)。正如计成所说: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园冶》卷一)。
中国在园林中造假山始于秦汉。秦汉时的假山从筑土为山到构石为山。由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和山水画对园林创作的影响,唐宋时园林中建造假山之风大盛,出现了专门堆筑假山的能工巧匠。宋徽宗于政和七年(1117),建艮岳于汴京(今开封),并命朱力用花石纲的名义搜罗江南奇花异石运往汴京。自此民间宅园赏石造山,蔚成风气。造假山的手艺人被称为山匠、花园子。明清两代又在宋代的基础上把假山技艺引向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阶段。明代的计成、张南阳,明清之交的张涟(张南垣)、清代的戈裕良等假山宗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使假山艺术臻于完善。明代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有关于假山的论述。现存的假山名园有苏州的环秀山庄、上海的豫园、南京的瞻园、扬州的个园、北京北海的静心斋和中南海的静谷等。
赣州惠丰石业有限公司
13907974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