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虹桥高考语文补习班要多少钱 有趣有料

2019/3/14 8:58:14发布115次查看
  现在许多家长一直注重孩子的英文学习,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语文学习水平,其实在中国,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孩子将来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南京唐风语文有一套严谨、完整的教学体系,融张扬、幽默、激情、抒情、清纯、创新等不同风格的教学于一体,让每个学生迅速提高作文水平。
中高考改革、教材改版
从2017年9月份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由教育部直接编写),语文教材“多样化时代”告终。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
小学1到6年级,古诗文总数增加了55篇(一年级就有古诗),增幅高达80%;总计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
初中3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也提升至124篇, 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
因此得古诗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考试。
【新初三swot分析法】
s:特点
大家都会说“初三是冲刺”。两年多的量变积累到这里即将跃升为质变。经过初三的语文学习,大多数孩子会走向思维的成熟,逐步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错,就是传说中的容易被毁的“三观”)。中考的作文很大程度上其实是要充分表现出你的“三观”!阅读是用来衡量你对人、对事、对社会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题是用来衡量你语言文字积累的广度、坚实度、灵活度的。——中高考的语文其实是考察语言表达和思维素质的!到这里,你可以好好衡量一下自己了。
w:难点
(1)基础题部分字词积累进一步扩大,综合性学习题更加灵活多变,考验学生全面的语文知识的积累;
(2)文言文从中古的唐宋文变为上古的先秦两汉文,词汇和文言现象更加复杂多样,理解难度进一步加深;
(3)现代文阅读的体裁进一步扩大:现代诗、小说、戏剧,知识点增多,各种思想涌现,难度加深。
(4)最重要的是:大多数学校语文教材上的新课内容一直到初三下学期*一个月月底才草草结束,中考复习的时间只有2个月!语文各项知识点的总结和梳理在最后两个月大量涌现,很多学生跟不上节奏,囫囵吞枣,消化不良。
o: 机会
(1)初一、初二开始就在唐风语文上课的学员会发现,以上初三的知识点一点都不会陌生。我们在前两年就注重课外的语文知识积累;先秦两汉的作家作品我们初一《古代文学讲读》就做过导读解析;现代文的各种题材我们在初二《现当代文学讲读》就精读了不少类似作品,认识了现当代文学中常见的各种思潮和手法;学校初三下学期才开始的各类专题的知识点梳理和强化训练我们此前的每一个假期课程都在做!——所以,我们的整个初三阶段就近似于总复习!初一初二看似多余的学习积淀为我们的初三语文赢得了宝贵的从容应对!我们在初三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将功力修炼到更高一层。
(2)对优等生而言,语文是唯一能稳定地拉开分数的科目。除非出现偏题怪题,数理化英的分差一般都在3分以内,彼此看临场发挥互有输赢。进入初三之后,语文的作文分值由30分制升为50分制,原来作文的3分优势会变成5分,原来的5分优势会扩大到8分。语文领先的这5分、8分往往会是你的固定优势,别人难以企及。所以语文会是你最犀利的“进攻科目”——对功底扎实的优等生而言,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3)对中等生而言,语文应该是最可靠的分数保障。中等生之间的竞争在于数理化最后的大题目,分差容易拉开。语文要成为中等生最坚实的后盾,有比较好的语文分数做基础,就有了向优等生叫板的资本。中等生一定要做到攻守平衡!语文这一“防守科目”一旦滑铁卢——比如作文走题,那很可能会是一场惨败,前锋进攻好容易赢过别人的一道5分数学题,经不起作文一失足便输掉的8-10分。
(4)对后进生而言,语文、英语等文科科目是拿分的法宝,而且和理科相比,短期内提分可以很快。语文的后进生此时着重抓好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英语的后进生抓好词汇和例句背诵,分数能有几十分的上升空间。如果集中精力下苦工,可以直奔中上等生水平。(初一、初二学生的自律能力、思维水平等都没有上来,且缺乏相应环境刺激,很难有如此神速。)但此方法为不得已之下策,这样的学生进入高中后仍然会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
t: 威胁
以上所有的机遇倒转过来掌握在别人手里时,就成了威胁:
(1)100分制变为120分制,作文由30分变为50分,语文的分差将扩大1.6倍以上!5分之差变为8分,8分之差变为13分!至于是谁甩谁,就取决于你奔跑的速度了。
(2)暗流涌动,竞争激烈,群雄逐鹿,此起彼伏。非常考验心理。但精彩也恰恰在于此。青春因绽放而美丽。
(3)难以预料的政策形势:依照目前的中高考改革趋势,语文的分值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即使眼前的中考不改,未来的高考也会改。政策出台早的话提前3年,出台晚的话仅仅提前半年到1年。——语文能力的积累却不是一年半载能够跃升的。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具体可归纳为“三步曲”(理解—识记—运用) 
一、理解: 
语文学习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词义是主要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识记: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前学后忘,学期刚开始教的内容到中途就忘却了,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记,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颂外必要的还要做笔记,好记心不及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师有一条重要的读书经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现在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要写读书杂记,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因,这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 
三、运用: 
俗话说“学以致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用的好坏,都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现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学归学,写归写,把学与写绝然分开,不会模仿名篇的构思布局,学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不会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学与用是相辅相存的,常用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学又为写提供了源头活水。  

唐风语文南京教学中心
025 84447662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